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中財經
要論中國資本市場第一省,江蘇和廣東總是難分高下,不過要論一、二級市場最強縣,江蘇的江陰必當仁不讓。
“江尾海頭、鎖航要塞”得益于背靠江蘇,貼近上海、杭州這個長三角的黃金地段,江陰市雖然只有170多萬的人口,但是具有非常發達的海運產業。早年間,海運經濟讓江陰當地的民營經濟迅速發展,整個江陰的民營企業占比超過90%。
但是隨著城鎮化發展不斷成熟,江陰的鄉鎮經濟也面臨升級和改制。企業的改制不僅需要決心和時間,更需要資金,這個時候江陰企業家們開始嘗試用IPO的方式獲得更多資金,推動企業進一步改制。
在這樣的環境下,包括海瀾之家、江蘇陽光等傳統企業紛紛上市,推動江陰被稱為“A股第一縣”,并且在A股上逐漸出現“江陰板塊”,針對“江陰板塊”,江陰政府也推出了相應政策來推動上市企業高質量發展。
不僅如此,始于傳統行業的江陰并沒有滿足于傳統行業,而是向高新技術不斷轉型。
01 60多家IPO的小縣城
2023年全國百強縣的榜單出爐了,五強縣其中四個都被江蘇包圓,這其中江陰以4960.51億元GDP排名第二,并且基本已經邁入了5000億元GDP的隊伍。
江陰這個170多萬人口的小縣城,到現在已經跑出了60多家上市企業。
1997年,興澄股份(后更名“模塑科技”)以解決股份制改革歷史遺留問題方式,獲準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江陰轄區第一只股票,也拉開了江陰地區企業上市的序幕。
在所有江陰上市的企業中,“男人的衣櫥”海瀾之家,是最被熟知的。出生在江陰的周建平開過照相館、茶樓、飯店,多年來小本生意做下來存了一筆錢。1988年,28歲的周建平聽說鎮上的毛紡織廠要轉讓,很多鎮上的人也想接手卻被高達30萬元的轉讓費嚇退了。周建平拿出自己做生意的積蓄,盤下了這家紡織廠,帶著廠里18位員工,再次開啟創業之路,這就是海瀾之家最初的模樣。
為了能有更好的經營模式,周建平去日本出差考察,發現優衣庫這種平價、量販式以及一站式的服裝模式非常受歡迎,于是海瀾之家這個專為男人打造的一站式衣櫥就誕生了。
2000年海瀾之家成功登陸A股,一度是A股最大服裝企業之一,如今市值達到385億元。而海瀾之家背后的股東中也有江陰政府的身影。
根據海瀾之家公布的2023年半年報,前十大股東中,江陰恒盛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3.76%的持股作為海瀾之家的第三大股東。值得注意的是,海瀾之家前兩大股東一個是海瀾集團,另一個則是周建平之女周晏齊100%實際控股的榮基國際,所以也可以說江陰這家貿易公司其實是海瀾之家第一大外部資金持有者。
圖片來源:海瀾之家2023年半年報
追溯江陰恒盛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不難發現其99%的控股股東正是江陰市新橋鎮圩里村村民委員會,這也能看出,上市24年之后,海瀾之家和江陰仍是深度綁定的關系。
江蘇陽光是江陰上市的另一家大型紡織企業,前身是江陰市精毛紡廠。完成資本化之后,江蘇陽光還跨界布局光伏產業,并在去年3月宣布擬設立一家主營硅片、硅棒等的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20億元;4月再度宣布擬在包頭建設多晶硅、電池片及組件等項目,總投資約200億元。
除此之外,中國最大的民營造船企業揚子江船業、國內最大的半導體封裝測試企業長電科技等均為江陰孕育的上市企業。據企查查信息顯示,長電科技目前參與了4起對外投資項目,其中新基電子、芯智聯、新順微電子注冊地均為江陰。
據江陰市人民政府官網數據,截至2024年3月21日,江陰的上市企業已經達到61家, 涉及行業包括紡織服裝、石化新材料、金屬新材料、新能源、集成電路、裝備制造等。
2016年,當年平均每月就有1家江陰的企業上市;是年,也是江陰在資本市場戰績最為輝煌的一年。2016年底 江陰的A股上市公司總數,已經占到了全國總數的近1%,位列全國同類縣市第一。2017年,11月6日-15日,短短10天內連續有兩家江陰企業成功上市,也就是這一年“江陰板塊”的總市值超過3000億,近乎持平當年GDP。
江陰金融監管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江陰工業經濟目前培育形成了鋼鐵冶金、紡織服裝、車船裝備、化纖、機械等六大支柱產業和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構筑了江陰“中國制造業第一縣”的產業特征和強大實力。
02 第一制造縣
江陰能有今天的發展,得益于其優異的地理位置。江陰位于長江“咽喉”之處,并且背靠江蘇、貼近上海、浙江,能夠最大幅度享受到長三角地區各大城市的賦能。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江陰發達的海運事業,背靠國內的市場又面向廣闊的海外市場,這就給江陰制造了巨大的發展機會。
得益于此,江陰的民營經濟發展異常活躍,據公開數據,江陰民營企業占比所有企業97%,這些企業貢獻了當地將近75%的稅收、超90%的就業崗位。
而其民營經濟的發展根基,便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興起的鄉鎮企業。當時提出了“農村也要辦工業”、“使農民就地轉化成工人”的口號的推動下,中國歷史上出現了第一批農村工業化浪潮,
在這次農村工業化浪潮下,直接催生出了中國農村歷史上第一批以集體經濟為基礎的社隊工業企業,這就是后來鄉鎮企業最早的前身。江陰正是當時率先落實“縣縣發展工業,鄉鄉舉辦工廠,社社積極參加”口號的鄉鎮之一,創辦了農機具修理、糧油加工、針織縫紉等各種小型工廠。
這些小型工廠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匯集成了一批集體企業,成為了“工業鄉”,這也是中國“蘇南經濟模式”的起源。
到70年代后期,光是江陰地區各公社平均約有100萬元左右的資金可以動用,這些資金都成為了鄉鎮企業創辦初期的啟動資金。這些原始資金,大部分來源于此前人民公社全體農民的集體積累。
到了20世紀80年代,江陰各級黨委政府與企業一起跑項目、跑資金、跑資源、跑市場,使鄉鎮企業頑強生存下來。但是隨著中國市場化進程加速,民營企業也獲得了更為寬松的政策環境,各個產業企業的崛起也在填補經濟短缺,城市化經濟的逐漸發展就讓鄉鎮企業的弊端逐漸顯現。比如,不夠專業的管理團隊、較為模糊的產權安排等等。
