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獵云網 孫媛
80后王莆中,少帥身份愈發顯眼。
4月18日,在美團CEO王興發布的內部郵件中,宣布了新一輪架構調整:此前整合的美團平臺、到店事業群、到家事業群和基礎研發平臺將合并成為“核心本地商業”板塊,而出任核心本地商業CEO的就是王莆中。
同時,美團將不再設置到店事業群和到家事業群,兩個事業群原下轄各部門調整為直屬于“核心本地商業”。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美團年內組織架構調整的“第四彈”。
今年2月,在到店業務腹背受敵、股價下跌之際,王興以宣布美團6年來最重大的組織架構調整,給“謀變”射出了第一槍。
當時調整的最重要變化是,將到家與到店兩大事業群,以及美團平臺與基礎研發兩大中臺部門整合,共同向美團高級副總裁王莆中匯報,直至最新架構變化,可以看到這是對業務整合結果正式予以組織命名,并進一步明確王莆中的身份角色。
可見,美團S-team(核心管理團隊)年齡最小的80后,已成為“核心本地商業”統率者,而美團在求變的路上已經越行越快。
兩月“四更”架構,美團“協同作戰”
上一次進行架構調整還是2017年的美團,今年這波架構調整可以說很大很快。
2017年12月美團到店事業群成立,由高級副總裁張川擔任負責人。之后美團一直是到家、到店兩大事業群并行:到店按照消費場景劃分,聚焦團購模式;到家則將餐飲外賣、閃購等作為核心業務。
一直以來,數十萬億市場規模的本地生活都是一超多強的格局,美團“超頭”地位未被撼動,2022年,美團營收更是首次突破2000億元。
但行至2024年,本地生活的硝煙味越發濃烈,也讓過去1年股價下跌過半、市值跌破4000億港元的美團在被互聯網巨頭覬覦下,感覺到了腹地承壓。
這里面,從2021年涉水本地生活業務的抖音給到的壓力不小。
據海通國際研報數據預計,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GTV達2000億元,約是美團的1/3,且絕大部分是由到店業務完成。
抖音本地生活的發展,自然讓美團加強警惕,由此在2023年由守轉攻,開始陸續上線“特價團購”、正式為直播開辟一級入口、又在首頁底部的菜單欄中心位置上線了“視頻”標簽,將短視頻引流入口提高權重等一系列動作。
同時美團也從下半年開始,啟動了變革升級。
特別是在到店業務中,在下沉市場取消了延續多年的代理模式,改為直營。同時,美團重新調整了BD團隊的權責,推動未來BD更多參與到商家議價、促券等關鍵環節中。
而在美團進攻+防御打出一套組合拳后,抖音生活服務增速開始放緩。據晚點LatePost去年7月報道,在美團全面反擊下,抖音生活服務到店及酒旅業務核銷前交易額維持在了美團的40%左右,半年前,這一數字接近45%。
而于外,美團的壓力也不止抖音,快手在2022年9月也把本地生活業務升級為獨立業務部門;高德地圖嫁接阿里本地生活業務已有近一年;小紅書也上線了“官方探店合作中心”并推出“100家探店計劃”……
新興互聯網巨頭都試圖以自己所長切入本地生活,自然也瓜分了美團的市場蛋糕,體現到財報上,就是美團去年雖扛住了壓力,營收、凈利均超預期,全年實現扭虧為盈,但經營利潤大打折扣。
財報顯示,美團2023年營收2767億元,同比增長25.8%;凈利潤139億元,而2022年虧損67億元;經調凈利潤為232.5億元,而2022年同期為28.3億元。其中,美團核心本地商業分部掙了387億元,其新業務雖然有所減虧,但虧損仍達到了202億元。
很顯然,美團亟需來一場all in的反擊。
1月初,美團高級副總裁張川在以美團到店事業群總裁身份發布的內部信中,不僅不下10次提到了戰役、戰爭的字眼,更直接以“一場殘酷并且煎熬的塹壕戰”對美團員工作出了提醒,并號召“核心高管要到一線去”。
當時在張川的內部信中,其實已經能看到美團進行戰略大調整的跡象。張川表示,美團過去曾將地推認作壁壘,用長期投入構建了線下穩定的供給體系和外賣護城河。但現在,時局已變。
隨后不到一個月,王興一封“當前內部、外部充滿各種挑戰”的內部郵件,拉開了美團上市以來最大調整的序幕,而兩個月“四更”組織架構也讓美團的戰略核心逐漸清晰,“本地+零售”由王莆中分管,“科技+國際化”則直接由王興牽頭,大眾點評、SaaS、騎行、充電寶等業務則張川負責。

來源:獵云網
