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年報披露的同一天,首創證券將帥為何雙雙變更?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年報披露的同一天,首創證券將帥為何雙雙變更?

罰單會少嗎?

文 | 獨角金融 鄭理

金融江湖風起云涌,有門有派,有斗爭,有人來,亦有人離開。

對于近兩年少有變動的首創證券,4月12日發布了董事長和總經理雙雙變更的公告。董事長蘇朝輝辭職,原總經理畢勁松接任該職,同時,聘任來自東興證券(601198.SH)的張濤擔任總經理。

2022年12月在上交所敲鐘上市后,首創證券交出了上市滿一年來第一份年報。從業績表現看,2023年公司實現營收、歸母凈利潤增長超過兩位數。緣何在2023年報披露的同一天,這家券商“將帥”齊換了?

本以為上市后可以順風順水,卻沒猜到上市僅一年有余,公司經歷了第四大股東減持近半股權,資管、投行、零售和財富管理類業務紛紛下滑,多次收監管罰單的困境。

2024年,首創證券的發展之路會順利嗎?

1、告別與迎新

公開資料顯示,1969年出生的蘇朝暉,擁有碩士學位,職業生涯是從記者開始的,具有扎實的媒體從業背景,曾任《中國黃金報社》編輯、記者,并先后擔任編輯部第一編輯室主任、編輯部負責人等職務。

此后,蘇朝暉在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黃金管理局工作多年,擔任過辦公室干部、副處級調研員、辦公室(黨委辦公室)副主任等職務,在此期間,積累了政府部門的工作經驗。

2011年,蘇朝暉加入首創證券最大股東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

2021年9月,在首創證券上市的關鍵時期,蘇朝暉被任命為董事長。截至因工作安排調整前,蘇朝輝擔任董事長約兩年半的時間。官網顯示,他目前仍擔任首創集團黨委黨委、副總經理。

從蘇朝暉從業經歷來看,擔任首創證券董事長前,他并未擁有證券行業背景,也缺乏證券公司管理經驗,曾一度引發質疑。

一位從事管理咨詢行業的資深人士對"機構之家"表示,董事長作為公司掌門人,若缺少證券從業背景,將會導致對證券行業的運營模式和監管環境理解不足,難以有效制定符合行業特點的戰略決策。同時,可能難以與證券公司的管理團隊進行深入溝通和有效指導,進而影響公司的日常運營管理。

不過,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作為國有企業,董事長的專業背景要求并不高,更多是作為國有股東的代表參與企業管理,業務經營指標等要求是由總裁及其他高管團隊承擔,因此缺少從業背景對公司的影響有限。

“掌門”辭職,首創證券給出了如下評價——

首創證券稱,蘇朝暉擔任公司董事長期間,恪盡職守、勤勉盡責,積極推動公司規范運作,不斷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帶領公司經營管理層研究制定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并堅決貫徹執行,持續推進公司完成首次公開發行A股并上市,開啟了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蘇朝暉辭職后,總經理畢勁松升任為董事長。他于2011年2月起擔任首創證券總經理,至今已經有13年的時間,早期 ,其曾任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管理司主任科員,后來的工作履歷多在證券公司,曾擔任國泰君安證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兼黨委書記,中富證券董事長兼總裁、民生證券副總裁等職。

根據同日發布的首創證券2023年年報,2023年,畢勁松稅前年薪為242.09萬元。

畢勁松升職后,首創證券總經理也發生了變化,由張濤擔任。

根據履歷情況,張濤1972年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曾在華泰證券任職多年,并2006年升職成為華泰證券副總裁任職至2017年。

直到2018年加入東興證券后,張濤歷任東興證券財務負責人、東興投資董事長等職,2019年2月起擔任總經理。

投行業務一向是東興證券的優勢業務,不過,在澤達易盛案宣判2個月后的2023年2月1日,張濤從東興證券離職加入首創證券。職位方面,早在1月中旬,“財聯社”等多家媒體曾報道,張濤加入首創證券后擬任黨委書記一職。

隨著此次首創證券發布的高管變更公告,張濤此前加入首創證券的消息也正式落地。

蘇朝暉掌舵期間,首創證券遭遇高管頻繁離職、股東及機構投資者離場等困境。

2、上市后,一路坦途還是荊棘叢生?

