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硅兔賽跑 王王
編輯 | 蔓蔓周
如今,隨便打開一個AI聊天機器人產品榜,除了ChatGPT、Gemini、Claude等大名鼎鼎的AI巨無霸之外,Top 5名單里總有一個不那么硬核的產品——Poe,一些非AI深度用戶可能都沒聽說過這個名字。而它背后的公司可能更令你大吃一驚:號稱「美版知乎」的北美互聯網問答社區Quora。
前不久,Quora獲得a16z的7500萬美元融資,用于研發和拓展Poe。CEO Adam D'Angelo表示,新一輪的資金將用于大多用于支持AI開發者的創作貨幣化,也就是,撒錢!
已經15歲的Quora,在中國的傳統觀念里正是象征成年的束發之年。經歷一路起伏,Poe能否重塑一個“新造的”Quora,讓這家已經淡出互聯網中心的公司煥發第二春?
01“曾經,我茫然前行……”
如果你在2010年左右用過Quora,如果你今天還訂閱著Quora,那么你可能和萬千Quora粉絲一樣,千言萬語化作一聲嘆息。
Quora曾經是求知者心中烏托邦一般的存在。
在這里,你能看到學術大佬用不亞于論文綜述的嚴謹態度為你解釋一個初中物理概念,你能看到全球各地的研究者有理有據地爭鳴語言的起源,你能看到硅谷風云人物事無巨細地反省自己創業踩過的坑,你能看到NASA員工繪聲繪色地描述火箭升空前幾秒的心路歷程。
今天,在Quora幾乎已經看不到這樣精彩的提問和較真兒的回答,甚至那一批有趣的靈魂也早已退網銷號走散在人海了。
筆者的收件箱,如今Quora推送的問題已經無聊到毫無打開的欲望
很多人把Quora的沒落歸結為商業化的彷徨和一系列錯誤的運營決策,而Quora在商業化方面的無力其實早已埋藏在創始時的愿景里。
Quora創始人描繪的目標用戶畫像是這樣:他們充滿好奇、向往知識,友善而充滿尊重(Be Nice, Be Respectful也是Quora的社區規則之一),他們來到Quora尋找答案,并且真誠無私地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于是,“高質量”和“純凈”成為Quora社區的核心。
Quora創立的前5年一直是和用戶、和資本的蜜月期。它吸引了可能是互聯網上學歷最高的一批用戶,為愛發電寫下一篇篇高質量的問答。在資本市場,Quora連續獲得Benchmark、Peter Thiel、Tiger Global等頂級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融資,創始人一度表示,看重長期發展,短期沒有賺錢壓力。即使是在C輪融資后嘗試廣告投放,Quora也是小心翼翼,生怕影響了用戶體驗,畢竟,分享高質量知識這么崇高的事情,怎么好談錢呢。
可是,Quora不著急掙錢,有人著急。
2017年,Quora啟動了創作者激勵計劃「Quora Partners」。可惜,這項計劃沒有激勵到真正的高質量作者,卻讓批量生產垃圾信息的人鉆了空子。
一些人用機器人大量復制低質量的問答內容,“紐約最好的餐廳是什么?”“LA最好的餐廳是什么?”“佛羅里達最好的餐廳是什么?”機器人幾乎毫無成本地生產垃圾內容,卻得到平臺數千美元的獎金。這不僅污染社區用戶的首頁,也讓那些真正花時間寫下嚴肅答案的用戶寒了心。
圖源:Linkedin
漸漸地,投資人也開始對Quora的商業化能力產生懷疑。在Quora社區中,用戶運營和審核團隊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審核團隊會把控答案質量,保證社區氛圍專業而友好;運營團隊則定期臻選優質內容,推薦到外部媒體平臺,擴大影響力。伴隨商業化進程不理想,為控制成本,Quora不得不縮減相關團隊規模,甚至取消了“BNBR”的政策,引入機器人自動審核。
這些舉措讓Quora社區更加魚龍混雜,內容質量一落千丈,投訴也往往得不到回應。到了后期,Quora充斥著機器人提問、機器人回答的吊詭場景。曾經互聯網世界的阿卡德米,變成了硅基生物自說自話的無人游樂場。