總體而言,四次調整集中在以到店、到家為核心的本地商業業務,主要是把原來各自獨立發展的到店、到家業務整合起來協同發展,于現階段的美團來說,快速通過組織架構調整可以集中優勢資源進行更有效率的決策落地,更有利于提升效率、適應變化。
據此前接近美團的知情人士對外透露,團購與外賣在供給側重合度較高,內部也一直試圖推動到店與到家業務的協同,以不同履約方式滿足消費者的同類需求。
“外賣、團購和酒旅等一直是美團重要的高頻業務,把平臺和研發整合到一起,體現出了美團進一步提高組織效率、升級產品體驗的決心。”
這意味著,美團“核心本地商業”業務在和抖快的競爭中,擁有了更多可以靈活調配的資源和人力,可從技術角度靈活應對,從而提升效率,在需求側外強化構建供給側的優勢。
在財報電話會上,王興說:“在愿景上要固執,在細節上要靈活。”
看來,遲到三年的美團反攻,在不斷深化的組織調整下,今年動真格了。
王莆中站“C位”,80后扛起“變革”大旗
從調整來看,站穩變革“C位”的王莆中,此次是大將掛帥。
這個創業過,也是百度外賣1號員工的王莆中,是當時王慧文前后挖了兩年,才被說服加入美團的精兵。
曾有接近王莆中的人認為他善于溝通,因為(老王)王慧文脾氣很火爆,而王莆中是為數不多能與王慧文深入溝通的人。不過對此,王慧文倒是給出了解釋,能溝通,是因為莆中“能力強”。
而這點,也獲得了美團人的認可。
一位美團人士曾評價王莆中“聰明、風格務實,管理接地氣,對于業務發力的節奏有大局觀”,一些美團員工更是表示,他是美團外賣崛起的關鍵人物,是繼王慧文之后,又一個敢打敢拼、勇于做新嘗試的管理層。
在36kr的報道中,更有一位美團中層曾對調整表示,“如果能找到一個人,幫助美團扭轉局勢,只有王莆中”。
多方信任或許跟其過往顯赫戰功相關,自2015年進入美團以來,王莆中一直在帶隊“打仗”。
他先是帶領美團迎戰餓了么、百度外賣,成功將外賣做成美團最支柱的業務;而后迎戰阿里,再到試水閃購業務,奪得同城即時零售領域第一名的成績。
在美團到家業務的成長史中,王莆中主導了多個關鍵的決策,他在2021年上線集單外賣模式“拼好飯”,更是以切中當下消費力下滑的時代趨勢,成美團外賣訂單保持迅猛增速的功臣,而為人稱道。
9年來,這個唯一從業務一線打上來的80后核心管理者,可以說是完美符合了王興“艱難理論”的成長路徑——打過仗、打過勝仗、打過硬仗、打勝過硬仗。
這些成績,都在為王莆中的管理權限增大到掌控著美團核心本地生活中的最核心業態打下基礎。
2023年,美團核心本地商業作為最核心、也是最大現金流業務,其營收增長29%至2069億元,占總營收比例近75%,實現經營利潤387億元,同比增長31%。也就是說,營收占比超7成的核心本地商業為美團基本盤,由王莆中直接統管。
其中,在王莆中接棒到店業務前,在張川帶領下,美團到店事業群在提升本地商戶的供給效率、標準化等領域推出了多項舉措與產品,成功搭建了完善的本地商業數字化基礎設施。
但在基礎設施完善的情況下,隨著將商戶、用戶及需求重合度較高的業務整合起來共同發展的消費體驗成為競爭關鍵,有一線經驗、有大局戰略的“業務大將”王莆中也由此成為繼“能力搭建者”張川后合適的人選。
而曾被王興在內部郵件中稱為“在互聯網產品技術領域、商業產品設計、商業體系建設等方面有非常豐富的成功經驗”的張川,則調離接手急需建設商業產品設計和體系建設等底層能力的大眾點評、SaaS、騎行、充電寶等業務。
隨著王莆中掛帥,會發現,80后在美團扛起了大旗。
早在2019年,美團十周年前夕的管理溝通會上,王興曾表示,未來十年,美團要讓新一批管理者成長起來,這也是美團未來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再到去年9月,美團對一些業務管理者進行了晉升,宣布5位業務負責人晉升為副總裁,其中多位為85后。今年的美團組織調整中,新負責人多為85后,其中調任境外業務的王詩雨還是90后。
可見王興“放權”給年輕人,美團正在加速提拔更多年輕管理者,為公司注入新鮮血液,驅動業務創新與增長。
王興曾說,“創業公司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不能指望進入 ‘自動巡航’狀態”。
通過把“主陣地”授權給王莆中,讓年輕人去應對市場挑戰,圍繞“零售+科技”戰略,美團這艘本地生活巨輪正通過調整尋找自己的前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