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翟瑞民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又一個受賄超億元副部級官員受審。據山西省大同市中級人民法院消息。2024年4月12日,該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山東省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孫述濤受賄一案。
大同市人民檢察院起訴指控:2001年至2023年,被告人孫述濤利用擔任山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山東省威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市委書記,山東省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山東省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等職務上的便利以及職權、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為有關單位和個人在企業(yè)經營、業(yè)務承接和職務調整等事項上提供幫助,非法收受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1.29億余元,其中7338萬余元截至案發(fā)時尚未實際取得。
檢察機關提請以受賄罪追究孫述濤的刑事責任。庭審中,檢察機關出示了相關證據,被告人孫述濤及其辯護人進行了質證,控辯雙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發(fā)表了意見,孫述濤進行了最后陳述,并當庭表示認罪悔罪。
公開簡歷顯示,孫述濤,男,漢族,1965年1月出生,山東高密人。1987年7月,孫述濤從山東農業(yè)大學林學專業(yè)畢業(yè)后留校工作,1999年9月,曾赴山東省委黨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學習,此后掛職任菏澤地區(qū)行署專員助理。2001年1月,孫述濤被任命為菏澤市副市長,開始從政。
僅僅1個月后,2001年2月,孫述濤又被任命為山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根據檢方指控,孫述濤的受賄生涯即從此階段開始,并延續(xù)了22年。
擔任省委組織部副部長7年后,孫述濤于2008年2月調任威海市擔任市委副書記、副市長、代市長等職務。此后10年,孫述濤一直在威海市工作,歷任市長、市委書記兼市委黨校校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等。2018年,孫述濤升任山東省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不久開始擔任濟南市市長等職務。
2018年5月14日,作為濟南市新任代市長,孫述濤在向憲法宣誓并作任職講話時曾表示,“將堅守清廉底線,永葆公仆本色,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帶頭落實廉潔從政的各項規(guī)定,在工作和生活中時刻檢點自己,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觸底線、不越紅線、不碰高壓線,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好形象,做人民認可和信賴的好公仆。”
值得關注的是,孫述濤在任濟南市長期間,濟南南部山區(qū)違建別墅問題曾引發(fā)廣泛關注。為此,其多次召開會議,要求提高政治站位,不講條件、不打折扣、不搞變通,不折不扣地完成違建別墅問題清查整治任務。要聚焦存在的問題,認真梳理研究國家和省里的方案、政策和標準,以整治到位、徹底銷號為目標,確保違建別墅清查整治工作高質量、高標準按時完成。
不過,2022年1月13日,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刊發(fā)《多年拆違巋然不動,數千棟“堅挺別墅”野蠻侵蝕濟南泉域保護區(qū)》報道稱,濟南南部山區(qū)自2017年起掀起“拆違風暴”,4年后該區(qū)域只有部分違建別墅被拆除,數千棟違建別墅巋然不動,個別新的別墅項目仍在大張旗鼓建設中。
《廉政瞭望》曾刊文披露,孫述濤當時主持召開了多次拆違工作會議,口號喊了許多,但他部署拆違僅限于會場,他本人甚至沒有去過南部山區(qū)拆遷現場一次。有相關人士回憶稱,“孫述濤如果太忙,哪怕派身邊工作人員去一趟,拍幾張照片,什么都清楚了。也許,他根本不想碰這些矛盾。”
違建別墅問題再被媒體曝光兩個月后,2022年3月,濟南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二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接受孫述濤辭去濟南市人民政府市長職務請求的決定。其后,孫述濤擔任山東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2023年3月2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站發(fā)布消息,孫述濤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當年10月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站通報,孫述濤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經查,孫述濤存在的違紀違法行為主要包括: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對黨不忠誠不老實,長期欺騙組織,對抗組織審查;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違規(guī)收受禮金、消費卡,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zhí)行公務的療養(yǎng)安排和宴請;不按規(guī)定報告?zhèn)€人有關事項,在干部選拔任用中違規(guī)為他人謀利;通過私營企業(yè)主獲取高額理財收益,利用職權為親屬經營活動謀利,大搞權色、錢色交易。
此外,孫述濤被指政績觀扭曲,為謀求個人進步搞經濟數據造假;既想當官,又想發(fā)財,大搞權錢交易,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在企業(yè)經營、職務調整等方面謀利,并非法收受巨額財物。
針對孫述濤被通報“搞經濟數據造假”的詳情,官方層面尚未披露具體信息。界面新聞注意到,近年來,已有多名落馬官員被通報存在“數據造假”等情況。
2022年5月31日,江蘇省委原副書記張敬華被開除黨籍和公職,他被指“政績觀偏差,為謀求個人進步搞經濟數據造假,違規(guī)干預插手市場經濟活動”。2023年9月19日,據青海省紀委監(jiān)委網站通報,西寧市委原副書記、市長孔令棟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孔令棟存在的問題包括“不正確履行職責,脫離實際制定并強行要求完成經濟指標任務,致使統計數據造假,造成不良影響。”再早之前,云南省昆明市政協原黨組成員羅建賓、山西省發(fā)改委主任李晉平等落馬官員也被通報存在類似行為。
2023年7月,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站發(fā)布文章《緊盯不收手不收斂問題,貫通協作懲治統計造假》一文。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經濟社會統計系主任甄峰在文中表示,“統計造假背后是利益驅動”,主觀上個別領導干部法治意識薄弱、政績觀錯位,信奉“官出數字、數字出官”,企圖通過美化數據打造發(fā)展假象;部分企業(yè)為避稅、逃稅、獲得各類補貼優(yōu)惠,刻意修飾數據。客觀上,統計領域也一定程度存在制度執(zhí)行不嚴格、數據核查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統計力量配備不足、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以及監(jiān)督執(zhí)法力度不夠等問題。
甄峰指出,統計數據造假表面是業(yè)務問題,本質是政治問題。一方面,統計造假行為一旦得逞,可能會形成錯誤價值導向,進而污染政治生態(tài),危害執(zhí)政根基。另一方面,統計數據為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據和參考,虛假數據不僅影響決策部署的科學性,損害黨和政府的公信力,最終也將損害群眾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