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侯瑞寧
聆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聆達股份,300125.SZ)業績遭變臉,修正后的業績預告顯示,去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超13倍。
4月10日晚間,聆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聆達股份,300125.SZ) 發布2023 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稱,2023年公司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2.49億–2.98億元,同比下降1370%-1660%。該公司年報已延期至4月23日公布。
今年1月30日,聆達股份發布2023年度業績預告曾稱,去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1900萬-3800萬元,同比下降12%-124%。
關于本次修正業績的原因,聆達股份表示,主要是受到下屬子公司金寨嘉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金寨嘉悅)臨時停產而帶來的減值影響。
金寨嘉悅臨時停產后,該公司聘請了資產評估機構對金寨嘉悅的P型設備進行評估。根據初步估值對相關資產計提減值準備2.28億元。
今年3月15日,聆達股份發布《關于子公司臨時停產的提示性公告》(下稱《臨時停產公告》)稱,近期單晶硅電池片市場價格隨著上游原材料的價格出現大幅下降,隨著單晶硅電池片價格的快速下降,金寨嘉悅經營壓力加大。
上述公告表示,加之近年來因金寨嘉悅經營資金籌措未達預期,導致其現有PERC型電池片產線經營性現金流緊張及新建產能TOPCon 生產項目建設進展緩慢。
為減少損失及整體經營風險的角度考慮,金寨嘉悅對其光伏太陽能電池片生產線實施臨時停產,停產時間至2024年4月15日。
聆達股份曾表示,金寨嘉悅臨時全部停產,短期來看,對公司2024年的經營業績會產生較大不利影響,長期來看則有利于避免由于光伏電池片產品短期內價格走低引起的虧損。
天眼查APP顯示,聆達股份成立于2005年12月,于2010年10月上市,注冊資本約為2.65億元。
2020年9月之前,聆達股份的主營業務包括余熱發電、光伏發電、裸眼3D業務;同年10月,聆達股份收購金寨嘉悅后,主業變更為光伏太陽能電池片業務、光伏發電等。
金寨嘉悅成立于2019年1月,注冊資本4億元。目前,金寨嘉悅的收入已是聆達股份營收的主要來源。去年前三季度,金寨嘉悅實現營業收入為7.36億元,占到聆達股份同期營收的96%。
因產能過剩等原因帶來的影響,去年光伏產業鏈價格整體下滑。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測算,去年國內硅料、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端價格的跌幅分別為66.91%(單晶致密料)、48.66%(M10硅片)、55%(P型182電池片)、48.01%(P型182單晶組件)。
金寨嘉悅在售產品為182 mm大尺寸PERC太陽能電池片。
聆達股份公告顯示,去年一季度,金寨嘉悅單晶硅片的價格為4.44元/片,第三季度降至2.54元/片。去年四季度以來,P型電池盈利能力顯著下行。今年一季度,受市場環境變化影響,聆達股份P型產品出現負毛利。
界面新聞梳理聆達股份近年業績報告發現,收購金寨嘉悅以來,該公司一直處于持續虧損狀態。2020-2022年,聆達股份歸母凈虧損分別為5602萬元、7103萬元和1693萬元。
收購金寨嘉悅之前,聆達股份2018年-2019年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669萬元和1613.9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13.88%、同比減少56.01%。
聆達股份跨界光伏產業正在面臨巨大挑戰。
除了金寨嘉臨時停產之外,該公司在3月18日發布公告稱,終止建設銅陵高效光伏電池片產業基地項目。
該項目曾計劃在銅陵獅子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投資約91.5億元建設年產20GW高效光伏電池片產業基地項目。
截至4月11日下午13點55分,聆達股份股價報6.67元,下跌0.45%,市值為17.8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