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多財經
4月17日,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SZ:000625,下稱“長安汽車”)對外公布了2023年年度報告。財報顯示,長安汽車2023年實現收入1513.98億元,同比增長24.78%;實現凈利潤113.27億元,同比增長45.25%。
銷量方面,長安汽車2023年全年銷量為255.3萬輛,同比增長8.8%;自主品牌新能源全年銷售47.4萬輛,同比增長74.8%。單就過去一年取得的規模效益而言,長安汽車無疑向外界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業績答卷。
雖然長安汽車在財報中強調其堅持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兩端發力、共存共進”的經營策略,但被寄予厚望的阿維塔科技(簡稱“阿維塔”)卻仍處在“燒錢”的泥潭中,銷量的小幅提振尚不足以彌合其虧損持續擴大的局面。
面對業內競爭愈發劍拔弩張的“搶位淘汰賽”,阿維塔啟動了內部銷售制度考核的改革,近期又迎來了宏觀政策的利好。站在發展新起點上,阿維塔能否搶抓機遇,在變革中取得新能源市場的話語權,實現換擋突圍?
一、虧損額度再上漲,月銷量仍不穩定
根據長安汽車披露的數據,阿維塔2023年實現營收56.43億元,較2022年的2833.67萬元有了大幅增長。截至目前,阿維塔仍處于虧損狀態,且凈虧損由2022年的20.15億元進一步擴大83.22%至2023年的36.93億元。
繼續往前追溯,阿維塔2020年和2021年的凈虧損分別約為1.50億元和2.09億元,這也意味著僅在四年的時間里,該品牌已累虧約80億元。誠然,汽車品牌“失血”面世是業內常態,但持續消耗對于阿維塔而言仍是不小的掣肘。
對于持續大額虧損,長安汽車在財報中依舊采用了與此前如出一轍的解釋,稱阿維塔品牌處于戰略投入期,在產品研發、品牌推廣、渠道打造、技術人才引進等方面資源投入較大,最終導致虧損。
再將目光聚焦到阿維塔的銷量表現,該品牌2023年的實際銷量為2.7萬輛,據10萬輛的銷量目標相去甚遠。不僅如此,阿維塔前半年的月銷量持續在1500輛上下波動,直至9月才突破月銷量3000輛的大關,并開始緩慢爬升。
2023年12月,阿維塔單月交付汽車6106臺,銷量邁上新臺階。但需要指出的是,這是其自同年11月推出阿維塔12后,新舊兩款車型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阿維塔11交付4102臺,連續6個月環比增長;阿維塔12交付2004臺。
長安汽車在財報中介紹,阿維塔12在慕尼黑車展全球首發,上市首月大定突破2萬輛,訂單均價超過35萬元,已逐步站穩高端市場。在公布單月業績時,該品牌更是大放豪言,稱阿維塔12已進入30萬以上純電轎車前列。
進入2024年,阿維塔再度創下月銷7059輛的新紀錄,其中阿維塔12的銷量份額為71.1%。在此之后,阿維塔2024年2月和3月的銷量分別為2457輛和5016輛,再度出現回落情況,尚未實現持續增長。
相比之下,阿維塔12在30萬以上純電轎車賽道的競爭對手極氪001全年銷量已達76246輛,12月單月銷量為7980輛,遠高于前者。另據公開信息透露,該車型即將進行全新改版,官方透露全新極氪001的大定訂單已經接近4萬臺。
阿維塔想要在純電高端市場站穩腳跟,還需更為穩健的長期銷量背書作為競爭底座。
二、負債累累靠“輸血”,朱華榮親自“掛帥”
截至2023年末,阿維塔的總資產為126.44億元,較2022年的52.13億元增長142.57%。相比之下,阿維塔的負債總額已達105.50億元,較2022年末的24.27億元翻了近四番,仍需依靠外部“輸血”求生。
2023年9月,長安汽車宣布對阿維塔進行增資擴股。公告顯示,阿維塔擬新增注冊資本3.50億元,其中長安汽車增資1.23億元,另有7家投資方參與增資。通過增資,阿維塔的注冊資本由約16.45億元增至約19.95億元。
在長安汽車看來,此舉是為增強阿維塔科技核心競爭力,加強產業鏈資源協同,助推智能電動汽車(SEV)業務加速發展。此次交易后,長安汽車仍持有阿維塔40.99%的股份,寧德時代的持股比例則由17.10%降至14.10%。
