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雷軍和羅永浩,沒再踏入相同的河流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雷軍和羅永浩,沒再踏入相同的河流

漸行漸遠。

文 | 首席人物觀 小葵 未未

編輯 | 江岳

4月1日,為慶祝交個朋友4周年,直播間里,羅永浩抽了臺SU7創始版的一年使用權作為粉絲福利,旁邊站著的是他曾經的001號員工,朱蕭木。

“這個是我們自己弄的,不是小米給的啊,是我們自己弄的。”羅永浩在鏡頭前認真解釋。二人互動消失后,人們很快發現,這似乎更像是直播間的引流利器。類似的招數,在直播帶貨的行業里已屬司空見慣。

這是主播羅永浩從業的第4年。見面次數太多,人們對他早已沒有在直播間初見時的好奇、興奮、期待或者唏噓,所有的情緒,都消失在了日復一日模式化的產品介紹,以及直播間逐日增高的累計GMV數據里。

就像很多人曾經投射在羅永浩身上的青春與熱血一般,最終向時間與現實低了頭。

另一位,曾經與羅永浩性格全然不同,但因為種種原因產生諸多交集,而時常被拿出來進行對比的人物,雷軍,卻成為一位用影響力穿越時間周期、為數不多地依然活躍在舞臺上的大佬。當然,只是很少有人再把他們相提并論了。——就像沒有人會真的從參數、性能這些層面,去比較保時捷與小米SU7一樣。

畢竟,不在一個量級的比較對象,是不具備比較價值的。

01 分野

13年前,雷軍和羅永浩因為互相欣賞在微博頻繁互動。后來,羅永浩甚至受邀到訪小米總部,與雷軍暢聊3個小時,討論入伙。當然,因為理念出入,并未有結果。

喬布斯在2010年6月發布的那臺經典機器 iPhone 4,點燃了大洋彼岸的創業熱潮。雷軍和羅永浩就此踏入同一條河流。誰更像喬布斯,一度是二人粉絲爭論的熱點。

至少從開始的故事來看,二者很大的區別主要在于入場時間。雷軍更早嗅到了風的方向,小米科技在2010年3月注冊成立。羅永浩宣布做智能手機的時間,則是在2012年4月——更多智能手機創業者與資本涌入的時期。

惺惺相惜,一度是兩位創業者相處的主題。

雷軍在2012年10月發布小米手機M2時,創業者羅永浩舉著“我是米粉”的牌子高調現身發布會。四年后的2016年10月,錘子科技發布M1時,一位網友翻出這張舊照,調侃稱這可能是老羅最想刪掉的照片。

"不會"。

羅永浩在微博干脆否認,并表態:就算我是米粉,也不丟人。最后還不忘升華:十年之內,會把你知道的那些破爛洋品牌干死干殘的。"網友"雷軍很快轉發,并配文——

我們這一代創業者共同的夢想:做感動人心的產品,讓中國人為自己的產品驕傲!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2016年對這兩位智能手機創業者來說都算是兇險的一年。錘子資金鏈出了問題,至少6次被傳言倒閉,5次被傳言出售,核心高管CTO錢晨離開。羅永浩四處找錢,最多的時候借了9600多萬去"搶救公司",用他自己的話說,"包括個人出去'賣身',賣了幾千萬放到公司里"。向他借錢的人里,甚至包括賈躍亭。那是樂視資金鏈危機曝光前夕。

雷軍在2016年1月為小米公司定下了這一年的關鍵詞:聚焦、補課、探索。但顯然,真正被外界記住的詞語只有"補課"。更具體來看,是供應鏈。這家成立5年的公司,開始暴露出其運行模式中一些"草臺班子"性質的問題。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小米5遭遇災難性的缺貨,供應鏈負責人與三星高管交惡,導致后者怒而決定停止合作,雷軍親自上門賠罪,四處托關系組局,喝完5瓶紅酒表達歉意,總算挽回合作。最終,他還不得不親自上場抓供應鏈。

在同一時間經歷過暴風雪,這似乎讓二人的命運聯系又緊密了些。

2016年10月,羅永浩在微博高調稱贊了小米概念手機MIX。等到雷軍在2017年9月發布小米MIX2時,這張截圖出現在PPT里。其中,"相當震撼"四個字被放大,雷軍還說:看到羅永浩這么說,自己還有些小激動。

如果把時間軸拉長,雷軍的"小激動"就變得好理解了。

在兩人頻繁互動之前的更長時間里,雷軍都是羅永浩的炮轟對象。“一直以來,雷軍總是打探‘跑分天王’和‘屌不屌’......他畢竟是工程師出身,其實骨子里是不懂用戶體驗的。”那時的羅永浩還沒有創業,他的公眾形象,還是那位舉著錘子的胖子。2011年11月,他在北京西門子總部門前怒砸3臺問題冰箱,人設自此立住。

對西門子質量不滿、繼而公開錘它,這個故事的前提是:羅永浩本身是西門子的用戶。畢竟,他在2001年還是新東方老師的時候,一年已經能賺到60萬。——在后來成為海淀價格高地的萬柳地區,這筆錢在當時能買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

價格與品牌是最天然的用戶篩選器。后來,當羅永浩為錘子手機T1 敲定3000元以上的價位時,他也確定了錘子想要爭取的用戶群:會用西門子冰箱而不是海爾冰箱的那群人。

這款產品承載了羅永浩對工業設計之美的理解、對細節吹毛求疵的控制、對循規蹈矩的傳統工業生產的蔑視。與之伴隨的,是T1的"難產"成為必然。羅永浩不得不在廊坊富士康園區附近的旅館住了一個半月。

