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藍麗琦
4月11日晚間,頭部定制家居企業索菲亞(002572.SZ)發布2023年報,凈利潤增長18%,超出市場預期。
財報顯示,索菲亞2023年實現總營收116.66億元,同比增長3.95%;歸母凈利潤12.61億元,同比增長18.51%。截止2023年末,索菲亞總資產擴大20.72%至145.55億元。
從二級市場的反饋來看,2023年索菲亞基本每股收益1.38元/股,相比2022年增長17.95%;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達到20.87%。
需要強調的是,索菲亞迎來近幾年公司內部最大手筆的分紅。財報顯示,以2023年度權益分派實施公告的股權登記日當日的總股本扣除公司回購專戶的股份余額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元(含稅)。
在2023年內,支撐索菲亞營收和利潤增長的依舊是其當家業務——衣柜,以及主力渠道——經銷渠道。
財報顯示,2023年索菲亞的衣柜業務收入增長2%至94.11億元,占總營收比例超過80%。在此基礎上,索菲亞的衣柜業務毛利率增長3.43個百分點至37.75%。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至2020年,索菲亞的衣柜業務毛利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2021年驟降至35%,2023年回升至37%。
產品的售賣背后離不開渠道的推力。2023年索菲亞的經銷渠道收入增長4%至96.27億元,占全渠道業務收入超過80%。與此同時,經銷渠道的毛利率也大幅增加3.31個百分點至37.53%。
毛利率增加的前提是提高客單價。索菲亞的主品牌“索菲亞”,在過去的2023年內客單價提高了6.3%至1.96萬元,“索菲亞”品牌給公司貢獻的總營收超過90%。
界面新聞曾在報道索菲亞2022業績時分析,從品牌收入占比、子品牌公司業績情況來看,索菲亞除了主品牌“索菲亞”外,目前還沒有培育出其他能扛大旗的品牌。
2023年,索菲亞大力發展其定位年輕化的品牌——米蘭納。財報顯示,米蘭納的營業門店數量從0迅速突破了500以上,覆蓋了全國95%以上的地級市。
“米蘭納用三年的時間成功擠進定制行業的第二梯隊,創造了行業新品牌成功的記錄。”索菲亞在財報中強調。盡管一開始并不被太多同行看好,但米蘭納對索菲亞的貢獻卻快速反映在了業績上。
財報顯示,2023年米蘭納品牌實現營業收入4.7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7.24%;米蘭納工廠端平均客單價1.39萬元,同比增長6.57%。
截止2023年末,米蘭納品牌共有經銷商514位,專賣店514家。對比來看,索菲亞品牌擁有經銷商1812位,專賣店2727家。
米蘭納的經銷商和專賣店的比例為1:1,意味著還未出現一人多店、資金量更大的經銷商。這背后也或許是依靠平臺推力,一部分索菲亞的老經銷商試水米蘭納。

盡管衣柜業務增長、毛利增高,但其櫥柜業務繼續倒退,延續了2022年的下滑趨勢。財報顯示,2023年索菲亞的櫥柜業務收入下滑2%至12.44億元。
界面新聞曾報道,作為國內最早從衣柜起家的第一批定制企業,也是業內除去龍頭歐派外的第二大企業,索菲亞較晚才入局櫥柜一直被業內詬病。
對于櫥柜業務的倒退,索菲亞在財報中沒有過多解釋。但提到了主品牌“索菲亞”的櫥柜業績增速為293.81%,增長接近3倍。由此看來,整體的櫥柜業務倒退,有可能是主打櫥柜的“司米”品牌拖后腿。
財報顯示,索菲亞全資子公司——司米廚柜有限公司在2023年實現收入7.35億元,但2022年同期為9.19億元,同比下滑兩成。但司米實現扭虧為盈,2023年凈利潤實現3388萬元,2022年同期為凈虧損5455萬元。
在過去的2023年,索菲亞整家戰略3.0模式進行升級,更注重整家定制+門墻柜一體化的產品。“門、墻、柜一體化”是趨勢,也是提高客單價、去庫存快的秘訣。
索菲亞還在財報中強調了存量房市場,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些城市,公司的存量房客戶已經超過一半。舊改市場是各企業未來發力的重要賽道。
而面對舊改市場,索菲亞推出的是“墻、地一體”,也推出舊改社區店、舊改服務中心等多種業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