首創證券2000年2月成立,注冊資本27.3億元,控股股東為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業務覆蓋資管、自營投資與交易服務、投行、證券經紀、財富管理等,2022年12月22日,首創證券登陸上交易所上市。

近年來,首創證券高管變動頻繁,在券商行業內并不多見。除上董事長、總經理變更外,監事朱莉瑾、總法律顧問郭雪飛、獨立董事葉金福分別于1月、3月、4月13日離職。2023年,馬佳奇、張建同等多達6名董監高也相繼離職,這對公司業務的連續性、團隊凝聚力等難免不會產生影響。

2023年,首創證券不少業務收入出現下滑。

在四大業務版塊中,其中資管業務實現收入5.59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9.01%,占比下降19.96%;零售與財富管理業務營收3.83億元,占比下降9.24%。投行業務收入1.18億元,占比6.13%,下降19.64%,2023年受市場與證券承銷規模下降影響,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縮至0.96億元。

圖源:財報

資管業務收入的下降,首創證券財報披露顯示,主要來源于管理費收入和超額業績報酬收入的下降。2022年底債市出現極端下跌行情,基于有效的風險控制與投資策略體系,首創證券資管產品仍實現了穩健的投資收益,但受此影響,2023年上半年公司資管產品在開放期內計提的超額業績報酬收入減幅較大,導致2023年該業務收入出現下降。

梳理發現,首創證券接連被開出罰單。

2023年3月底,北京證監局對首創證券出具警示函,并記入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因為是其作為東方園林發行債券主承銷商,存在債務預期情況核查不充分、違規擔保事項核查不充分問題。

在2023年5月的罰單中,首創證券因研報違規被罰,罰單顯示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研究報告業務管理制度不健全,對第三方刊載或轉發公司研究報告管理不到位,存在被媒體長期未經授權轉載研究報告而未及時維權的情況;二是在發布的某研究報告中存在信息引用不嚴謹、底稿留存不全面、部分結論不夠嚴謹的情況。

同樣是在2023年5月,在開展私募資產管理業務中,首創證券存在資產管理產品運作不規范、風險評估不到位、識別產品實際投資者審慎不足等情況。

綜合三項內容,北京證監局對首創證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雖然營收下滑,但作為首創證券的核心特色業務,首創證券2023年重點加大了對其發展支持。資管業務在投研分析、產品設計、渠道拓展等方面重點發力,業務規模與行業排名穩中有進。

可喜的是,投資類業務收入撐起了2023年業務的半壁江山,暴增94%,成為業績增長的重要推手。2023年,該業務收入9.01億元,占營收的比例為46.74%。

根據投資品種的不同,首創證券投資類業務分為固定收益投資交易業務、權益類證券投資業務、新三板做市業務和另類投資業務。其中,固定收益投資交易業務鞏固業務增長的“基本盤”,取得較好的收入,該類業務收入8.55億元,同比增長20.76%,權益類證券投資業務和另類投資業務收入實現扭虧為盈。

當前券業競爭白熱化,中小券商如何突圍?業內人士分析稱,大券商在資源、體量等方面具備優勢,中小券商很難與之抗衡,可探尋“特色化”發展道路。

首創證券表示,公司將堅持推進“以資產管理類業務為核心引領,以零售與財富管理類業務和投資銀行類業務為兩翼支撐,以投資類業務為平衡驅動”的差異化發展戰略,擴大特色業務競爭優勢,致力于將公司打造成為一家特色鮮明、受人尊敬的金融服務商。

盡管三大業務下降,但首創證券的營收與凈利潤仍是增長的。根據財報披露,2023年,首創證券營業收入為19.27億元,同比增長21.33%;歸母凈利潤為7.01億元,同比增長26.33%。

