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孟帥
編輯|深海
《胡潤全球富豪榜》一年一發,上榜的大佬們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不久前剛剛出爐的《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來自廣東佛山的富豪龐康正是今年“失意”企業家隊伍中的一員。
作為海天味業的靈魂人物,龐康今年以790億元的財富位列榜單第183名的位次。相較2021年的高光時刻,龐康的財富在四年的時間里縮水了1360億元,排名下滑137位。
龐康財富大縮水的原因,與海天味業在資本市場上不像此前那般“受寵”有關。據同花順iFinD顯示,最近三年,海天味業的股價累計下跌60.7%,市值更是蒸發超過3200億元。
龐康與醬油的緣分始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彼時年僅26歲的龐康被分配至佛山市珠江醬油廠(海天味業前身),并很快被提拔為副廠長。在公司的改制下,龐康一步步成為了海天味業的掌舵者。在他的帶領下,海天味業一度成為市值腳踩中石化和萬科、直逼中石油的“醬油茅”。
不過,2022年海天味業身陷“雙標”風波。盡管海天味業后續多番發聲進行回應澄清,但這次風波仍給海天味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就連海天味業也在2022年年報中直言,“2022年我們遭遇前所未有的‘輿情’沖擊,給我們造成了較大影響”。
翻看公司的財務數據,曾經業績增長十分穩定的海天味業,近來增長卻面臨瓶頸。2022年,海天味業出現利潤下滑。去年前三季度,海天味業營收利潤雙降。
對于年近70歲的龐康而言,如何帶領海天“滿血歸來”仍是一項艱巨的挑戰。
“醬油巨富”龐康,四年財富縮水1360億
在此次公布的《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中,68歲的龐康以790億元的財富位列榜單第183名的位次,但龐康的財富相比上年縮水了410億元,其排名順勢也下滑了93名。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其實在此之前,龐康的財富已連續多年處于不斷下滑的狀態。時間回撥至2021年,彼時,龐康憑借2150 億元的財富榮登當年《胡潤全球富豪榜》第46名的高位,其排名相較上年更是飛速攀升112個名次。
但自2022年后,龐康的財富便走上了“跌跌不休”的下坡路。這一年,龐康的財富縮水700億元至1450億元,排名也下滑21位跌至第67位。2023年,龐康的財富再度縮水250億元,以1200億元的財富位列榜單第90名,排名下滑23位。
直到今年發布的《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龐康的排名直接跌出前180名。據此計算,在2021年至2024年的時間里,龐康的財富累計縮水1360億元,其財富減少的規模逼近同期京東創始人劉強東1385億元的財富縮水規模。
龐康之所以可以常年登上《胡潤全球富豪榜》,離不開A股上市公司海天味業的助力。據海天味業發布的財報顯示,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龐康直接持有海天味業5.32億股股份,其持股比例為9.57%。
值得一提的是,同期位列公司第一大股東的廣東海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海天味業32.4億股股份,其持股比例為58.26%。而龐康同時也是廣東海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并擔任董事職務。此外,龐康通過與程雪、黃文彪、吳振興及公司另一名自然人股東結成一致行動人,共同控制海天味業。
龐康所積攢的龐大財富,主要仰仗有著“醬油茅”之稱的海天味業,因此龐康財富不斷縮水的背后,也與其掌舵的海天味業近年來在資本市場上所遭受的“冷眼”逃脫不開干系。
截至4月17日收盤,海天味業股價報收37.27元/股,最新市值為2072.44億元。據同花順iFinD顯示,自2021年4月18日至今年4月17日,海天味業的股價累計下跌60.7%,市值蒸發超3200億元。
對于公司股價下跌的情況,海天味業曾在去年11月初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股價漲跌主要是受到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因此與市場大環境密不可分,公司所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經營好企業,讓企業恢復到增長曲線上,良好的業績是對股價最好的支撐。
盡管海天味業近來的市值與此前的高光時刻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憑借這艘調味品巨輪,海天味業在今年仍將四位股東送上了《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的榜單之上。
這四人中除了財富高達790 億元的龐康外,還包括財富達275 億元的副董事長兼執行總裁程雪、財富達165億元的潘來燦、財富達135億元的賴建平。不過,四位大佬的排名均有所下滑,較上年分別下滑93名、505名、649名、702名。
“醬油茅”是怎樣煉成的?
