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16日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3.2%,較1月的預測上調了0.1個百分點,這是今年以來IMF第二次上調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同時,IMF維持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3.2%的預測不變。
今年1月,IMF將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預測從此前的2.9%上調至3.1%。IMF在16日發布的報告中表示,在當前的高利率環境下,全球經濟出人意料地展現出韌性,“大多數指標都指向全球經濟正在朝著軟著陸的方向前進。”
盡管如此,IMF強調,各國之間存在“分化”(divergence),比如,美國經濟增長動能相對較強,歐元區前景暗淡,中國經濟依然受到房地產市場下行的困擾。
在最新一期報告中,IMF將2024年、2025年美國經濟增速預期分別上調0.6和0.2個百分點至2.7%和1.9%。
IMF解釋稱,大幅上調2024年美國經濟增速預期,很大程度上是反映去年四季度美國GDP超預期增長帶來的統計結轉效應。而隨著財政緊縮以及勞動力市場可能的走軟,2025年美國經濟將放緩至1.9%。
美國商務部3月28日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第四季度美國GDP按年率計算增長3.4%,較此前公布的修正數據上調0.2個百分點。美國經濟已經連續六個季度保持超過2%的增速。2023年全年,美國經濟增長2.5%。
IMF預計今明兩年歐元區經濟分別增長0.8%和1.5%,與三個月前的預測相比,分別下調了0.1和0.2個百分點。
IMF指出,由于貨幣緊縮對經濟活動的抑制,歐元區今年的反彈動力較弱;工資的持續增長和服務價格上漲會延緩通脹回到目標水平的時間。不過,與美國不同的是,沒有證據表明歐元區目前處于經濟過熱的狀態,歐洲央行需要謹慎權衡貨幣政策,避免過早放寬政策導致通脹上行的風險。
對于中國,IMF維持了1月時的預測,預計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分別為4.6%和4.1%。
報告指出,中國經濟仍然受到房地產低迷的拖累,除非采取強有力的改革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否則需求低迷的狀態仍會持續。報告特別提到,疲弱的國內需求會導致中國對外部需求的依賴性上升,在當前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的背景下,不能排除貿易沖突進一步升級的可能性。
除上述國家和地區,IMF預計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2024年和2025年的增長率將穩定在4.2%,和1月時的預測相比,2024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率預測上調了0.1個百分點。
其中,IMF比較看好印度和俄羅斯。在最新一期報告中,IMF將今年印度經濟增速預測上調0.3個百分點至6.8%,維持明年增長6.5%的預測不變;預計今明兩年俄羅斯經濟分別增長3.2%、1.8%,比三個月前的預測分別高出0.6和0.7個百分點。
在通脹方面,IMF預計,全球通脹率將從去年的6.8%降至今年的5.4%,明年進一步下降至4.5%。不過,IMF在同日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對全球去通脹化“最后一英里”的金融脆弱性給予了警示。
IMF指出,全球去通脹正在進入“最后一英里”,投資者對于貨幣政策放松的預期推高了全球資產價格,加大了金融市場的波動性。一段時間以來,盡管經濟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但金融市場的波動率一直很低。
IMF還表示,短期來看,全球金融穩定風險有所回落,但中期增長風險似乎要高得多,寬松的金融條件可能會引發過度冒險和金融脆弱性的積累,導致未來幾年的增長面臨更高的下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