3、現金分紅2.7億,股東減持套現近12億

首創證券上市首發募資凈額為18.69億元,首發價格為7.07元/股,2023年7月中下旬開始,股價出現過高峰時刻,最高漲至30.37元/股,此后逐漸回落,今年一直在20元/股徘徊。

截至4月16日收盤,該股收報19.64元/股,市值536.83億元,相比上市首日,市值增長258億元,接近翻倍。

在增強投資者回報方面,根據2023年度利潤分配預案,首創證券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元(含稅),現金紅利總額2.73億元(含稅),占公司2023年度合并報表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的38.99%。

不過,面對業務表現不太給力以及高管的頻繁變動,可能引發了股東們的擔憂,并減持套現。

4月2日,首創證券第四大股東城市動力完成2023年12月23日發起的減持計劃,截至4月1日,最終減持6947.5萬股,持股比例從5.54%降至約2.99%。

從價格來看,公告顯示,城市動力減持價格區間為14.81元至19.97元之間,合計套現金額約11.8億元。

這是首創證券上市后,第一個落地的股東減持計劃。

公開資料顯示,未減持前,城市動力以5.54%的持股比例為首創證券第四大股東,而第五大股東為北京安鵬興業投資有限公司(現為北京安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08%。如果城市動力繼續實施減持,該股東可能將退至第五大股東席位。

值得一提的是,據天眼查信息,城市動力持股40%的股東張國利名下股權被北京金融法院司法凍結,涉及金額高達4000萬元,凍結期限從2022年7月5日至2025年7月4日。

圖源:天眼查

將帥齊換后,后續首創證券的四大業務、股東陣容又將有怎樣的變化?拭目以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首創證券

115
  • 券商股異動上漲,首創證券盤中觸及漲停
  • 首創證券:2024年歸母凈利潤9.82億元,同比增長40.14%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年報披露的同一天,首創證券將帥為何雙雙變更?

罰單會少嗎?

文 | 獨角金融 鄭理

金融江湖風起云涌,有門有派,有斗爭,有人來,亦有人離開。

對于近兩年少有變動的首創證券,4月12日發布了董事長和總經理雙雙變更的公告。董事長蘇朝輝辭職,原總經理畢勁松接任該職,同時,聘任來自東興證券(601198.SH)的張濤擔任總經理。

2022年12月在上交所敲鐘上市后,首創證券交出了上市滿一年來第一份年報。從業績表現看,2023年公司實現營收、歸母凈利潤增長超過兩位數。緣何在2023年報披露的同一天,這家券商“將帥”齊換了?

本以為上市后可以順風順水,卻沒猜到上市僅一年有余,公司經歷了第四大股東減持近半股權,資管、投行、零售和財富管理類業務紛紛下滑,多次收監管罰單的困境。

2024年,首創證券的發展之路會順利嗎?

1、告別與迎新

公開資料顯示,1969年出生的蘇朝暉,擁有碩士學位,職業生涯是從記者開始的,具有扎實的媒體從業背景,曾任《中國黃金報社》編輯、記者,并先后擔任編輯部第一編輯室主任、編輯部負責人等職務。

此后,蘇朝暉在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黃金管理局工作多年,擔任過辦公室干部、副處級調研員、辦公室(黨委辦公室)副主任等職務,在此期間,積累了政府部門的工作經驗。

2011年,蘇朝暉加入首創證券最大股東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

2021年9月,在首創證券上市的關鍵時期,蘇朝暉被任命為董事長。截至因工作安排調整前,蘇朝輝擔任董事長約兩年半的時間。官網顯示,他目前仍擔任首創集團黨委黨委、副總經理。

從蘇朝暉從業經歷來看,擔任首創證券董事長前,他并未擁有證券行業背景,也缺乏證券公司管理經驗,曾一度引發質疑。

一位從事管理咨詢行業的資深人士對"機構之家"表示,董事長作為公司掌門人,若缺少證券從業背景,將會導致對證券行業的運營模式和監管環境理解不足,難以有效制定符合行業特點的戰略決策。同時,可能難以與證券公司的管理團隊進行深入溝通和有效指導,進而影響公司的日常運營管理。

