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商韜略 東木褚
時隔三年,世界重返義烏。
義烏的外國人又回來了。
4月8日,一位投資者提問:“義烏一季度市場景氣度怎么樣?”
上市公司小商品城回答:“一季度,義烏國際商貿城日均客流量超21萬人次,日均外商3523人,同比增長160.2%,景氣度高于2019年及2023年同期水平。”
四天后,我國一季度進出口貿易情況發布,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0萬億元,進出口增速創6個季度以來新高,同比增長5%。
作為“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的商家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這波景氣。一家公司的外貿負責人對記者說:“生產線最近加班趕工,訂單至少排到了兩個月后”。
爆單也使義烏今年的招工熱提前到來,春節還沒過完,義烏工業重鎮佛堂鎮的電子屏幕上就開始不間斷地滾動招工廣告了:“招聘包邊、修線、整燙10名以上,月薪6000元到10000元;我司準備招聘100多個崗位,月薪在5000元至12000元不等”。
除了薪酬,全勤獎、年終獎、帶薪休假等福利也成為招工企業的標配。
一家服飾加工行業的招工負責人對記者說:“我們從正月初八就開始招工了,每天能有超過4000人次來市場找工作,幾個專場招聘會吸引了近8000人次,達成意向崗位近4000個。”
一家剛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的公司也在賣力招人,其招聘專員表示:“我們公司是義烏工業企業20強,主營母嬰產品,2024年的目標是產能翻倍,訂單目前排到了618,直播、電商打包、發貨等環節的用人缺口很大。公司員工宿舍是四人間,有光纖WiFi、獨立洗衣房。”
傳統訂單之外,今年的兩大全球熱點事件也為義烏貢獻了數量“兇猛”的訂單:
巴黎奧運和美國大選。
據義烏海關數據,今年1-2月,義烏體育用品出口17億元,同比增長70.5%,其中對法國出口5.4億元,同比增長42.1%。
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商戶拿著一個乒乓球向記者介紹,自己授權經銷的這款球就是巴黎奧運會上運動員要用的球。
“國產雙魚牌的,從生產到出廠一共有15道工序,圓度、硬度、彈性都超出了國際標準的水平。目前售價39元一盒,有6個球,盒上印有埃菲爾鐵塔的圖案以及‘巴黎專用’的字樣,訂單量已經達到10幾萬,等臨近開幕,訂單估計還會漲。”
給運動員加油助威的用品同樣熱銷,一位經營賽事周邊產品的老板說:“法國國旗顏色的閃光棒賣得最好,這種閃光棒可以連續使用10個小時,前兩天一位法國客戶定了100箱。”
不止是法國,巴黎奧運也帶動了歐洲以及其他地區對體育類產品的需求,義烏的老板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商機,經營獎杯獎牌的葉老板說:
“亞洲、美洲的客戶喜歡土豪金的獎杯,歐洲的客戶偏愛淡金,從年初到現在已經出口了二三十萬個獎杯,工廠訂單預計在5月迎來高峰。”
距離巴黎奧運會開幕已進入百天倒計時,巴黎各大商場都能看到奧運會吉祥物“弗里吉”的毛絨玩具,可你很難找到法國產的,因為九成“弗里吉”都來自義烏的工廠。
法國人也希望全部國產,但他們的政府發言人表示:
“我們也想在法國找到能在幾個月內生產200萬個‘弗里吉’的工廠,但事實是,我們找不到。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法國已經失去了工廠。”
法國企業協會有人不樂意了,說我們有時間生產幾百萬個吉祥物。
要我說,法國的朋友們還是要調整心態接受現實, 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70%的商品是在哪里制造的?
也是義烏。
200多天后的11月,美國將進行第60屆總統選舉。據時代周報報道,有義烏商家宣稱,已收到“100萬頂美國大選帽子”的大單。
很多人都想知道,這一回“義烏指數”預測的贏家是誰。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義烏指數”一詞源自特朗普大戰希拉里的2016年。
當時的最后投票前,美國主流媒體都認為希拉里優勢明顯,但義烏商人有不同的看法,他們預測特朗普會贏,理由很簡單,“支持特朗普的旗子訂單遠超希拉里。”
一位經營旗幟生意的老板回憶——
“那年6月陸續接到來自美國的訂單,要求制作特朗普的競選旗幟,數量2000面左右,我那時候連特朗普是誰都不知道。到了8月,單筆訂單一下增加到了8000面,我趕忙問客戶,這個特朗普是干嘛的?最后投票前,一共做了10萬余面特朗普的旗子。”
說到成功預測總統競選結果,這位老板表示,“沒那么難猜,全世界80%的旗幟都是浙江柯橋產的,特朗普的旗子是希拉里的10倍,你說誰會贏?”