“盡管屌絲們的反應十分強烈,其實他們不是錘子手機的目標用戶。”羅永浩曾高屋建瓴地拋出結論。只是,當錘子T1出貨時間推遲了三個月時,退單率從最初的2%飆升到90%。IF國際設計金獎,也無法挽留住轉身離去的"精英"們。

幾年之后,主播羅永浩在接受《人物》雜志采訪時,進行了一番關于管理風格的反思:

"我(現在)不抓那么細。首先我們現在做服務的,不是做產品的。""我們現在服務我們的客戶,主要人家驗收的標準是最后的轉化、傳播。他看重的那些量化標準里,不需要我像做產品時候那么病態地只做細節。"

一位病態的細節狂人。某種程度上,羅永浩是在為"自己"做錘子。當時的他,只有讓產品通過自己這一關,才能允許它面世。——盡管在商業層面,這意味著巨大的風險,以及許多并無必要的成本。

雷軍與他完全不同。他也鉆研產品,甚至被稱為國內最成功的產品經理,但從"讓用戶尖叫"這樣的口號來看,他更想滿足體量更大的用戶——以取得更大的商業成功。畢竟,一個成功的產品不是出自臆想,而是來自市場需求。

于是,早期的MIUI,用戶反饋的很多需求,會直接出現在下一個更新的版本里。高配低價的標簽,也從小米手機一代開始,牢牢焊在了小米產品身上。《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一書中提到,小米生態鏈的戰略就是滿足80%用戶的80%需求。

兩位創始人在手機賽道的不同結局,或許便由此寫定。決定這場分野的,有人物在性格、能力、機遇甚至運氣方面的差異,落在產品理念上的分歧則更加鮮明:他們的產品,為誰服務?

而成敗也將他們引向了不一樣的未來。

手機的基本盤,成為雷軍入局造車的底氣。而錘子科技的6億債務,讓羅永浩走進直播間。他放下所有的驕傲,循規蹈矩地賣貨,賺到足夠多的錢還清債務,在2022年宣布再次創業,投身AR領域。

但2年過去了,羅永浩還沒有為自己找到足夠鮮明的新的身份標簽。

在小米SU7發布后,羅永浩送上了熱情的夸贊。不過,在雷軍的社交平臺,羅永浩已經被新的朋友所替代。

在微博,雷軍對“友商”的最新回應是關于余承東的。——后者嘲諷小米SU7安裝手機支架,是車內導航不行,雷軍很快在微博發起了“要不要有支架”的投票。另外兩位出現在發布會的“友商”則是保時捷和特斯拉,至于一起努力的朋友,也變成了“蔚小理”三家的創始人。2024年,大家的共同目標是:把新能源汽車的價格賣得更低。

更多的熱鬧還在上演。在雷軍入局給到的壓力之下,汽車廠商的老板們紛紛走進直播間,與用戶交流。在傳統的汽車營銷模式中,這幾乎是難以想象的。可以說,在小米汽車站穩腳跟之前,雷軍先驗證了自己的影響力。

02 時機

羅永浩在事后認為:錘子失敗是一種必然。

盡管他也承認自己不是一位好的管理者,在交互、UI設計等對商業意義沒有那么大的地方過于較勁,但在他看來,這些都不是錘子敗局的根本原因。

時機,很大程度會直接決定結局。他認可吳曉波對自己的一段評價。"他(吳曉波)說羅永浩去做手機的時候,全行業的增長已經到了每年百分之多少。他說知道商業規律的人到這個時間點就知道不能再進場了,已經晚了。"

錘子做到后來,這種感覺就越發清晰。羅永浩還搬出喬布斯作為佐證,像他那樣"英明神武的神",在Mac上永遠扳不回來,"晚了就是晚了"。

類似的論調,也出現在雷軍宣布造車的時候。

那是2021年春天,雷軍在小米春季新品發布會上宣布了這個消息,并表示,這是自己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積累的戰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此前的75天里,小米已經進行了85場業內拜訪溝通,與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進行了深度交流。

按照雷軍的說法,小米計劃為造車首期投入100億,10年內總計將投入100億美元。

但另一組數據同樣醒目:2021年入局,意味著小米比蔚小理等新勢力晚了7年,比特斯拉晚了18年。汽車不同于手機,用戶的消費決策與使用周期都更長,"遲到"的小米需要回答的核心問題是:它還能把車賣給誰?

答案在很長時間里都是模糊的。

2021年的比亞迪已經展現出它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霸主野心,這一年,它賣出了593745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231.6%。此后幾年,它保持著凌厲的進攻趨勢,銷量節節攀升——某種程度上,它扮演了當年小米在智能手機市場的角色。

"晚有晚的好處,有后發優勢。"雷軍在2024年年初才算正式做出回應。此時,距離SU7上市不足100天。第一輪答案即將揭曉。

雷軍應該比大多數創業者都懂得"時機"的重要性。"風口上的豬"在創業潮中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詞語。他主張順勢而為,也因此為自己創立的投資機構取名為"順為資本"。

他對時機捕捉的重視,一定程度上或許是因為他在太年輕的時候就吃到過教訓。

1999年,30歲的雷軍已經當上金山公司總經理,帶領金山與微軟作戰,成為那一年的主題——也成為后來的痛苦來源。"我們與微軟死磕了三四年,環顧四周發現,你啥也不是,大家都忙著做互聯網去了。就發現,我們所有的努力沒太高的價值。"