不過,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作為國有企業,董事長的專業背景要求并不高,更多是作為國有股東的代表參與企業管理,業務經營指標等要求是由總裁及其他高管團隊承擔,因此缺少從業背景對公司的影響有限。

“掌門”辭職,首創證券給出了如下評價——

首創證券稱,蘇朝暉擔任公司董事長期間,恪盡職守、勤勉盡責,積極推動公司規范運作,不斷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帶領公司經營管理層研究制定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并堅決貫徹執行,持續推進公司完成首次公開發行A股并上市,開啟了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蘇朝暉辭職后,總經理畢勁松升任為董事長。他于2011年2月起擔任首創證券總經理,至今已經有13年的時間,早期 ,其曾任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管理司主任科員,后來的工作履歷多在證券公司,曾擔任國泰君安證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兼黨委書記,中富證券董事長兼總裁、民生證券副總裁等職。

根據同日發布的首創證券2023年年報,2023年,畢勁松稅前年薪為242.09萬元。

畢勁松升職后,首創證券總經理也發生了變化,由張濤擔任。

根據履歷情況,張濤1972年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曾在華泰證券任職多年,并2006年升職成為華泰證券副總裁任職至2017年。

直到2018年加入東興證券后,張濤歷任東興證券財務負責人、東興投資董事長等職,2019年2月起擔任總經理。

投行業務一向是東興證券的優勢業務,不過,在澤達易盛案宣判2個月后的2023年2月1日,張濤從東興證券離職加入首創證券。職位方面,早在1月中旬,“財聯社”等多家媒體曾報道,張濤加入首創證券后擬任黨委書記一職。

隨著此次首創證券發布的高管變更公告,張濤此前加入首創證券的消息也正式落地。

蘇朝暉掌舵期間,首創證券遭遇高管頻繁離職、股東及機構投資者離場等困境。

2、上市后,一路坦途還是荊棘叢生?

首創證券2000年2月成立,注冊資本27.3億元,控股股東為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業務覆蓋資管、自營投資與交易服務、投行、證券經紀、財富管理等,2022年12月22日,首創證券登陸上交易所上市。

近年來,首創證券高管變動頻繁,在券商行業內并不多見。除上董事長、總經理變更外,監事朱莉瑾、總法律顧問郭雪飛、獨立董事葉金福分別于1月、3月、4月13日離職。2023年,馬佳奇、張建同等多達6名董監高也相繼離職,這對公司業務的連續性、團隊凝聚力等難免不會產生影響。

2023年,首創證券不少業務收入出現下滑。

在四大業務版塊中,其中資管業務實現收入5.59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9.01%,占比下降19.96%;零售與財富管理業務營收3.83億元,占比下降9.24%。投行業務收入1.18億元,占比6.13%,下降19.64%,2023年受市場與證券承銷規模下降影響,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縮至0.96億元。

圖源:財報

資管業務收入的下降,首創證券財報披露顯示,主要來源于管理費收入和超額業績報酬收入的下降。2022年底債市出現極端下跌行情,基于有效的風險控制與投資策略體系,首創證券資管產品仍實現了穩健的投資收益,但受此影響,2023年上半年公司資管產品在開放期內計提的超額業績報酬收入減幅較大,導致2023年該業務收入出現下降。

梳理發現,首創證券接連被開出罰單。

2023年3月底,北京證監局對首創證券出具警示函,并記入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因為是其作為東方園林發行債券主承銷商,存在債務預期情況核查不充分、違規擔保事項核查不充分問題。

在2023年5月的罰單中,首創證券因研報違規被罰,罰單顯示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研究報告業務管理制度不健全,對第三方刊載或轉發公司研究報告管理不到位,存在被媒體長期未經授權轉載研究報告而未及時維權的情況;二是在發布的某研究報告中存在信息引用不嚴謹、底稿留存不全面、部分結論不夠嚴謹的情況。

