文 | 文娛先聲 雨過炊煙
編輯 | 范志輝
亦舒IP再度被魔改了。
最近熱播的《承歡記》里,女主麥承歡剛剛結束與隱藏富二代前男友的戀情,又轉身投入公司總監的懷抱,繼續上演“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熟悉套路。這與羅子君前半生靠男人,后半生靠一個更厲害的男人有著高度一致的精神內核。
對此,豆瓣網友毫不客氣地留言:“亦舒看了的話,怕是要氣昏過去”。
雖然《承歡記》的槽點不少,但熱度已經突破了30000,騰訊視頻的「爆款俱樂部」再添一部“站內爆款”。今年以來,《繁花》、《與鳳行》等劇集熱度接連突破30000,就連小成本的《獵冰》熱度都達到了29000,騰訊視頻在Q1季度的表現,堪稱爆款制造機。目前,《慶余年2》的預約人數已經突破了1300萬,不知播出后,又會有怎樣的反響。
其他平臺也不甘示弱,紛紛為自家爆款站臺宣傳。優酷《花間令》熱度破萬,愛奇藝《追風者》熱度破萬,芒果暫無爆款自制劇,但與騰訊拼播的《與鳳行》預約人數高達400萬……
盡管這些劇被定位成爆款,但從觀眾追劇的情況來看,只有《繁花》起到了帶火周邊文旅的作用。而其他劇集要么反響一般,要么上演飯圈互撕大戰,很難稱之為出圈。
所以,究竟何為爆款劇?爆款劇與出圈劇又有多遠的距離?
01 爆款劇 VS 出圈劇
關于爆款劇,總要有一個衡量的標準。
過去,以《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為代表的古偶劇動輒上百億播放量,堪稱現象級爆款。后來,由于播放量數據注水嚴重,愛優騰紛紛取消顯示播放量,并用站內熱度重新定義爆款。
不過,站內熱度這個評判標準同樣值得商榷,有些劇集往往站內火爆,站外涼涼。
以《獵冰》為例,這部劇以小搏大,僅用4000萬的投資成本,換來了29000的熱度。可《獵冰》走的卻是“黑紅路線”,#姚安娜吃雞式演技#遭群嘲,各種表情包、動圖滿天飛,尤其是6秒舉槍的片段,觀眾還在各類社交媒體上爭相模仿。
雖說“黑紅也是紅”,這同樣是劇集營銷最易出圈的方式,但是觀眾未必會因為《獵冰》熱度高而追劇,可能看到幾個慘不忍睹的動圖就被勸退了。很多網友吐槽道:“再怎么喜歡張頌文,我也只能追到兩集了”。
至于衡量劇集出圈的標準,文娛先聲認為,大抵有幾個:第一,劇中話題是否頻頻上熱搜,比如《狂飆》高啟強患上干眼癥都能引來科普;第二,能否輻射不同圈層的受眾,比如《漫長的季節》,追劇不分年齡;第三,觀眾是否愿意為相關內容的衍生品買單,比如《繁花》、《夢華錄》等。
我們再來看一下定位為S+劇集的爆款情況,《玉骨遙》空降后,盡管熱度一度高達27000,但肖戰粉絲起到了不少助力作用。
結果,劇集播出時,任敏的豬豬俠造型率先出圈,盡管有男女主撒糖片段,但《玉骨遙》并沒有帶動CP粉,《星漢燦爛》帶火了“吳露可逃”CP,《蒼蘭訣》讓“棣欣引力”CP成功出圈,《夢華錄》“顧盼生輝”CP也給觀眾帶來了反復嗑糖的體驗,反觀《玉骨遙》,粉絲直呼磕不動。
豆瓣上,《玉骨遙》被28萬人打出了6.3分,作為對比,《蒼蘭訣》被72.3萬人打出了8.1分,《星漢燦爛》被55.2萬人打出了7.6分。可以看到,盡管《玉骨遙》固然熱度高高在上,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玉骨遙》都不算是一部出圈劇,頂多站內圈地自萌。
眾所周知,爆款劇往往由平臺定義,平臺會將一些大成本、大制作的S+劇集,在預熱期間釋放大量物料,做出未播先火的熱度。比如《風吹半夏》播出時,率先出圈的是十幾首經典OST,但劇集后續能否出圈,則要看觀眾的追劇體驗。
從出圈角度考量,現實題材的劇集較為貼近觀眾生活,也更容易實現全民追劇的長尾IP效應。