當時,互聯網的風已經吹到了中關村。張朝陽、李彥宏正在開啟屬于他們的故事。在互聯網所展現的巨大想象力面前,金山在辦公軟件生意上與微軟的決斗,確實顯得過時了。

隨后,雷軍創辦卓越網,搶上了一張互聯網船票。區別于伯樂求伯君,雷軍追上了時代的風——并奇跡般地維持至今。

所以,回到2021年宣布造車的那個春天,雷軍大概也比多數人要清楚,"晚到"意味著怎樣的挑戰。但對于當時的他與小米公司而言,不去邁出這一步,1999年的痛苦或許就會重現。畢竟,增長見頂的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很難講出新故事了。再原地堅守,"環顧四周發現大家都走了"的劇情,總有一天會到來。

相比之下,羅永浩關于時機的學費,代價更大。他明白得也更晚。——在錘子科技倒閉之后。

羅永浩從那場失敗中總結了一條重要經驗:對于商業公司而言,時機與體量的完美配合,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他在接受《人物》雜志訪談中說道:如果在2007年發布iPhone的不是當時100多億市值的蘋果,而是硅谷的一個天才的小公司,倒閉或被收購,大概率就是這家公司的命運。"因為這大致相當于一個少年拿著一個透明塑料袋的現金走在全是強盜的大街上。"

再回看錘子科技,沒有做出硬核的科技創新,錯過了競爭的時機之后,又沒有超高性價比,失敗就是必然。

這些理性復盤的思考,與羅永浩在最后一場錘子科技發布會上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那是2018年5月,3萬人冒雨擠進鳥巢圍觀這場年度新品發布會。走出資金鏈危機后,服務于更加大眾市場的堅果系列的成功,讓錘子科技從生死邊緣緩了過來。

然后,羅永浩決意再次為夢想與野心而戰,"反正我們不虧損了,所以可以任性一點"。那晚,他只花了半個小時草草介紹大眾最期待的手機產品,剩余時間都在介紹他的夢想產品:TNT。一款被稱為"重新定義下一個十年的個人電腦",起售價接近萬元。但或許是場地太大導致信號出現問題,當天的演示充滿bug,一向氣氛活躍的錘子發布會現場,一度凝固得如同冬天室外的豬油。

如今看來,那場發布會,就像琴弦在最激烈的節奏處突然斷裂。動人的音樂就此戛然而止。死寂之中,夢想掉落一地。

無論對于市場還是當時的錘子科技而言,TNT都太新了。這又回到了體量的話題。

體量,可以直接決定一家商業公司的抗風險能力。

小米決定造車之前的2020年底,公司賬面上有1080億元現金。"虧得起",雷軍當時說道。造車三年后,截至2023年底,小米的現金儲備增長至1363億元,足夠殷實的家底,顯然讓站在小米汽車SU7發布會上的雷軍,也更有底氣。

而當年的錘子科技從未擁有過如此充沛的現金流。也因此,一款重磅產品的失敗,就可能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基本盤的贏弱,直接影響到創始人的選擇自由度。羅永浩后來不止一次提到:如果手機業務早兩年倒閉,公司不用欠那么多債。或者,如果錘子發展順利且資金充足,他可能會更早地進入AR行業。——當然,考慮到AR行業的整體發展,這未必能讓羅永浩取得比在直播間更突出的成就。

足夠強大的體量,還可以彌補一部分"時機"上的不足。

于是,姍姍來遲的小米汽車,讓SU7發布會的關注度達到行業新高。熱度直接帶來了銷量。當天晚上,小米汽車就收到1億元定金。

隨后,小米汽車成為多家同行"蹭熱點"的工具。智己和凱迪拉克照貓畫虎,借助小米SU7的流量狠狠營銷了一波自己的新車上市,到了4月15日,就連保時捷中國都回應了關于“米時捷”的話題:或許,好的設計總是心有靈犀。

一個背景是:2023年,保時捷在中國的銷量下滑15%。

于是,有人調侃,雷軍在改變新能源汽車行業之前,先改變了新能源汽車營銷方式。

不管同行們如何在官微中表達熱烈歡迎,也不管那天坐在小米汽車SU7發布會第一排的男人們如何努力表演鎮定和支持,一個更加直接而微妙的變化是:在小米SU7發布后,本就打了一年“價格戰”的蔚來、問界、小鵬、奇瑞以及極氪都宣布不同程度的降價,其中最高減免高達2萬。

很多潛在用戶,還在小米汽車SU7發布會后的幾天里,陸續收到了蔚來推銷新車的廣告信息。

雖然晚到,并在多個場合表達過對同行的尊敬,但入局汽車圈的雷軍,更像是"組局者"的身份。那些流傳坊間的聚會照片,只是佐料。更能凸顯他在行業話語權的,是雷軍在發布會現場那段關于芯片供應鏈的秀肌肉式的演講:

“芯片供應鏈是我們的專長,我們每個月要生產一千兩百萬部手機,一百多萬臺電視,如果說是芯片,對小米來說,不是個難題,這也是小米的優勢。我相信別人缺貨,也缺不到小米,我們在任何一個芯片供應商那里都是大客戶。”

沒有公開出現在發布會現場的羅永浩,應該對這段話頗有感觸。他曾經在2020年接受《極客公園》采訪時說道:

"在真正出現困難的時候,比如全世界都在搶某一個元器件的時候,也許只有你個人跟供應商建立了足夠深厚的關系,它才會支持你,而這會決定你的成敗。”