02 Poe,會是Quora的未來嗎?
在AI這件事上,Quora的腳步并不慢。
2022年底,AI熱潮將起,Quora推出了聊天機器人Poe。
Poe是包含了ChatGPT、Claude等各家大語言模型應用的“集合頁”。正如Quora的創始人所說,Poe不是一個聊天機器人,而是你所有聊天機器人的app。
在Poe,你可以調用多個大模型,交叉驗證它們的回答,或者根據他們的特長擇優選用。當然,更方便的是,你不需要再一一注冊登錄這些大模型應用,在一個窗口就能來回切換。尤其是對于IP地區受限的用戶來說,Poe無疑是一把連通各個大模型的登云梯。
值得一提的是,Poe是最早提出讓用戶自定義機器人的聊天機器人產品。只需要對提示詞、知識庫等進行簡單的設置,用戶就可以創建自己的機器人,并且發布到Poe社區供其他人使用。如今,Poe上有許多好玩兒的特色機器人,從設計emoji到虛擬健身教練,幾乎無所不包。
去年10月,Poe上線了創作者變現計劃。機器人的創作者可以選擇根據用量收費,賺取一定的收入,同時也激勵更多人創建自己的機器人。
創作機器人、使用機器人、生產和消費內容、創作者和平臺獲得收入,一個美好的“聊天機器人應用商店”模式在Poe誕生了,Quora似乎在AI時代找到了第二增長曲線(或許是第一曲線也說不定?)。
好景不長,OpenAI緊接著發布了GPTs,功能和體驗嘛,就比Poe好億點點。正如馬斯克銳評:OpenAI每發布一次新功能,就消滅一家初創公司。
今天,Poe依然是全球聊天機器人排名前列的應用。作為一個本質上仍是套殼的應用,在越來越卷的大模型競爭中,它能否打出一片天地?特別是當它的肩上背負著Quora的命運,Poe的未來就不免讓人更加為之緊張和期待。
03 還是免不了提到知乎:掙錢嘛,不寒磣
過去,Quora和知乎這兩家公司總是被相提并論。這么多年過去,Quora和知乎早已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當Quora還在一級市場掙扎求生,知乎已經卷過了互聯網一眾風口,卷出了IPO。
事實上,知乎從來沒有停止努力盈利。為了自己造血,知乎如同神農嘗百草一般,嘗試過知識付費、電商、網文、短視頻等各種方式,可惜結果卻一直不夠理想。
根據知乎2023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知乎當期總收入為10.22億元,同比增長12.1%,經調整凈虧損2.25億元,同比收窄10.1%,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48.7%提高至53.7%。報告一經發出,知乎股價大跌,創歷史最低。知乎創始人、董事長周源緊急發表內部信穩定軍心。
從財報和周源的內部信中卻不難看出,知乎當前的兩根業務頂梁柱一是嚴選小說,二是職業教育課程。這兩塊業務對月活用戶和付費用戶的增長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你是從過去穿越而來的知乎用戶,恐怕想象不到,今天刷知乎不是為了通曉天地文理雙全,而是邊讀《重生之我在霸總家當保姆》,邊聽考公考研輔導課。你可能更難相信,火出圈的“知乎三絕”竟是三部在鹽選專欄連載的后宮虐戀小說。
正應了那句互聯網段子:所謂的知識分子看似高逼格,實則白嫖還要挑三揀四,反而是你們瞧不起的下沉市場用戶才痛快地打賞花錢。
放下身段這件事,只有0次和無數次。
在知識青年身上碰壁了許多年,知乎好像在小鎮青年身上漸漸摸到了舒適圈的邊緣。過去是滿足用戶在互聯網高歌猛進的時代里渴求新知、武裝大腦的需求,今天是滿足用戶在新的經濟周期里釋放壓力、躺平反卷的需求,都是以用戶為核心,都是提供用戶喜歡的內容,逼格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畢竟,掙錢嘛,不寒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