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唐俊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胡潤研究院近日發布了《2024全球獨角獸榜》,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繼續上漲,一年時間新增56家,總數達到340家。
所謂獨角獸企業,是指新興成長起來且沒有上市的大公司。胡潤研究院的選取標準是2000年之后成立,價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公司。
一般來說,新興大公司更容易出現在一二線大城市。但界面新聞研究發現,近些年來,獨角獸企業的空間分布出現新的趨勢,三四線城市的獨角獸越來越多,不少還是位于縣城區域。
根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報告,2022年,中國三四線城市只有5家獨角獸,總市值1212億元;2023年,三四線城市獨角獸企業數量上漲至9家,總市值1528億元;到了2024年,進一步上漲至15家,總市值漲至2237億元。
2024年的15家三四線城市獨角獸中,有6家是新上榜的。市值最高的是位于宿遷的京東產發,達到560億元;其次是美科太陽能,市值210億元;融通高科和德爾科技市值在180億元左右。
觀察這些企業所在的行業可以發現,大部分屬于新能源和新材料領域。在中國過去數十年的新能源和科技化浪潮中,這些城市利用資源優勢抓住發展機會,培育出了一批大公司。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璐對界面新聞表示,大城市里面不可能采礦,而礦產及其開采一般在中小城市或其附近;有些企業看重電力,擁有突出水電資源的中小城市有優勢。
例如德爾科技落地龍巖市上杭縣,就是看中了當地的金銅資源優勢。德爾科技主要生產含氟新材料,產品包括半導體、光纖、電池等。而龍巖是一座山地城市,礦產資源豐富,已開發了百余個礦點,金、銀、銅、鐵礦、錳礦是主要資源。
宇澤新能源總部位于云南楚雄,也與當地的自然資源有重要關系。云南是全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還被譽為“有色金屬王國”,其中磷、鋰、鎳儲量位居全國前三。
衢州作為全球最大的鈷材料產業基地,吸引了眾多鋰電材料企業,其中就包括獨角獸企業一道新能源。
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廠房、用工等成本較高,三四線城市相對較低的成本成為優勢。先導稀材負責人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提到,該公司最開始在廣州創立,但廣州的成本壓力較大。該負責人表示,初創階段的小企業非常注重成本控制,清遠市進入主創團隊的視野,后來先導稀材遷移到清遠發展,從小企業成長為獨角獸。
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也是吸引企業落地的原因之一。航天鋰電總部所在地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已發展了多年的電池產業,新能源產業集群是當地的主導優勢產業之一。金晟鑫能源總部所在地廣東肇慶,具備相對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和較大規模的鋰電池產業集群,這為金晟新能源提供了良好的產業環境和合作機會。
界面新聞還發現,在選擇總部落地何處時,企業家并非完全出于理性考慮,個人情感同樣是影響決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京東產發總部位于江蘇宿遷,與京東的創始人劉強東是宿遷人密不可分。劉強東從不掩飾對于家鄉的偏愛,過年還會給鄉親送年貨。2009年,京東將客服中心遷到宿遷,帶動了整個城市的發展。后來百度、小米、當當等知名企業也落戶于此,宿遷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商務呼叫中心。
微容科技的創始人陳偉榮是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人,在綜合考慮交通、營商環境,以及用地用工保障等各方面因素后,將企業落地在羅定。
融通高科總部位于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因為其創始人何中林是大冶人。據《湖北日報》2022年報道,何中林上世紀90年代就到北京打拼,但始終難忘家鄉山水。他說,融通高科在全國其它城市建設多個生產基地,但總部永遠設在大冶,為家鄉納稅,為老鄉提供就業崗位。
但如果當地的環境無法支撐,僅憑創始人的家鄉情感,企業發展也難以為繼。
融通高科主要生產磷酸鐵鋰、磷酸錳鐵鋰等電池相關的產品,黃石當地富有銅和鐵,距離不遠的江西有鋰和磷,原材料獲取方便,且黃石位于長江邊上交通便利。廣東羅定雖然是縣級市,但仍位于大灣區腹地內,距離廣州和深圳都不遠。江蘇宿遷位于經濟相對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都有較好支撐。
毫無疑問,除了上述因素,地方政府的積極爭取同樣重要。三四線城市甚至縣城為了招商引資,往往需要對企業給予更多支持,在土地、稅收、資金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
華晟新能源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當初宣城并不是政策吸引力最大的城市,但無疑是最有誠意的,相比其他城市,宣城扶持光伏產業的決心、魄力和擔當,令人印象深刻。
宇澤新能源公司官網曾披露,其一期3GW單晶硅拉棒項目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創造了180天內從簽約到點火試機的“楚雄速度”。
微容科技總裁黃衛鋼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表示,他們生產的電容器體積小、附加值高,物流成本不高,更看重土地保障。“羅定招商團隊誠意滿滿,在得知我們后期還會擴產后,承諾除了項目首期100多畝土地供應外,還將預留周邊300多畝土地用于項目二、三期擴產,這對我們吸引力很大。”
淄博作為老工業城市,一度面臨資源枯竭的困境,后來通過產業轉型,將新材料、智能裝備、新醫藥、電子信息等產業變為新的發展支柱,也出現了東岳氫能這樣的獨角獸企業。
少部分獨角獸落地三四線城市,有著特殊的原因。例如京西智行總部位于張家口,源于2022年張家口國資主導的對于北京京西集團的收購。美科太陽能主要從事單晶硅片研發制造,孵化于江蘇美智投資發展公司,該公司1988年就在鎮江市揚中市注冊成立,由此美科太陽能在鎮江延續。
而如果觀察這些獨角獸企業所在的區域,傳統的經濟發達地區仍然占據主導地位。
根據界面新聞梳理,2024年15家三四線城市獨角獸企業中,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總計有10家,占到總數的2/3。云南和河北省內各自有一家,分別位于楚雄和張家口。
安徽近幾年發展迅速,地方政府化身專業投資人,投資了不少企業。安徽的三四線城市總計有3家獨角獸企業,與廣東和江蘇這兩個經濟大省并列第一。
安徽省會合肥更是有“風投之城”的稱號。2024年,合肥新增了3家獨角獸企業,也是全國增量最多的城市。目前合肥獨角獸企業數量達到6家,進入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TOP10城市榜單。
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同時培育發展縣域經濟,使縣城成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璐對界面新聞表示,要素在不同城市之間流動可以提供更好的資源配置效率,如果中小城市能夠提供大量就業崗位,特別是高薪的就業崗位,不僅有利于吸引高素質人口聚集、實現長遠發展,也可以為特大城市分流、減少大城市病。當大量就業人口進入之后,中小城市的各類生活服務、教育、醫療等第三產業也將得到發展。
不過劉璐也認為,地方政府的定向優惠措施是吸引企業落地的原因之一,一旦優惠停止或減少,企業可能會外遷;所以地方還是要立足自身的優勢資源特色,發展適宜的產業,實現企業和地方共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