03 月亮與六便士

“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

在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中,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是一位生活在倫敦的股票經紀人。他地位尊崇,不善言辭,看似是一個呆板無趣的男人。然而,還是這個男人,卻在四十歲的時候,用一紙離書拋下結婚17年的妻子和他們的女兒,遠赴巴黎逐夢。

作者毛姆的一段話或許能解釋查爾斯荒誕的人生:卑微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顆心里的。

回到雷軍和羅永浩,先選月亮還是先選六便士,這與二人的成長路徑有關。在成為同行前,雷軍和羅永浩的人生路徑分別是:

前者在武漢大學當學霸,在金山公司做總裁并直到上市,當天使投資人,投出凡客誠品、拉卡拉等紅極一時的公司;后者則輟學從東北南下,住過北京的地下室,在新東方做英語教師,創辦牛博網。

牛博網和金山讓二人分別踏進了互聯網圈子,但積累下的人脈和資金卻不可同日而語。最終,二人在手機行業短暫相交,又很快分道揚鑣。轉換領地后,羅永浩走進直播間,雷軍一頭扎進了汽車圈。——從告別之后選擇的方向來看,打著夢想標簽的羅永浩似乎選擇了六便士,而打著現實標簽的雷軍選擇了月亮。

但月亮大概始終懸掛在羅永浩的心里。

他在完成還債之后,馬上注冊成立了新的AR公司。這是他看好的未來。TNT的敗局顯然并未讓他就此放棄"AR就是下一代計算平臺"的執念。他為新公司起名為Thin Red Line,翻譯過來就是細紅線。克里米亞戰爭期間,英國步兵團曾經身披紅色戰袍,成功擊退數倍于自己的沙俄騎兵,贏得"The Thin Red Line"的稱號。這也是人類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案例。

羅永浩還想贏。以他自己的方式,在他看好的領域。根據他在直播間賣貨時透露的消息,他會在今年9月舉辦發布會,發布一款科技產品,定價為199和299美元。從目前的信息來看,這大概率會是一款AR相關產品。

依然有人期待看到他與雷軍"重逢"的場面。

比如造車。但羅永浩在直播間里禮貌拒絕了:有人說你造車我必買,少來。我當時做手機時你就這么說的。

他在過去幾年其實也考慮過造車,但評估之后得出的結論是:太晚了。不過,他還是對"晚到"的小米汽車表達了熱烈的贊美和祝福。小米SU7上市后,他在微博發表觀點稱:它足以把20萬價位段的大部分油車、雜牌電車、不夠智能的電車都淘汰掉了。"小米有可能繼平價手機市場之后,在大眾消費車市場重新上演良幣驅逐劣幣的史詩性一幕。"

前面的夸贊或許有商業吹捧之嫌,但跟在后面的那句話,確實彰顯了他在商業理解上的改變:

"服務最廣大消費者的企業是最偉大的企業。"

在這個認知上,他與雷軍實現了一場殊途同歸。

只是,眼下的雷軍無暇與羅永浩惺惺相惜。他正在忙于服務更廣大的精英群體。——當然,在他的表述里,財富并非劃分人群的唯一標準。他曾經這樣形容小米汽車的目標用戶:時代精英。具體來說,是喜歡先進科技,有品味,熱愛生活的人。

他竭力為這個目標客群塑造"值得感"。從小米SU7酷似保時捷的外觀,到親自開門的隆重交接儀式,這些處處指向高級感和尊貴感的安排,都是闡釋小米汽車定位的最具體的語言。

這也是雷軍不能失敗的一場戰爭。他在《小米創業思考》一書中提到,自己身處兩場"戰役"之中,一場是手機高端化的生死戰,一場是小米汽車的最后一戰。

盡管在汽車領域的開局堪稱華麗,但小米汽車遠遠還未抵達安全區。

國內新能源車汽車市場正在迅速飽和,浦銀國際的研報顯示,國內新能源乘用車2024年銷量預計為1119萬輛,同比增長27%,增速低于2023年的36.5%。而小米汽車SU7所在的20-30萬元價格區間, 包括特斯拉Model 3、比亞迪漢EV等強勁對手。產能,以及后續的交付使用體驗,都將影響小米汽車的下一步發展。

做汽車的幾年,雷軍肉眼可見地蒼老了。時間,越過財富等外部因素,向人類展示了它公平的一面。相比錘子時期,羅永浩也變得沉穩許多。那把曾經被他高高舉起的錘子,如今似乎已經在他身后默默吃灰,提前退休了。

羅永浩曾經將自己與雷軍比作一時瑜亮。在2017年與羅振宇那場3個小時的對話中,他說道:在我接觸的手機廠商中,很多都沒眼光,只有雷軍最懂我。他判斷我們跟它的互補性以及我們的價值,他說得非常清楚。

七年之后,月亮與六便士的分界線不再明晰。在更廣泛的戰場上,理解,正在取代爭鋒相對,成為創始人之間的默契。

手機的故事告一段落后,雷軍和羅永浩沒有再踏入同一條河流,但對溫度的一致感知,讓他們實現了另一種層面的同行。多年之后,當人們再回看,這或許也會成為當下的一種注解。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羅永浩

  • 尚緯股份股東李廣元6500萬股被法拍,該公司曾計劃收購羅永浩直播公司
  • “2980元換羅永浩授權”被指割韭菜,交個朋友回應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雷軍和羅永浩,沒再踏入相同的河流