典型如《去有風的地方》掀起了云南旅游熱,乳扇、普洱茶、豌豆尖等美食也成功出圈,《狂飆》帶火了江門打卡地,一碗豬腳面更是成為了游客的美食必備,《繁花》同樣為上海貢獻了旅游GDP。
數據顯示,《繁花》播出期間,上海的搜索數據環比增長20%,昔日無人問津的黃河路一躍成為頂流,排骨年糕的訂單點同比增長237%,寶總同款泡飯、干炒牛河等美食同樣銷量暴漲。
相比之下,像《長風渡》、《花間令》之類的古偶劇頂多算是站內爆款。不過,古偶劇并非達不到全民輻射的效果,喜茶就與《夢華錄》聯名,推出了紫蘇飲等,騰訊視頻還上線了相關宋朝的衍生周邊。
02 愛優騰芒的爆款爭奪戰
爆款劇歷來都是長視頻平臺的必爭之地,尤其是進入互聯網下半場后,會員用戶增長數量瀕臨天花板。為了搶奪存量用戶,爆款劇的作用愈發重要,比如去年《狂飆》播出后,愛奇藝的Q1會員就增加了1700多萬。
據文娛先聲統計,2022年以來,愛奇藝熱度過萬的劇集共有11部,優酷視頻熱度過萬的劇集共有22部,騰訊視頻熱度過30000的劇集共9部,芒果TV近年來也涌現了《去有風的地方》、《裝腔啟示錄》、《我的人間煙火》等爆款劇集。
在比拼爆款劇集方面,長視頻平臺永遠能卷出新高度。
以《與鳳行》為例,該劇由騰訊視頻與芒果TV拼播,為了瓜分劇集紅利,#騰訊芒果要打起來了#話題還沖上了熱搜。舉辦發布會時,騰訊視頻官宣“接鳳宴”,芒果TV隨后推出“迎鳳禮”,搶獨家的火藥味隔著屏幕都能聞到。
劇集播出期間,芒果TV、騰訊視頻接連送出寵粉福利,芒果贈送早鳳票,騰訊贈送主角雙人簽名拍立得。收官之際,芒果更是豪擲千金,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煙花秀與粉絲告別,不知一部《與鳳行》究竟給芒果、騰訊帶來了多少潑天富貴。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一部《甄嬛傳》算是保住了優酷一世的榮華富貴。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在復刻爆款的道路上,各家平臺樂此不彼,互抄作業也成為了常態。
《蒼蘭訣》出圈后,愛奇藝如法炮制了《七時吉祥》,盡管這劇被稱為“蒼蘭訣2.0”,但爆款的奇跡卻沒出現第二次。《狂飆》火遍全網后,騰訊用《獵冰》接棒,雖然蹭到了張頌文的熱度,但口碑卻相距甚遠。《贅婿》熱度過萬后,《長風渡》繼續上演先婚后愛的套路,《與鳳行》同樣是爆款仙俠劇的標準模版,趙麗穎、林更新二搭,還能與《楚喬傳》聯動。
除此之外,為了從源頭上鎖定爆款基因,長視頻平臺在IP搶奪方面同樣不遺余力。
中國社科院《2023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指出,在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等長視頻平臺2022年度TOP10的熱門劇集中,付費網文改編影視劇占比接近50%,熱門作者的IP改編,往往面臨各家爭搶。比如九鷺非香的作品《蒼蘭訣》、《護心》、《與鳳行》就分別被愛優騰芒選中。
而出于對爆款的執念,長視頻平臺愈發青睞按照固定模版做題,最終導致內容同質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從創作規律來看,過去往往傾向于高成本、大制作出爆款,但在降本增效的情況下,觀眾對于S+劇集也不再有過多的執念,以小搏大漸漸成為主流趨勢,比如《漫長的季節》、《古相思曲》、《裝腔啟示錄》等劇集皆靠口碑出圈。
與其盲目卷爆款,平臺不妨考慮摒棄套路,全力研發新內容。畢竟,連高考都在改革,觀眾的審美又怎么可能一成不變?