就在增資公告發布的前一天,阿維塔完成了B輪融資,募集資金30億元,投后估值近200億元。天眼查App顯示,長安汽車、南方資產、兩江產業基金等繼續追加投資,重慶產業母基金、交銀投資等投資方則為其注入國有資本活力。
彼時有業內人士評價稱,此次融資展現了市場對阿維塔高速、高質量發展成績和未來潛力的充分認可。該品牌的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加大研發投入、擴大市場品牌影響力、加強渠道建設以及推動后續車型的研發設計產線投入等方面。
作為長安汽車與華為、寧德時代三方采用CHN模式聯合打造的新能源品牌,含著“金湯匙”誕生的阿維塔被寄予“承載長安汽車品牌向上光榮使命”厚望。該品牌不僅屢次獲得母公司資本的強勢賦能,在資源配置上也享受著最高待遇。
阿維塔于2023年12月發布公告稱,母公司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將兼任阿維塔董事長,幫助阿維塔加快品牌高端化的步伐。譚本宏則不再擔任阿維塔董事長兼CEO,改任長安汽車黨委副書記。
與此同時,長安汽車副總裁王孝飛將協助朱華榮在阿維塔企業經營、重大項目推進、關鍵業務運營等方面開展工作。數天之后,原阿維塔高級執行副總裁陳卓升任總裁,全面負責阿維塔的經營管理工作。
此番人事調動足以證明長安汽車對阿維塔品牌的重視,徹底平息了彼時業內對于阿維塔或將成為“棄子”的爭議與擔憂。但新任領導班子能否為長期虧損、債臺高筑的阿維塔帶來轉機,還需市場持續觀察。
三、管理層調薪,考核機制或“松綁”
在高管變陣后,阿維塔立刻將改革的“風向標”對準了管理層。有媒體從相關渠道獲悉,阿維塔管理層內部將發起薪酬變革,總監級以上管理者簽署全新薪酬協議,對自身薪酬結構進行主動調整。
具體而言,阿維塔的管理層月度收入將與銷量直接掛鉤,并增加浮動比例,且管理層年終銷量目標額外加壓1萬輛。另有知情人士補充,此次調整不涉及普通員工,相當于“把寒氣留在了管理層”。
阿維塔官方則在回應界面新聞時,稱透露消息屬實。據悉,2024年阿維塔原定的年銷量目標為9萬輛。而在額外加壓下,新任領導班子將再度帶領該品牌沖擊10萬輛的銷量目標。
內部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的同時,阿維塔或將迎來外部政策的利好。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多次明確,國家層面正在考慮調整政策,對一汽集團、東風集團和長安汽車三大央企的新能源業務進行單獨考核。
彼時人民日報報道,央企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存在發展不夠快、滲透率低于行業等問題,單獨考核有利于汽車央企跳出單一利潤考核的束縛,以企業新能源汽車技術、市場占有率、未來發展為主要評價指標,加快新能源轉型步伐。
不過,國資主動“松綁”之舉是出于盈利與銷量、技術平衡的考量,具體目標是到2025年,三家央企中要有一家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00萬輛。長安汽車對此信心十足,計劃在2025年達到120萬輛的銷量目標,超額完成任務。
內生與外延“暖意”的持續釋放與殷切期望,都在呼喚著阿維塔夯實戰略定性,加強經營韌性。據阿維塔官方透露,該品牌2024年將上線兩款新車,內部代號分別為E15、E16,另有4款增程動力產品補充至生產線上。
就在半個月前,一張阿維塔15(即E15)諜照在網絡上流傳,引起各方熱議。根據網傳消息,該款車型是阿維塔的第二款SUV,或將對標市面上已有的小鵬G9、蔚來ES6、問界M5等熱門中型SUV車型,預計將于2024年第三季度面世。
此外,加碼增程式產品,也將在增程式電動車風潮正熱的大環境下,幫助阿維塔吸引客流、提振銷量。但有需求的地方便有市場,不少新舊勢力都已押注增程技術,純電和增程雙版本并行已成為新能源車企上新的首選。
面對紛繁復雜的競爭局勢,阿維塔的現狀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想實現質量保優下的規模新高,阿維塔還需在改革變陣的同時打造自身獨特的優勢,依托核心競爭力,彌合產品輸出與用戶感知之間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