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王勇
全球鈷產業鏈高度依賴剛果(金)的鈷礦供應,該國正在尋求途徑提高鈷價。
據彭博社4月11日消息,全球最大的鈷生產國剛果(金)正在征求國際行業組織的建議,以采取措施提高這種電池金屬的價格,包括通過潛在的出口配額調整。
全球鈷資源主要分布在剛果(金)、澳大利亞和印尼,三大資源國控制了全球約73%的鈷儲量。其中,剛果(金)鈷礦儲量大、品位高,逐漸成為鈷礦產量最大、增速最快的國家,也帶動了全球鈷產量的快速增長。
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數據,2022年全球鈷產量約19萬金屬噸,同比增長15.15%。當年剛果金鈷產量約13萬金屬噸,占比為68.4%,其他國家產量均在1萬金屬噸以下。
目前,已有洛陽鉬業(603993.SH)、五礦資源(1208.HK)、騰遠鈷業(301219.SZ)、華友鈷業(603799.SH)、寒銳鈷業(300618.SZ)等多家中國企業布局剛果(金)銅鈷資源,此外嘉能可、自由港等海外企業也擁有剛果(金)的銅鈷礦產資源。
根據2023年公開產量指引及其他公開口徑,洛陽鉬業已正式超過嘉能可,成為全球最大鈷生產商。
界面新聞記者就上述剛果(金)的鈷出口政策事宜致電洛陽鉬業投資者關系。工作人員回應稱,“剛果(金)就出口配額方面的想法,目前來還處于搖籃期,最終落地發布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該人員進一步指出,據其了解,出口配額的限制主要是針對“不清潔”的鈷來源,對于洛陽鉬業規模化的產業項目不會造成影響。
所謂“不清潔的鈷”,主要是指涉及奴役婦女、兒童等不規范用工,以及存在環保問題的鈷來源。
電池是鈷最主要的下游領域。鈷的下游需求主要為消費電池、動力電池、高溫合金、硬質合金、其它電池、催化劑、磁材、染料等。根據行業研究機構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動力電池領域消費占比約為40%、消費電池占比約30%、高溫合金占比約為9%。
剛果(金)對出口配額意向的調整,主要是基于近期低迷的鈷價。
據洛陽鉬業年報顯示,2023年MB金屬鈷均價15.11美元/磅,同比下降50%,年底跌至近五年新低;2023年MB氫氧化鈷計價系數均值55.43%,下降15.93個百分點。
這主要是由于去年新能源車產業鏈發展增速略低于預期,且3C領域需求未見起色,疊加剛果(金)、印尼鈷供應增長。
2023年,鈷金屬已經存在供應過剩。根據機構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2023年鈷供應約22.4萬噸金屬鈷,同比增加17%;鈷需求約21.2萬噸,同比增加14.5%。
在供應端,2023年增量約4.5萬噸,其中81%來自剛果(金)銅鈷伴生礦,17%來自印尼混合氫氧化鎳鈷(MHP)項目的投產爬產。
在今年2月剛果(金)的一次部長級會議上,總統菲利克斯·齊塞克迪對鈷供應過剩造成的價格低迷表示遺憾,并要求時任總理盧孔德考慮“引入出口配額的必要性”或任何其他措施,以實現鈷的“公平價格”,并要求一個監管機構幫助制定可能的計劃。
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該機構目前正在就可能出臺的政策征求海外行業和研究機構的意見,將向齊塞克迪連任后組建的下一屆政府提交一份提案。
“一些人認為這是對供應過剩的必要回應。另一些人則擔心,這可能會降低鈷在電池中的吸引力。”該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