作為海天味業幕后的掌舵者,龐康為人低調且神秘。就連在海天味業旗下的多個公眾號中,幾乎都搜不到提及龐康的推文。
公開資料顯示,1956年出生的龐康是廣東佛山人。而在龐康出生的前一年,佛山當地25家實力卓著、美味悠遠、享譽港澳的古醬園謀略合并重組。由于海天醬園是當中影響力最廣、規模最大的老字號,這家醬油廠遂以海天命名。在此背景下,海天醬油廠正式組建成立。
1982年,年僅26歲的龐康,被分配至佛山市珠江醬油廠(海天味業前身),并隨著醬油廠一路成長。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海天醬油廠在1994年進行了國有企業轉制改革。此次改革后,包括龐康在內的員工們成為了企業的“主人”。
2010年,公司再次進行改制,國有30%持股減持退出,員工持股平臺也同期回購員工股份退出,公司轉制為股份公司,由58名管理層和員工發起設立海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龐康正式成為海天的法定代表人。
回顧龐康在海天的奮斗史,能力出眾的他在海天一路升級打怪,從最初的醬油廠副廠長,到之后歷任海天味業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務,再到如今龐康爬到了海天味業的最高一級,成為了海天味業的董事長兼總裁。
在龐康的帶領下,海天逐漸駛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通過打廣告,海天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通過引進先進的生產線、興建更大的生產基地,海天的產能不斷擴大;通過組建龐大的銷售網絡,海天的銷售額屢創佳績……
2014年2月,海天味業成功在上交所掛牌上市。登陸A股后,海天味業一度在資本市場上取得十分驚艷的表現。2020年8月,海天味業的市值甚至一度超越中石化、緊逼中石油,創造了醬油身價“貴”過石油的高光時刻。因為在資本市場上的亮眼表現,海天味業也長期被外界冠以“醬油茅”的美譽。
面對市值一度超過萬科的海天味業,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郁亮還曾表示,“有人說賣房子的不如賣醬油的,我是蠻服氣的,我樂意見到這樣的結果。原因很簡單,如果有一個公司可以滿足老百姓的美好生活需求,成為老百姓的首要選擇,那這樣的公司值很多錢是應該的,我們特別服氣”。
不過,2022年海天味業卷入了一場對其影響異常巨大的輿論風波。彼時,海天深陷添加劑“雙標”質疑,即便海天對外幾度發聲澄清,但這起風波仍給海天多年用心經營的品牌形象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在公司2022年的年報中,海天味業也毫不避諱地提到了此次輿論危機,“在這一年里,全球政治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在加劇,公司經營成本高企的周期在延長,讓人措手不及的輿情沖擊余波仍未平…… 當種種挑戰以疊加效應橫亙于前時,我們感知到這可能是數十年來環境最為復雜的一年”。
受此次輿論風波影響,海天味業的業績和股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直到現在,海天味業的股價還未完全恢復到“雙標”風波之前。
為了順應消費者對于產品日益強烈的健康化、零添加等需求,海天味業還在2022年年報中提到,以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健康、美味、多元化等訴求為出發點,升級存量產品,加快產品推陳出新。趨勢產品、經典產品、惠系等多線產品,高鮮、零添加、減鹽等功能性產品線組合不斷豐富,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海天味業在資本市場上的股價上漲還是走低,身為海天味業一把手的龐康卻幾乎很少減持手中的股份。上市之初,龐康于海天味業的直接持股數占總股本的比重為9.59%;到了去年10月末,龐康于海天味業的直接持股比例為9.57%,僅相差0.02%。
“醬油一哥”業績承壓
正如海天味業所說,“良好的業績是對股價最好的支撐”,但海天味業近來交出的財務答卷卻算不上十分亮眼,這或許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海天味業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
財報顯示,去年前三季度,海天味業共計斬獲186.5億元的收入,與上年同期190.9億元的收入相比下滑2.33%。雷達財經注意到,其實在此之前的幾年時間里,海天味業的營收增速已呈現出逐年放緩的趨勢。