漸行漸遠。

文 | 首席人物觀 小葵 未未

編輯 | 江岳

4月1日,為慶祝交個朋友4周年,直播間里,羅永浩抽了臺SU7創始版的一年使用權作為粉絲福利,旁邊站著的是他曾經的001號員工,朱蕭木。

“這個是我們自己弄的,不是小米給的啊,是我們自己弄的。”羅永浩在鏡頭前認真解釋。二人互動消失后,人們很快發現,這似乎更像是直播間的引流利器。類似的招數,在直播帶貨的行業里已屬司空見慣。

這是主播羅永浩從業的第4年。見面次數太多,人們對他早已沒有在直播間初見時的好奇、興奮、期待或者唏噓,所有的情緒,都消失在了日復一日模式化的產品介紹,以及直播間逐日增高的累計GMV數據里。

就像很多人曾經投射在羅永浩身上的青春與熱血一般,最終向時間與現實低了頭。

另一位,曾經與羅永浩性格全然不同,但因為種種原因產生諸多交集,而時常被拿出來進行對比的人物,雷軍,卻成為一位用影響力穿越時間周期、為數不多地依然活躍在舞臺上的大佬。當然,只是很少有人再把他們相提并論了。——就像沒有人會真的從參數、性能這些層面,去比較保時捷與小米SU7一樣。

畢竟,不在一個量級的比較對象,是不具備比較價值的。

01 分野

13年前,雷軍和羅永浩因為互相欣賞在微博頻繁互動。后來,羅永浩甚至受邀到訪小米總部,與雷軍暢聊3個小時,討論入伙。當然,因為理念出入,并未有結果。

喬布斯在2010年6月發布的那臺經典機器 iPhone 4,點燃了大洋彼岸的創業熱潮。雷軍和羅永浩就此踏入同一條河流。誰更像喬布斯,一度是二人粉絲爭論的熱點。

至少從開始的故事來看,二者很大的區別主要在于入場時間。雷軍更早嗅到了風的方向,小米科技在2010年3月注冊成立。羅永浩宣布做智能手機的時間,則是在2012年4月——更多智能手機創業者與資本涌入的時期。

惺惺相惜,一度是兩位創業者相處的主題。

雷軍在2012年10月發布小米手機M2時,創業者羅永浩舉著“我是米粉”的牌子高調現身發布會。四年后的2016年10月,錘子科技發布M1時,一位網友翻出這張舊照,調侃稱這可能是老羅最想刪掉的照片。

"不會"。

羅永浩在微博干脆否認,并表態:就算我是米粉,也不丟人。最后還不忘升華:十年之內,會把你知道的那些破爛洋品牌干死干殘的。"網友"雷軍很快轉發,并配文——

我們這一代創業者共同的夢想:做感動人心的產品,讓中國人為自己的產品驕傲!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2016年對這兩位智能手機創業者來說都算是兇險的一年。錘子資金鏈出了問題,至少6次被傳言倒閉,5次被傳言出售,核心高管CTO錢晨離開。羅永浩四處找錢,最多的時候借了9600多萬去"搶救公司",用他自己的話說,"包括個人出去'賣身',賣了幾千萬放到公司里"。向他借錢的人里,甚至包括賈躍亭。那是樂視資金鏈危機曝光前夕。

雷軍在2016年1月為小米公司定下了這一年的關鍵詞:聚焦、補課、探索。但顯然,真正被外界記住的詞語只有"補課"。更具體來看,是供應鏈。這家成立5年的公司,開始暴露出其運行模式中一些"草臺班子"性質的問題。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小米5遭遇災難性的缺貨,供應鏈負責人與三星高管交惡,導致后者怒而決定停止合作,雷軍親自上門賠罪,四處托關系組局,喝完5瓶紅酒表達歉意,總算挽回合作。最終,他還不得不親自上場抓供應鏈。

在同一時間經歷過暴風雪,這似乎讓二人的命運聯系又緊密了些。

2016年10月,羅永浩在微博高調稱贊了小米概念手機MIX。等到雷軍在2017年9月發布小米MIX2時,這張截圖出現在PPT里。其中,"相當震撼"四個字被放大,雷軍還說:看到羅永浩這么說,自己還有些小激動。

如果把時間軸拉長,雷軍的"小激動"就變得好理解了。

在兩人頻繁互動之前的更長時間里,雷軍都是羅永浩的炮轟對象。“一直以來,雷軍總是打探‘跑分天王’和‘屌不屌’......他畢竟是工程師出身,其實骨子里是不懂用戶體驗的。”那時的羅永浩還沒有創業,他的公眾形象,還是那位舉著錘子的胖子。2011年11月,他在北京西門子總部門前怒砸3臺問題冰箱,人設自此立住。

對西門子質量不滿、繼而公開錘它,這個故事的前提是:羅永浩本身是西門子的用戶。畢竟,他在2001年還是新東方老師的時候,一年已經能賺到60萬。——在后來成為海淀價格高地的萬柳地區,這筆錢在當時能買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

價格與品牌是最天然的用戶篩選器。后來,當羅永浩為錘子手機T1 敲定3000元以上的價位時,他也確定了錘子想要爭取的用戶群:會用西門子冰箱而不是海爾冰箱的那群人。

這款產品承載了羅永浩對工業設計之美的理解、對細節吹毛求疵的控制、對循規蹈矩的傳統工業生產的蔑視。與之伴隨的,是T1的"難產"成為必然。羅永浩不得不在廊坊富士康園區附近的旅館住了一個半月。

