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實習記者 李彥慧 記者 黃月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每個周六,“文化周報”向你匯總呈現最近一周國外文藝圈、出版界、書店業值得了解的大事小情。本周我們關注了2024年國際安徒生獎、恐怖小說銷量激增、伍迪·艾倫考慮退休等內容。
01 2024年國際安徒生獎公布
第61屆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the Bologna Children’s Book Fair)于4月8日至11日在意大利舉辦。在開幕式上,國際青少年圖書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簡稱IBBY)公布了今年國際安徒生獎(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作家獎(Author Award)的得主是來自奧地利的作家漢斯·雅尼什(Heinz Janisch),繪本獎(Illustrator Award)頒給了加拿大繪本畫家西德尼·史密斯(Sydney Smith)。
雅尼什是一位資深記者、兒童雜志編輯,創作過多部兒童文學作品,如《嚓.嘭!》(Zack bumm!)、《大熊有一個小麻煩》(I Have a Little Problem, Said the Bear)、《安徒生的奇跡人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The Journey of His Life)等,曾獲得包括波隆納文學類最佳童書獎、奧地利兒童及青少年文學促進獎在內的多項文學獎。頒獎詞指出,“雅尼什認為,對于文學來說,沒有什么是微不足道的。他揭示了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瑣碎的事物中的非凡之處。”

[奧地利] 漢斯·雅尼什 著
[斯洛文尼亞] 瑪雅·卡斯特利奇 繪
馮蕾 譯
青豆書坊·重慶出版社 2022年6月
繪本獎獲得者史密斯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加拿大獲獎者,他繪制了多本膾炙人口的作品,包括《路邊花》(Sidewalk Flowers)、《等爸爸回家》(Town Is by the Sea)、《我說話像河流》(I Talk Like A River)等。史密斯曾在2018和2021年兩次摘得凱特·格林威獎(The Kate Greenaway Medal),該獎項是繪本界的最高榮譽之一。評委會表示,“少即是多”(less is more)這句話反映在史密斯的每一部作品中,“他剝離了多余的東西來表達情感”。評委之一利茲·佩奇(Liz Page)指出,史密斯并不會把繪本視為只給小孩看的書,“對他來說,繪本描繪的是人類的經歷和情感,可以屬于任何一個時代。”

[加]喬丹·斯科特 著 [加]西德尼·史密斯 繪
柯倩華 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4年3月
國際安徒生獎設立于1956年,從1966年開始頒發繪本獎。該獎項以安徒生的名字命名,代表兒童文學的最高榮譽,被譽為“兒童文學的諾貝爾獎”。該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評選標準包括:作品文本和插圖的美學和文學質量、是否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能否拓展孩子的好奇心與想象力等。
這一獎項是終生成就獎,旨在表彰對兒童文學做出持久、重要貢獻的作家和繪本畫家。2016年,曹文軒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作家,中國畫家蔡皋則入圍了今年國際安徒生獎繪本畫家獎的短名單。
02 恐怖小說銷量激增,回應全球范圍內恐怖情緒上漲
日前,據英國雜志《書商》(the Bookseller)報道,恐怖小說和鬼故事的銷售額在2022-2023年間增長了54%,達到770萬英鎊,這也是有準確記錄以來該類型小說銷售額最高的一次。英國圖書市場監測機構尼爾森圖書觀察(Nielsen BookScan)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個月,恐怖類型的小說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4%。
恐怖小說作家珍·威廉姆斯(Jen Williams)認為,恐怖小說有一種隨現實世界變化而相應起伏的傾向,如同是在黑暗游樂場里為真實世界的“恐怖”立起“一面鏡子”,“我們正處在一個令人動蕩不安的時期——戰爭、氣候變化、疫情,恐怖小說重新獲得了人們的關注,甚至吸引了更多讀者。”

大西洋出版社的編輯喬安娜·李(Joanna Lee)則表示,恐怖小說“本質上是政治性的”。她指出,在不少恐怖小說中,恐怖被用于“直面生活在無法回避的戰爭帶來的漫長陰影下的感覺”,這種類型的小說里“狂野、不安”的要素“表達了難以用其他方式訴說的現實”。將在6月出版一本恐怖小說的作家簡·福萊特(Jane Flett)也認為,近年來全球范圍內恐懼情緒上漲,這也是對“我們經歷了許多創傷性事件的回應”,“當一切如此令人擔憂的時候,依偎在黑暗里能帶來反常的安慰。”
也有出版界人士指出,恐怖類型的小說已經脫離了經典的主題。出版商Verve Books的工作人員薩拉·斯圖爾特-史密斯(Sarah Stewart-Smith)提到,在Tik Tok和Instagram等平臺上流行的恐怖小說帶有明顯的女性主義元素。這說明恐怖類型小說經歷了一場蛻變,已經脫離了斯蒂芬·金等作家創作的“經典恐怖風格”。斯圖爾特-史密斯表示,現在讀者們被“女性憤怒的表達,以及壓抑已久的東西最終爆發”的故事所吸引,而恐怖小說與這些“完美契合”。
03 伍迪·艾倫新片在美上映,在考慮是否還要拍電影
日前,導演伍迪·艾倫在媒體AirMail的采訪中表示,是否還會再拍下一部電影,他目前“持觀望態度”。
艾倫的最新作品《天降幸運》(Coup de Chance)于2023年9月在第80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今年4月這部電影將在美國上映。《天降幸運》是艾倫導演的第五十部作品,是一部以巴黎為背景的法語驚悚片,講述了一位已婚女性與舊情人重逢后,她占有欲極強的丈夫產生了謀殺念頭的故事,該片去年上映時曾受到影評人一致好評。
但在影評人和粉絲們為艾倫歡呼鼓掌的同時,威尼斯電影節外也出現了對他的抵制活動,有抗議者高呼“拒絕強奸文化”,沖進了《天降幸運》首映后的紅毯儀式,并與安保人員發生肢體沖突。

現年88歲的艾倫被指控在1992年性侵了當時7歲養女迪倫·法羅(Dylan Farrow),相關部門對該指控進行了兩次調查,但并未向法院提起正式訴訟。隨著2018年反性騷擾運動的開展,艾倫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盡管他堅稱自己是無辜的,但仍然“遭到了好萊塢的排擠”。此后,包括《一個紐約的雨天》(A Rainy Day in New York)在內的他的多部作品都未能在美國發行。
2023年,艾倫在接受《Variety》專訪時曾表示,由于在美國遭到抵制,《天降幸運》可能是自己的最后一部電影。在前幾日的采訪中,艾倫也表示電影行業早已不是過去的模樣了。他提到,1977年他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安妮·霍爾》(Annie Hall)的上映時間超過了一年,但現在“電影只在影院上映兩周”,“整個行業都發生了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方式并不吸引人。所有制作電影時產生的浪漫都消失了。”
他在2022年就表達過類似的想法。他提到,在流媒體時代,“制作電影的許多刺激都消失了。”同年,一家西班牙報紙報道稱艾倫將專注于寫作而不是拍攝電影,隨后引發了關于他將要退休的一系列傳言——盡管艾倫本人后來否認了退休說法。他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從未說過自己要退休,只是在考慮不拍電影了,“因為拍那些直接或是很快就能進入流媒體平臺的電影并不那么愉快。”
然而,他的制片人萊蒂·阿倫森(Letty Aronson)告訴《紐約時報》,艾倫有一部新電影“正在協商中”,他本人則在“撰寫劇本中”。
參考資料:
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24/apr/08/all-the-romance-of-film-making-is-gone-woody-allen-hints-at-retirement-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