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馬消費 陳曉京
因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債務再度易主,貝因美股吧里又是一片沸沸揚揚。
在長達4年多的時間里,貝因美集團沒有對這筆債務進行償還或展期,以至于多次易主。特別是第二任債主長城國融,甚至不惜損失近億元,也要將債權公開拍賣,以落袋為安。
近幾年,奶粉行業進入調整期,也正是貝因美的發展低谷。公司核心業務一年不如一年,“奶粉第一股”的光環黯然失色。
重回奶粉第一梯隊,大概率是無望了。作為創始人和實控人,謝宏又將如何帶領企業走出低谷?
債權兩度易主
沉寂許久的貝因美(002570.SZ),日前因控股股東一筆債務被轉手,再次引起中小投資者的關注。
上周五,公司公告稱,貝因美集團及其實控人謝宏,收到關聯方長城國融債權轉讓通知,已對一筆3.42億元的債權完成拍賣。
說起來,這筆債務由來已久。
2018年12月,貝因美集團向中航信托質押所持4800萬股貝因美股票,獲得約2.33億元借款,質押期限為2018年12月11日至2022年1月10日。為此,謝宏及貝因美集團法定代表人袁芳提供連帶擔保。
不過,這筆借款并未如期歸還。2022年4月,中航信托將這筆債權轉讓給長城國融。
長城國融可沒那么大的耐心。因貝因美集團未能履行償還義務,向杭州中院申請強制執行,并在去年1月被立案,執行標的3.16億元及利息等。
2023年12月7日,長城國融將這筆3.42億元的債權通過京東平臺公開拍賣,寧波維貝以約2.33億元拍得。4月9日,長城國融向貝因美集團、謝宏及其關聯方出具了《債權轉讓通知書》,宣布債權再次易主。
上述案件還需杭州中院執行裁定。一旦執行,將涉及貝因美集團所持上市公司53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91%)。除上述股份外,該集團還持有貝因美11.82%股份,已近全部被質押或凍結。
在這樣的窘境之下,貝因美集團仍表示,已做好了股價波動的應對準備,不會出現控制權變更的風險。
貝因美集團真有能力應對風險嗎?數據顯示,該集團資產負債高達90%以上,且經營持續虧損。截至今年2月,貝因美集團借款總額為7.14億元,未來半年內需償付4.81億元。
奶粉不好賣了
控股股東困苦難堪之際,貝因美終于露出了一絲喜色。
據業績預告,2023年,公司終于走出巨虧局面,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4000萬元至6000萬元;扣非凈利潤在200萬元至2200萬元之間。
公司稱,業績的改善主要來自于加強應收賬款催收及存貨管理,信用減值損失及存貨跌價減值損失等,較上年明顯改善。
不過,仔細分析,貝因美的造血能力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觀。
奶粉業務歷來是公司核心,9成營收由其貢獻。隨著近年奶粉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嬰配粉市場萎縮,貝因美主營業務遭遇嚴峻考驗,“國產奶粉第一股”黯然失色。
數據顯示,公司奶粉業務收入自2019年的25.08億元一路降至2022年的22.76億元。2023年上半年,進一步微降0.76%至11.81億元,當期奶粉銷售量1萬噸,同比下降3.75%。
貝因美的奶粉難賣,經銷商的體會更深。2023年上半年,公司經銷商新增267家,可單家經銷商平均收入僅為14.54萬元,同比腰斬。
由此帶來另一個后果,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去年6月末,公司設計年產能合計12.23萬噸,實際年產能6.8萬噸。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貝因美還在天津工廠擴2萬噸產能,預計在4月30日前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
謝宏也很難
貝因美曾被譽為國產嬰配粉之王,在國內外眾多品牌市場競爭中,曾位列市場前三位。
2011年,公司登陸資本市場,不久后謝宏就將公司交予職業經理人打理,自己則退居幕后專心搞科學研究。
2013年,公司站在業績巔峰,營業收入實現61.2億元、歸母凈利潤7.2億元,一時風光無兩。
但隨后就走入下坡路,2016年-2017年連續虧損,披星戴帽。2018年,通過處置資產才得以轉危為安。
此時,二股東恒天然對公司發展失去信心,自2019年9月起,開始不計成本減持貝因美股份逃離,入股6年虧損多達22億元。
在恒天然示范效應之下,昔日公司引進的戰投長弘基金也逐步減持離場。
逃離的還有高管們。2018年,貝因美天價挖來職業經理人包秀飛出任總經理,也沒能將公司帶出困境。2021年1月,包秀飛任期未滿即宣布離開。
謝宏不得不回歸公司,董事長、總裁一肩挑,他面對的是一個內憂外困的局面。
謝宏個人同樣麻煩纏身。據企查查,他作為被告的司法案件達12件,所涉金額8.73億元。其在去年2月被執行標的總金額4329.13萬元,未履行比例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