“盡管屌絲們的反應十分強烈,其實他們不是錘子手機的目標用戶。”羅永浩曾高屋建瓴地拋出結論。只是,當錘子T1出貨時間推遲了三個月時,退單率從最初的2%飆升到90%。IF國際設計金獎,也無法挽留住轉身離去的"精英"們。

幾年之后,主播羅永浩在接受《人物》雜志采訪時,進行了一番關于管理風格的反思:

"我(現在)不抓那么細。首先我們現在做服務的,不是做產品的。""我們現在服務我們的客戶,主要人家驗收的標準是最后的轉化、傳播。他看重的那些量化標準里,不需要我像做產品時候那么病態地只做細節。"

一位病態的細節狂人。某種程度上,羅永浩是在為"自己"做錘子。當時的他,只有讓產品通過自己這一關,才能允許它面世。——盡管在商業層面,這意味著巨大的風險,以及許多并無必要的成本。

雷軍與他完全不同。他也鉆研產品,甚至被稱為國內最成功的產品經理,但從"讓用戶尖叫"這樣的口號來看,他更想滿足體量更大的用戶——以取得更大的商業成功。畢竟,一個成功的產品不是出自臆想,而是來自市場需求。

于是,早期的MIUI,用戶反饋的很多需求,會直接出現在下一個更新的版本里。高配低價的標簽,也從小米手機一代開始,牢牢焊在了小米產品身上。《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一書中提到,小米生態鏈的戰略就是滿足80%用戶的80%需求。

兩位創始人在手機賽道的不同結局,或許便由此寫定。決定這場分野的,有人物在性格、能力、機遇甚至運氣方面的差異,落在產品理念上的分歧則更加鮮明:他們的產品,為誰服務?

而成敗也將他們引向了不一樣的未來。

手機的基本盤,成為雷軍入局造車的底氣。而錘子科技的6億債務,讓羅永浩走進直播間。他放下所有的驕傲,循規蹈矩地賣貨,賺到足夠多的錢還清債務,在2022年宣布再次創業,投身AR領域。

但2年過去了,羅永浩還沒有為自己找到足夠鮮明的新的身份標簽。

在小米SU7發布后,羅永浩送上了熱情的夸贊。不過,在雷軍的社交平臺,羅永浩已經被新的朋友所替代。

在微博,雷軍對“友商”的最新回應是關于余承東的。——后者嘲諷小米SU7安裝手機支架,是車內導航不行,雷軍很快在微博發起了“要不要有支架”的投票。另外兩位出現在發布會的“友商”則是保時捷和特斯拉,至于一起努力的朋友,也變成了“蔚小理”三家的創始人。2024年,大家的共同目標是:把新能源汽車的價格賣得更低。

更多的熱鬧還在上演。在雷軍入局給到的壓力之下,汽車廠商的老板們紛紛走進直播間,與用戶交流。在傳統的汽車營銷模式中,這幾乎是難以想象的。可以說,在小米汽車站穩腳跟之前,雷軍先驗證了自己的影響力。

02 時機

羅永浩在事后認為:錘子失敗是一種必然。

盡管他也承認自己不是一位好的管理者,在交互、UI設計等對商業意義沒有那么大的地方過于較勁,但在他看來,這些都不是錘子敗局的根本原因。

時機,很大程度會直接決定結局。他認可吳曉波對自己的一段評價。"他(吳曉波)說羅永浩去做手機的時候,全行業的增長已經到了每年百分之多少。他說知道商業規律的人到這個時間點就知道不能再進場了,已經晚了。"

錘子做到后來,這種感覺就越發清晰。羅永浩還搬出喬布斯作為佐證,像他那樣"英明神武的神",在Mac上永遠扳不回來,"晚了就是晚了"。

類似的論調,也出現在雷軍宣布造車的時候。

那是2021年春天,雷軍在小米春季新品發布會上宣布了這個消息,并表示,這是自己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積累的戰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此前的75天里,小米已經進行了85場業內拜訪溝通,與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進行了深度交流。

按照雷軍的說法,小米計劃為造車首期投入100億,10年內總計將投入100億美元。

但另一組數據同樣醒目:2021年入局,意味著小米比蔚小理等新勢力晚了7年,比特斯拉晚了18年。汽車不同于手機,用戶的消費決策與使用周期都更長,"遲到"的小米需要回答的核心問題是:它還能把車賣給誰?

答案在很長時間里都是模糊的。

2021年的比亞迪已經展現出它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霸主野心,這一年,它賣出了593745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231.6%。此后幾年,它保持著凌厲的進攻趨勢,銷量節節攀升——某種程度上,它扮演了當年小米在智能手機市場的角色。

"晚有晚的好處,有后發優勢。"雷軍在2024年年初才算正式做出回應。此時,距離SU7上市不足100天。第一輪答案即將揭曉。

雷軍應該比大多數創業者都懂得"時機"的重要性。"風口上的豬"在創業潮中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詞語。他主張順勢而為,也因此為自己創立的投資機構取名為"順為資本"。

他對時機捕捉的重視,一定程度上或許是因為他在太年輕的時候就吃到過教訓。

1999年,30歲的雷軍已經當上金山公司總經理,帶領金山與微軟作戰,成為那一年的主題——也成為后來的痛苦來源。"我們與微軟死磕了三四年,環顧四周發現,你啥也不是,大家都忙著做互聯網去了。就發現,我們所有的努力沒太高的價值。"