經過這一戰,義烏很多老板都開始惡補國際新聞:
“你得關心國際局勢,全球經濟走向,哪個國家經濟不好了,旗幟就該大賣了。”
言歸正傳,義烏確實有一個反映小商品價格和市場景氣活躍程度的綜合指數,它由價格、景氣和監測指標三個部分構成,主要是為生產商、經銷商和采購商提供商情信息。
2006年,“義烏·中國小商品指數”正式發布。
該指數由商務部編制,每天由義烏商城集團的工作人員按商務部發布實施的《小商品分類與代碼》到各商戶采樣,再通過模型計算分析,最終形成“義烏指數”。
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義烏指數早于宏觀經濟兩個月出現了“旺季不旺”的態勢,提前監測到了經濟拐點的到來,很多商戶及時調節了生產和存貨周期。
那一年,義烏的復蘇也特別快,同樣是春節剛過,當世界各地的外商重新歸來,看到了一個努力突破低附加值的義烏,比如研發吸汗排濕,把一打襪子賣到十幾美元的夢娜襪業。
越是危機,越有轉機。
義烏,地處浙江中部,人口不到200萬,卻是全國GDP百強縣前十名的常客,擁有13個國家級產業基地,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省級產業集聚區。
2023年,義烏GDP首次突破2000億,市場經營主體突破百萬戶,總量達到105.46萬戶,增長了17.4%。電商主體突破了60萬戶,占浙江全省的三分之一,快遞業務量105.8億件,增長13.8%,占全國1/12。
曾經,“雞毛換糖”是義烏商人的代名詞,這里遍布山地,不適合農耕,為了生計,義烏人搖著撥浪鼓走鄉穿鎮,用紅糖交換外地運來的雞毛,再做成雞毛撣子售賣,逐漸形成了小規模的市場。
1982年,義烏個體商戶何海美在街上賣尼龍襪,被沒收了貨物,時任縣委書記謝高華知道后,派人搭起簡易攤位,讓商販名正言順做生意,發出新中國第一張個體營業執照,提出四個“允許”:
允許農民進城經商、允許長途販運、允許城鄉市場開放、允許多渠道競爭。
從此,義烏進入“白天大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拼搏時代。
一位在義烏做眼鏡生意的老板說,“我賣掉一副眼鏡才賺4分錢,但是每天5000副、1萬副地賣出去,我的商品就能走向世界。”
今天,已經不是光靠“晚上睡地板”維護老客戶就能保證增長的時代了,義烏的老板們也開始走出去,到世界各地參加展會。
去年,義烏發布“品牌出海計劃”,遍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1萬僑商云集響應。
2月,義烏日用品行業的10家優質企業遠赴德國,參加法蘭克福消費品展;與此同時,在英國伯明翰春季國際消費品及禮品展上,也出現了義烏企業搶單的身影,4天時間“搶”回了3600萬的意向訂單。
11月,300多位義烏文化用品企業負責人組成參展團,包機前往印尼雅加達,參加義烏首個行業海外自辦展會——2023印尼文具展。
據義烏文化用品行業協會介紹,有八成五的參展企業此前沒有海外參展經歷,大家對印尼市場相當重視,展會籌備期間,組織人員八次前往雅加達地推。
直到登機前,很多商戶代表還在盡可能地騰空行李箱,以便多帶幾件新研發的樣品。
今年義烏商貿城開市第一天,就來了很多印尼的朋友,他們都是被義烏的海外展會吸引來的,義烏文化用品行業協會會長黃昌潮對媒體說:
“過去,外國人對我們義烏商品的印象是貼牌,通過海外展會,義烏企業要把品牌打出去,讓全球采購商了解中國品牌。”
在即將到來的幾個月,義烏品牌將繼續乘風破浪,趕赴柬埔寨、印尼、菲律賓、俄羅斯、墨西哥的海外展會,就像電視劇《雞毛飛上天》里說的:
“義烏之外有中國,中國之外有世界,只有借著太平洋、大西洋的風,雞毛才能真的飛上天。”
[1]《一季度進出口首破10萬億元,義烏商人:訂單排到兩個月后》 時代周報
[2]《撲朔迷離的美國總統大選,柯橋一家小企業預測到了結果》 紹興日報
[3]《揭秘“義烏指數”》 新京報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美編:宋曉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