同樣是在2023年5月,在開展私募資產管理業務中,首創證券存在資產管理產品運作不規范、風險評估不到位、識別產品實際投資者審慎不足等情況。

綜合三項內容,北京證監局對首創證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雖然營收下滑,但作為首創證券的核心特色業務,首創證券2023年重點加大了對其發展支持。資管業務在投研分析、產品設計、渠道拓展等方面重點發力,業務規模與行業排名穩中有進。

可喜的是,投資類業務收入撐起了2023年業務的半壁江山,暴增94%,成為業績增長的重要推手。2023年,該業務收入9.01億元,占營收的比例為46.74%。

根據投資品種的不同,首創證券投資類業務分為固定收益投資交易業務、權益類證券投資業務、新三板做市業務和另類投資業務。其中,固定收益投資交易業務鞏固業務增長的“基本盤”,取得較好的收入,該類業務收入8.55億元,同比增長20.76%,權益類證券投資業務和另類投資業務收入實現扭虧為盈。

當前券業競爭白熱化,中小券商如何突圍?業內人士分析稱,大券商在資源、體量等方面具備優勢,中小券商很難與之抗衡,可探尋“特色化”發展道路。

首創證券表示,公司將堅持推進“以資產管理類業務為核心引領,以零售與財富管理類業務和投資銀行類業務為兩翼支撐,以投資類業務為平衡驅動”的差異化發展戰略,擴大特色業務競爭優勢,致力于將公司打造成為一家特色鮮明、受人尊敬的金融服務商。

盡管三大業務下降,但首創證券的營收與凈利潤仍是增長的。根據財報披露,2023年,首創證券營業收入為19.27億元,同比增長21.33%;歸母凈利潤為7.01億元,同比增長26.33%。

3、現金分紅2.7億,股東減持套現近12億

首創證券上市首發募資凈額為18.69億元,首發價格為7.07元/股,2023年7月中下旬開始,股價出現過高峰時刻,最高漲至30.37元/股,此后逐漸回落,今年一直在20元/股徘徊。

截至4月16日收盤,該股收報19.64元/股,市值536.83億元,相比上市首日,市值增長258億元,接近翻倍。

在增強投資者回報方面,根據2023年度利潤分配預案,首創證券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元(含稅),現金紅利總額2.73億元(含稅),占公司2023年度合并報表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的38.99%。

不過,面對業務表現不太給力以及高管的頻繁變動,可能引發了股東們的擔憂,并減持套現。

4月2日,首創證券第四大股東城市動力完成2023年12月23日發起的減持計劃,截至4月1日,最終減持6947.5萬股,持股比例從5.54%降至約2.99%。

從價格來看,公告顯示,城市動力減持價格區間為14.81元至19.97元之間,合計套現金額約11.8億元。

這是首創證券上市后,第一個落地的股東減持計劃。

公開資料顯示,未減持前,城市動力以5.54%的持股比例為首創證券第四大股東,而第五大股東為北京安鵬興業投資有限公司(現為北京安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08%。如果城市動力繼續實施減持,該股東可能將退至第五大股東席位。

值得一提的是,據天眼查信息,城市動力持股40%的股東張國利名下股權被北京金融法院司法凍結,涉及金額高達4000萬元,凍結期限從2022年7月5日至2025年7月4日。

圖源:天眼查

將帥齊換后,后續首創證券的四大業務、股東陣容又將有怎樣的變化?拭目以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权县| 赫章县| 金川县| 衡东县| 金坛市| 沙坪坝区| 建始县| 定陶县| 阜阳市| 高台县| 大冶市| 福贡县| 密山市| 肇源县| 饶平县| 广汉市| 长顺县| 泸水县| 攀枝花市| 大名县| 宜州市| 元谋县| 庄浪县| 渝北区| 上高县| 浦城县| 嘉善县| 宁波市| 绥滨县| 牙克石市| 敖汉旗| 顺义区| 湟中县| 河间市| 北辰区| 灵武市| 绥江县| 石阡县| 六安市| 陇西县| 凤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