當時,互聯網的風已經吹到了中關村。張朝陽、李彥宏正在開啟屬于他們的故事。在互聯網所展現的巨大想象力面前,金山在辦公軟件生意上與微軟的決斗,確實顯得過時了。

隨后,雷軍創辦卓越網,搶上了一張互聯網船票。區別于伯樂求伯君,雷軍追上了時代的風——并奇跡般地維持至今。

所以,回到2021年宣布造車的那個春天,雷軍大概也比多數人要清楚,"晚到"意味著怎樣的挑戰。但對于當時的他與小米公司而言,不去邁出這一步,1999年的痛苦或許就會重現。畢竟,增長見頂的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很難講出新故事了。再原地堅守,"環顧四周發現大家都走了"的劇情,總有一天會到來。

相比之下,羅永浩關于時機的學費,代價更大。他明白得也更晚。——在錘子科技倒閉之后。

羅永浩從那場失敗中總結了一條重要經驗:對于商業公司而言,時機與體量的完美配合,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他在接受《人物》雜志訪談中說道:如果在2007年發布iPhone的不是當時100多億市值的蘋果,而是硅谷的一個天才的小公司,倒閉或被收購,大概率就是這家公司的命運。"因為這大致相當于一個少年拿著一個透明塑料袋的現金走在全是強盜的大街上。"

再回看錘子科技,沒有做出硬核的科技創新,錯過了競爭的時機之后,又沒有超高性價比,失敗就是必然。

這些理性復盤的思考,與羅永浩在最后一場錘子科技發布會上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那是2018年5月,3萬人冒雨擠進鳥巢圍觀這場年度新品發布會。走出資金鏈危機后,服務于更加大眾市場的堅果系列的成功,讓錘子科技從生死邊緣緩了過來。

然后,羅永浩決意再次為夢想與野心而戰,"反正我們不虧損了,所以可以任性一點"。那晚,他只花了半個小時草草介紹大眾最期待的手機產品,剩余時間都在介紹他的夢想產品:TNT。一款被稱為"重新定義下一個十年的個人電腦",起售價接近萬元。但或許是場地太大導致信號出現問題,當天的演示充滿bug,一向氣氛活躍的錘子發布會現場,一度凝固得如同冬天室外的豬油。

如今看來,那場發布會,就像琴弦在最激烈的節奏處突然斷裂。動人的音樂就此戛然而止。死寂之中,夢想掉落一地。

無論對于市場還是當時的錘子科技而言,TNT都太新了。這又回到了體量的話題。

體量,可以直接決定一家商業公司的抗風險能力。

小米決定造車之前的2020年底,公司賬面上有1080億元現金。"虧得起",雷軍當時說道。造車三年后,截至2023年底,小米的現金儲備增長至1363億元,足夠殷實的家底,顯然讓站在小米汽車SU7發布會上的雷軍,也更有底氣。

而當年的錘子科技從未擁有過如此充沛的現金流。也因此,一款重磅產品的失敗,就可能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基本盤的贏弱,直接影響到創始人的選擇自由度。羅永浩后來不止一次提到:如果手機業務早兩年倒閉,公司不用欠那么多債。或者,如果錘子發展順利且資金充足,他可能會更早地進入AR行業。——當然,考慮到AR行業的整體發展,這未必能讓羅永浩取得比在直播間更突出的成就。

足夠強大的體量,還可以彌補一部分"時機"上的不足。

于是,姍姍來遲的小米汽車,讓SU7發布會的關注度達到行業新高。熱度直接帶來了銷量。當天晚上,小米汽車就收到1億元定金。

隨后,小米汽車成為多家同行"蹭熱點"的工具。智己和凱迪拉克照貓畫虎,借助小米SU7的流量狠狠營銷了一波自己的新車上市,到了4月15日,就連保時捷中國都回應了關于“米時捷”的話題:或許,好的設計總是心有靈犀。

一個背景是:2023年,保時捷在中國的銷量下滑15%。

于是,有人調侃,雷軍在改變新能源汽車行業之前,先改變了新能源汽車營銷方式。

不管同行們如何在官微中表達熱烈歡迎,也不管那天坐在小米汽車SU7發布會第一排的男人們如何努力表演鎮定和支持,一個更加直接而微妙的變化是:在小米SU7發布后,本就打了一年“價格戰”的蔚來、問界、小鵬、奇瑞以及極氪都宣布不同程度的降價,其中最高減免高達2萬。

很多潛在用戶,還在小米汽車SU7發布會后的幾天里,陸續收到了蔚來推銷新車的廣告信息。

雖然晚到,并在多個場合表達過對同行的尊敬,但入局汽車圈的雷軍,更像是"組局者"的身份。那些流傳坊間的聚會照片,只是佐料。更能凸顯他在行業話語權的,是雷軍在發布會現場那段關于芯片供應鏈的秀肌肉式的演講:

“芯片供應鏈是我們的專長,我們每個月要生產一千兩百萬部手機,一百多萬臺電視,如果說是芯片,對小米來說,不是個難題,這也是小米的優勢。我相信別人缺貨,也缺不到小米,我們在任何一個芯片供應商那里都是大客戶。”

沒有公開出現在發布會現場的羅永浩,應該對這段話頗有感觸。他曾經在2020年接受《極客公園》采訪時說道:

"在真正出現困難的時候,比如全世界都在搶某一個元器件的時候,也許只有你個人跟供應商建立了足夠深厚的關系,它才會支持你,而這會決定你的成敗。”

03 月亮與六便士

“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

在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中,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是一位生活在倫敦的股票經紀人。他地位尊崇,不善言辭,看似是一個呆板無趣的男人。然而,還是這個男人,卻在四十歲的時候,用一紙離書拋下結婚17年的妻子和他們的女兒,遠赴巴黎逐夢。