據東方財富數據顯示,2010年至2020年的十一年時間里,海天味業的營收增速始終維持在10%以上的水準。其中,2017年至2020年,海天味業的營收增速分別為17.06%、16.8%、16.22%、15.13%,均在15%以上。
但自2021年開始,海天味業的營收增速便開始逐年下滑,先是從2020年的15.13%下滑到9.71%,之后又在2022年進一步下滑至2.42%。去年前三季度,海天味業的營收增速甚至直接轉負降至-2.33%。
營收增長遭遇瓶頸的同時,海天味業的盈利能力也亮起了警示燈。自2011年至2021年,海天味業的歸母凈利潤規模始終保持逐年遞增的趨勢。這期間,海天味業的歸母凈利潤從最初的9.56億元一路上漲到了66.71億元。
到了2022年,盡管海天味業仍舊處于盈利狀態,但其全年61.98億元的歸母凈利潤相較上年下滑了7.09%。去年前三季度,海天味業仍舊沒能止住凈利潤下滑的頹勢,報告期內錄得的43.29億元的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7.25%。
可以作為參照的是,與海天味業同處一個賽道的千禾味業,去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同比增長五成達到23.31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翻了一倍多達到3.87億元。盡管千禾味業的營收和凈利潤規模不及“醬油一哥”海天味業,但其業績喜人的漲勢卻與海天味業形成鮮明的對比。
據海天味業發布的季度主要經營數據公告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來自醬油、調味醬產品的收入分別為96.26億元、18.66億元,同比分別減少7.47%、5.67%。同期,公司來自蠔油及其他其他產品的收入分別為32.22億元、26.4億元,前者同比微增0.34%,后者同比增長19.85%。
若按渠道劃分,海天味業目前仍較依賴線下渠道。去年前三季度,海天味業來自線下渠道的收入為166.54億元,來自線上渠道的收入僅為7億元。盡管兩大渠道的收入規模不同,但兩者的營收同比均出現下滑,降幅分別為2.19%、8.74%。
在2022年的年度股東大會上,海天味業副董事長程雪就曾坦言,海天味業的優勢渠道仍集中在傳統渠道,但隨著渠道的多元化,如果不能把這些(新興)渠道一個個做細,一個個關注,它們會逐步地來蠶食海天的傳統渠道。
事實上,當下的調味品賽道競爭仍舊十分激烈,包括千禾、李錦記、美味鮮、廚邦、加加等在內的諸多對手,都在“虎視眈眈”地盯著海天的市場份額。
對于海天味業的業績表現,有人向海天味業發起提問,“近兩年公司把業績停滯解釋成大環境不好,而眾多友商近兩年都實現了快速增長,是否是公司在產品力或者其他層面出現的問題?”
對此,海天味業表示,近年,外部市場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需求越來越碎片化和多元化,行業內競爭加劇,對公司過往積累的優勢是一個挑戰,因此公司也在應勢而變,加快在產品、渠道、內部管理等的全面變革,通過切實有效的變革,重新獲得新優勢,從而進一步強化企業競爭力。
針對海天味業交出的2023年第三季度報,國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成本壓力仍在,盈利能力階段承壓。2023年第三季度毛利率為34.5%,同比-0.7pcts,毛利率有所下滑主因成本壓力仍存疊加低毛利其他調味品產品占比提高疊加行業競爭有所加劇。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銷售/管理/研發、財務費用率同比分別-0.3/+0.1/-0.3/+0.8pcts,期間費用率基本保持穩定。2023年第三季度歸母凈利率21.7%,同比-1.2pcts,盈利能力階段承壓。
去年10月,身為公司董事長的龐康提議回購公司股份,回購的股份擬全部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今年3月,公司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172.7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約為0.0311%。截至3月末,公司已累計回購股份1353.2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約為0.2434%,已支付的總金額為5億元。
龐康接下來能否帶領海天味業重新找回當年的勢頭?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