03 港臺劇怎么就爆了?
當內地劇質量參差不齊時,港臺劇近年來倒是爆款頻出。
內地的《以愛為營》還在說著:“今天收到一封信,遇見你是我的榮幸”這種土味情話時,TVB劇《新聞女王》已經上演了自家的權力內斗,“你連狗咬人都想象不了,人咬狗的世界不適合你,找個男人嫁了吧”的臺詞更是字字誅心。
近期熱播的臺劇《不夠善良的我們》豆瓣高達9分,靠口碑成功出圈。劇中,無論是41歲已婚已育的簡慶芬,還是39歲依然單身的女強人Rebacca,都面臨著各自的人生困局。以兩個女人的隔空凝視為切入點,這部臺劇有效避免了雌競的火藥味,簡慶芬既工作又帶娃,還動不動與老公、婆婆發生爭執,Rebacca雖然單身,卻并沒有那么瀟灑,整日忙著創業,還要被房東騷擾。
在細節打磨方面,《不夠善良的我們》也做到了極致,做家務的簡慶芬會想到床單烘過以后,還要再太陽下曬,這樣睡起來才會舒服;不會做家務的Rebacca則會因為柜子里的衣架突然坍塌,手足無措,這些生活場景都十分接地氣。
反觀內地劇,女性角色往往妝容精致,走路帶風,無需處理婆媳關系,帶娃和管理公司兩不誤,完全是爽劇模式,懸浮程度著實難以令普通觀眾共情。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劇集的更新換代也不例外。
TVB劇和臺偶劇同樣經歷過由風光無限到至暗時刻的過程,而破局關鍵仍在創新。2016年,臺灣地區導演王小棣發起了「植劇場」系列劇的開發,劇集類型也從單一的臺偶劇拓展為懸疑劇、倫理劇、生活劇等題材,后續涌現的《想見你》《她和她的她》《華燈初上》《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等劇集皆兼具熱度與口碑。
TVB劇也在為崛起做準備。今年3月11日,優酷在香港地區舉行了國際影視展,并宣布推進“港藝振興計劃”,將在劇集、電影、演出、青年人才培養四項領域投入50億港元,還釋放出了一系列片單,包括《新聞女王2》《執法者們》《黃金時代》等劇集,這些都能看出港劇意在打磨優質內容,重回巔峰的野心。
整體來看,當內地劇集頻頻抄爆款作業時,港臺劇頻頻出圈,這源于內容創作者不斷嘗試追求多元類型的表達,并將同一類題材縱向延伸,深度挖掘人物的內心動機,將人物處境寫實化、具象化。
比如拍現實題材劇集時,內地依然上演著霸總的風花雪月,臺劇卻能將鏡頭對準到陳嘉玲那樣再普通不過的俗女。畢竟,月薪三千的觀眾,實在共情不了被霸總寵愛的女主了。
結語
誠然,港臺劇的崛起并不意味著內地劇的沒落,在創新層面,電影導演親自下場拍攝電視劇,就為劇集行業提供了破局思路。
路陽導演的《風起隴西》豆瓣8.1分,王家衛更是憑一己之力提高了電視劇的拍攝門檻,讓電視劇有了電影感,《繁花》收官時,豆瓣評分高達8.7分,每一幀畫面都是可以做屏保的程度。
歸根結底,復刻爆款模版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不斷創新才是活水之源。正如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布萊克所說,“獨辟蹊徑才能創造出偉大的業績,在街道上擠來擠去不會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