作者毛姆的一段話或許能解釋查爾斯荒誕的人生:卑微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顆心里的。

回到雷軍和羅永浩,先選月亮還是先選六便士,這與二人的成長路徑有關。在成為同行前,雷軍和羅永浩的人生路徑分別是:

前者在武漢大學當學霸,在金山公司做總裁并直到上市,當天使投資人,投出凡客誠品、拉卡拉等紅極一時的公司;后者則輟學從東北南下,住過北京的地下室,在新東方做英語教師,創辦牛博網。

牛博網和金山讓二人分別踏進了互聯網圈子,但積累下的人脈和資金卻不可同日而語。最終,二人在手機行業短暫相交,又很快分道揚鑣。轉換領地后,羅永浩走進直播間,雷軍一頭扎進了汽車圈。——從告別之后選擇的方向來看,打著夢想標簽的羅永浩似乎選擇了六便士,而打著現實標簽的雷軍選擇了月亮。

但月亮大概始終懸掛在羅永浩的心里。

他在完成還債之后,馬上注冊成立了新的AR公司。這是他看好的未來。TNT的敗局顯然并未讓他就此放棄"AR就是下一代計算平臺"的執念。他為新公司起名為Thin Red Line,翻譯過來就是細紅線。克里米亞戰爭期間,英國步兵團曾經身披紅色戰袍,成功擊退數倍于自己的沙俄騎兵,贏得"The Thin Red Line"的稱號。這也是人類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案例。

羅永浩還想贏。以他自己的方式,在他看好的領域。根據他在直播間賣貨時透露的消息,他會在今年9月舉辦發布會,發布一款科技產品,定價為199和299美元。從目前的信息來看,這大概率會是一款AR相關產品。

依然有人期待看到他與雷軍"重逢"的場面。

比如造車。但羅永浩在直播間里禮貌拒絕了:有人說你造車我必買,少來。我當時做手機時你就這么說的。

他在過去幾年其實也考慮過造車,但評估之后得出的結論是:太晚了。不過,他還是對"晚到"的小米汽車表達了熱烈的贊美和祝福。小米SU7上市后,他在微博發表觀點稱:它足以把20萬價位段的大部分油車、雜牌電車、不夠智能的電車都淘汰掉了。"小米有可能繼平價手機市場之后,在大眾消費車市場重新上演良幣驅逐劣幣的史詩性一幕。"

前面的夸贊或許有商業吹捧之嫌,但跟在后面的那句話,確實彰顯了他在商業理解上的改變:

"服務最廣大消費者的企業是最偉大的企業。"

在這個認知上,他與雷軍實現了一場殊途同歸。

只是,眼下的雷軍無暇與羅永浩惺惺相惜。他正在忙于服務更廣大的精英群體。——當然,在他的表述里,財富并非劃分人群的唯一標準。他曾經這樣形容小米汽車的目標用戶:時代精英。具體來說,是喜歡先進科技,有品味,熱愛生活的人。

他竭力為這個目標客群塑造"值得感"。從小米SU7酷似保時捷的外觀,到親自開門的隆重交接儀式,這些處處指向高級感和尊貴感的安排,都是闡釋小米汽車定位的最具體的語言。

這也是雷軍不能失敗的一場戰爭。他在《小米創業思考》一書中提到,自己身處兩場"戰役"之中,一場是手機高端化的生死戰,一場是小米汽車的最后一戰。

盡管在汽車領域的開局堪稱華麗,但小米汽車遠遠還未抵達安全區。

國內新能源車汽車市場正在迅速飽和,浦銀國際的研報顯示,國內新能源乘用車2024年銷量預計為1119萬輛,同比增長27%,增速低于2023年的36.5%。而小米汽車SU7所在的20-30萬元價格區間, 包括特斯拉Model 3、比亞迪漢EV等強勁對手。產能,以及后續的交付使用體驗,都將影響小米汽車的下一步發展。

做汽車的幾年,雷軍肉眼可見地蒼老了。時間,越過財富等外部因素,向人類展示了它公平的一面。相比錘子時期,羅永浩也變得沉穩許多。那把曾經被他高高舉起的錘子,如今似乎已經在他身后默默吃灰,提前退休了。

羅永浩曾經將自己與雷軍比作一時瑜亮。在2017年與羅振宇那場3個小時的對話中,他說道:在我接觸的手機廠商中,很多都沒眼光,只有雷軍最懂我。他判斷我們跟它的互補性以及我們的價值,他說得非常清楚。

七年之后,月亮與六便士的分界線不再明晰。在更廣泛的戰場上,理解,正在取代爭鋒相對,成為創始人之間的默契。

手機的故事告一段落后,雷軍和羅永浩沒有再踏入同一條河流,但對溫度的一致感知,讓他們實現了另一種層面的同行。多年之后,當人們再回看,這或許也會成為當下的一種注解。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错那县| 清水河县| 阿荣旗| 桂平市| 鄂托克前旗| 玉环县| 曲水县| 武穴市| 布拖县| 新化县| 台东市| 方山县| 荆州市| 博野县| 阜阳市| 阜宁县| 双辽市| 卫辉市| 大足县| 资阳市| 财经| 深州市| 德化县| 凌源市| 卢氏县| 泗水县| 抚松县| 阿坝县| 光山县| 河间市| 永寿县| 施甸县| 西昌市| 乌拉特中旗| 宿迁市| 磐安县| 商南县| 新晃| 昌宁县| 涞源县| 金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