因此,鄉鎮企業的改革也開始變得非常重要。但是,改革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20家凈資產超過1000萬元的鄉鎮企業的改制是需要人才和資金的扶持的。
于是乎,這個時候就有人想到了“上市”這條路。先完成資本化再進行體制改革。在這樣的思想下,第一次“資本經營工作會”召開,券商機構與江陰當地政府和企業共謀出路。隨后“企業股份上市指導小組”在江陰成立。并且建立了一套“政府引導、企業自主、市場運作、政策扶持”的金融工作運作機制,這套機制一直延續至今。
在資本化的道路打通之后江陰隨后涌現一批上市公司,開始被稱為“A股最強縣”,甚至在A股開始有“江陰板塊”。
圖片來源:江陰市政府
2022年江陰政府推出了關于公開征求《關于進一步促進“江陰板塊”高質量 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指出為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打造以先進制造業為底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特色的“江陰板塊”,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江陰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組織起草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江陰板塊”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見稿)》
2024年3月,江陰再次出臺 《關于進一步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圍繞全市“十四五”時期的總體要求,全力構建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到2025年,上市公司質量持續提升、領航作用持續凸顯、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規范化運作水平進一步提高。借助資本運作的利器,兼并重組同類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吸引配套企業和關聯企業集聚,為上市公司注入新資產、新技術、新業態,能加速提升企業競爭力、搶占行業制高點。
03 政府基金加碼邁向科技
上市企業對江陰的反哺之外,江陰政府也對推動江陰經濟發展持續加碼。
2023年9月, 江陰高新區新興產業投資基金 (有限合伙)成功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基金備案。該產業基金總規模30億元,由江陰高新區金融投資有限公司、江陰新國聯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聯合發起設立。基金采用有限合伙企業形式,實行“母基金+子基金”雙架構運作,主要投資專項子基金和市場化子基金,依據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相關政策法規和行業管理要求,實行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基金主要投向集成電路、生命健康、新能源等產業集群,為高新區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動能。
根據企查查信息,發起產業基金之一的江陰新國聯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由江陰市新國聯集團有限公司100%控股,后者則是由江陰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100%控股的國有企業。除了江陰高新區新興產業投資基金之外,江陰新國聯創投投資有限公司還入股了江陰霞客新興產業發展基金、江陰市政府投資基金。
這只江陰市政府投資基金成立于2021年,企查查信息顯示由江陰市財政廳持股99.9%,出資金額50億元。江陰市政府投資基金旗下有江陰市人才科創天使基金合伙企業、江陰瀚聯智芯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江陰新國聯股權投資基金等。
這些基金的被投企業也包括了生物醫療、半導體、芯片等硬科技產業。包括上海樵弋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辰芯半導體、曠明智能、無錫新途新能源等。
從這些被投企業中不難看出,由傳統制造業出身的江陰正在積極向高尖端科技產業轉型。為了實現產業轉型,江陰在體系建設和政策推進兩方面都在下功夫。產業體系建設方面,加快完善“345”現代產業體系,即高端紡織服裝、石化新材料、金屬新材料等3個千億級特色產業,新能源、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5G通信、智能制造、節能環保、現代物流、健康文旅等5大未來產業。
政策推進方面,2022年4月發布《“江陰板塊”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計劃》中提到,打造以先進制造業為底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特色的“江陰板塊”;明確以“資本+產業”融合推動“江陰板塊”高質量發展,力爭到“十四五”末,全市實現上市公司累計達75家,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企業累計達70家,上市掛牌企業數量保持全國同類城市領先地位,上市掛牌企業直接融資總額破1500億元。
與此同時,為了改變整個“江陰板塊”以傳統產業為主,科技型企業較少的短板,江陰也把扶持企業上市的重點產業轉向科技、成長型創新企業,提出培育一批、改制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加速高新技術產業化。
依托于制造業發家的江陰并沒有滿足于傳統行業,在政府基金的加持下,由政策支持和產業規劃推動雙管齊下,加速整個城市的重點行業轉型。
2024年,A股最強縣還能跑出幾個IPO,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