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汽車、家電市場進入存量時代,耐用品的置換成為當下新的增長點。
4月13日,廣東發文開啟以舊換新,《廣東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實施方案》(簡稱《廣東省實施方案》)提到,鼓勵汽車生產、經銷企業通過開展促銷活動、發放換新補貼、贈送充電樁等形式提供購車優惠讓利,廣州、深圳進一步放寬小汽車上牌指標限制;鼓勵家電生產、銷售、回收等企業聯合開展家電以舊換新促銷活動,對以舊家電換購節能家電的消費者給予優惠。
廣東消費規模超4萬億元、占全國1/10,手機、家電、汽車等消費品產量均居全國首位,巨大的產品存量也意味著更大的“換新”空間。
省內各地政策隨之出臺。4月15日,《廣州開發區 黃埔區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發布((簡稱《廣州開發區實施方案》))。據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發改局局長單寧偉在發布會上介紹,這是全國首個區縣級在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方面出臺的方案。
單寧偉表示,將開展汽車、家電、家具三大消費品的更新換代,會根據實際需要,在上級政策基礎上再拿出一定的資金給予支持,形成疊加效應。
補貼力度達到新高
2023年,廣東汽車保有量約為3000萬輛。《廣東省實施方案》明確,到2027年,廣東報廢汽車年規范回收拆解量80萬輛左右,二手車年交易量超400萬輛。
界面新聞梳理發現,2019年廣東省汽車消費節就以“舊車置換”為亮點。2021年,廣東開展汽車以舊換新專項行動,省級財政資金對報廢舊車、購買新能源車每輛補貼10000元,購買燃油車每輛補貼5000元;2022年,這一專項行動仍在持續,新能源車每輛補貼調整為8000元。
此外,省內城市廣州、深圳、佛山和中山也在近幾年來陸續出臺政策,對新購車、購買非插電混合動力汽車、以舊換新進行補助。
相比以往政策,新一輪以舊換新優惠進一步向新能源汽車傾斜,同時補貼力度達到新高。
4月15日,黃埔區商務局副局長鄭欽澤表示,將推動小鵬汽車、廣汽本田開展促銷活動、發放換新補貼、贈送充電樁的形式提供優惠,目前區內已有30多家企業陸續推出以舊換新活動,每臺車最高可享受3萬元的補貼。
可供對比的是重慶2024年汽車消費購置補貼政策,個人消費者購買20萬元以下新車可獲得2000元補貼,購買20萬元及以上新車可獲得3000元補貼;以及上海新一輪燃油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和新能源汽車置換政策,2024年個人消費者報廢舊排放標準燃油車,換購新排放標準燃油車,可申請2800元補貼;燃油車個人消費者換購純電動汽車,可申請1萬元補貼。
拉動內需
拉動內需,是新一輪換新政策的主要目的。
今年一季度,盡管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60.6萬輛和67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4%和10.6%,但中汽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在月度產銷數據發布會上指出,第一季度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受去年同期低基數的影響,內需不足是今年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小鵬汽車資深銷售店長劉軍權向界面新聞表示,置換補貼首先將給市場銷量帶來直接刺激作用,“政府出錢,企業也給錢,屬于雙重加碼,還是比較有效果。銷量的話,會是新能源汽車的一個轉折點,可能會出現爆發式的一個增長。”
第二個作用在于撬動更大的市場。“前幾年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車增長率很快,但是相對于燃油車市場,真正的大蛋糕還沒有動到,燃油車市場現在撬動連50%都不到。目前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約30%,今年有望達到50%。”劉軍權認為。
鄭欽澤表示,2023年區內的購車補貼活動中,共發放補貼大概7000萬元,撬動了超過2萬名消費者和30多億元的汽車銷售額。
2023年,黃埔區二手車交易額約5000萬輛,二手車交易量及機動車拆除量約1.4萬輛,機動車拆除量約占廣州市的1/3。根據計劃,到 2027年,該區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加約一倍。
帶動轉型
家電是以舊換新的另一重頭戲。《廣州開發區實施方案》提出,開展家電產品以舊換新。鼓勵京東、蘇寧等龍頭家電銷售企業聯合創維、樂金、華星光電等生產企業以及回收企業開展以舊換新促銷活動,通過直接補貼、優惠促銷等方式鼓勵消費者換購節能產品。
至2027年,廣州開發區目標為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40%。
相比汽車,家電更早進入了存量時代。以彩電為例,根據第三方機構洛圖科技《2023年度中國彩電市場出貨報告》,2023年中國彩電市場創十年來出貨量新低,為3656萬臺,較2022年下降8.4%。
杉金光電副總經理曹俊偉告訴界面新聞,以臺數來說,電視的增長非常緩慢,但是電視大型化的增幅將成為面板市場主力:“十年前的電視主要是32寸,五六年前平均尺寸大概是43寸,現在已經達到了50寸,未來75寸以上電視份額不斷提高,會占據市場的主流,廠家訂單的增幅主要來自電視機的尺寸和幅型。”
老舊家電向智能家電過渡背后亦是產業的高附加值轉型。傳統的電視經歷了從CRT模式到液晶電視的轉變,再發展到現在的OLED和家居電視一體化。電視大型化被視為未來的趨勢。
基于LCD(液晶屏幕)技術改進,電視也衍生出OLED、Mini-LED、MicroLED等顯示技術,對清晰度、視覺沖擊力的提升產生很大作用。
曹俊偉認為,這跟消費電子迭代是相同的邏輯:“例如蘋果更多使用OLED核心技術來提高使用者的視覺感和畫面,也有的廠家通過Mini-LED提高清晰度。電視核心技術的迭代,也能縮短其更換周期。”他指出,隨著液晶技術在高清晰度、廣視角、節能環保方面的突破,也會提高高性能偏光片的增長需求,擴大偏光片的市場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