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Gloria
化妝品行業的裁員行動仍在持續。
近日,據多家外媒報道,國際美妝巨頭Kenvue正在縮減旗下品牌露得清的業務規模,將永久關閉露得清洛杉磯辦事處,這將導致84人被裁員。
針對裁員一事,Kenvue發言人回應媒體稱,關閉辦事處是Kenvue促進增長和改善合作努力的一部分,“影響我們員工的決定絕非易事。”
重組業務 Kenvue裁員超百人
據彭博社報道,隨著Kenvue將業務整合到新澤西州薩米特,露得清將永久關閉其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總部,且將業務遷至新澤西州,此舉將導致84人被裁員。這當中,74名員工將在Kenvue的其他地點獲得工作機會。
另有外媒報道,早在今年2月,露得清就已向加利福尼亞州就業發展部提交了一份通知,表示將于本周五生效,審核84名員工。
作為Kenvue旗下的知名護膚品牌,露得清成立于1954年,產品涵蓋護膚、身體護理、護發、彩妝等領域,在美國可謂家喻戶曉。不過,近期,露得清品牌陷入困境。據外媒報道,最近露得清因供應短缺導致零售商將其產品下架,并用CeraVe和Hero等競爭對手的產品取而代之。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早些時候,Kenvue還解雇了位于新澤西州斯基爾曼(該公司目前總部所在地)的51名員工,并表示公司的其他部分也在進行重組。
有分析認為,Kenvue的裁員之舉或是為了將其所有業務全部轉移到即將全面落成的全球新總部。
有外媒報道,早在去年4月,Kenvue簽訂了位于新澤西州薩米特的一棟新裝修的辦公樓和新建的研發大樓的長期租賃合同。Kenvue在去年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文件中也表示,“竣工后,該場地占地290000平方英尺,且將成為Kenvue新全球公司總部。”
據悉,Kenvue將于2025年開始搬遷至辦公樓,并持續到2026年入住新研發大樓。在此之前,Kenvue將繼續堅守位于新澤西州斯基爾曼的臨時基地。據公開數據,截至去年,Kenvue擁有約22200名員工,其中5400名員工位于北美。
青眼注意到,Kenvue的裁員消息并未對其股價造成太大影響,截至發稿,Kenvue的股價下降約0.98%。
去年全球排名第九 今年預期增長1.0%-3.0%
據公開資料,Kenvue為強生集團剝離出來的消費者健康業務公司。2021年11月,強生宣布拆分消費者健康業務,將其命名為kenvue。2023年5月,Kenvue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
從品牌矩陣來看,Kenvue的實力不容小覷,旗下共有包括露得清、艾惟諾、城野醫生等在內的44個品牌,其中4個品牌的規模超過10億美元,20個品牌的規模超過1.5億美元。
事實上,此次Kenvue裁員舉措從其最新的財報中也可窺得一二。
據Kenvue2023年第四季財報顯示,公司皮膚健康和美容部門的有機銷售額下降了8%,凈銷售額下滑2.7%至3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8億元)。其中,約三個百分點的銷量表現主要是由于美國皮膚健康及美容業務的表現低于預期,以及中國市場的持續疲軟。
無疑,皮膚健康和美容業務給Kenvue帶來了不少的壓力。Kenvue首席執行官Thibaut Mongon在財報中也強調,“作為獨立的Kenvue,我們進入2024年時有明確的戰略優先事項,包括加強美國的計劃、皮膚健康和美容業務。”
另從2023年全年來看,由于皮膚健康與美容業務在北美和亞太地區的表現不太理想,在2023財年,這一板塊有機增長幅度僅為1.8%。
而從市場劃分來看,Kenvue的市場范圍包括北美地區、EMEA地區、拉美地區、亞太地區。其中,北美地區為Kenvue最大銷售市場,2023年,該地區凈銷售額為76.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92億元),有機增長0.4%;亞太地區成唯一下滑市場,凈銷售額為31.0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1億元),有機同比下滑6.5%,這主要是由于中國市場的疲軟。
從全球排名來看,據青眼號外統計,2023年,Kenvue皮膚健康與美容、兒童護理板塊的銷售額共計414億元,在全球化妝品十強企業中位列第九,而2020年、2021年排名分別為第六、第四,降幅較為明顯。
▍來源:青眼號外
對于今年的業績,Kenvue信心十足。在財報中,Kenvue表示,預計2024年凈銷售額增長將在1.0%至3.0%之間,全年有機增長將在2.0%至4.0%之間,隨著上一年的緩和及2024年戰略重點的影響的顯現,有機增長將逐年改善。
Kenvue首席財務官Paul Ruh也表示:“運營模式優化舉措將在今年下半年產生影響。雖然對計劃充滿信心,但我們的指導謹慎地反映了宏觀背景持續下降的可能性,以及季節性業務中出現未知因素的可能性。”
美妝企業掀“裁員潮”
事實上,此次Kenvue的超百人裁員僅是今年開年化妝品行業涌現的裁員潮中的一角。邁入2024年,多家化妝品巨頭相繼掀起“裁員潮”。
據青眼號外此前梳理發現,今年開年以來,已有雅詩蘭黛、資生堂、巴斯夫、美國高端護膚品牌Matter of Fact、聯合利華等10余家美妝企業陸續宣布裁員,覆蓋面從零售終端到品牌,再到上游原料公司(詳情見青眼號外文章《化妝品行業裁員潮來了!》)。
▍來源:青眼號外
這當中,聯合利華的裁員規模達到了近五年最大。今年3月,聯合利華集團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7500人,約占其全球員工總數的5.9%。
而在今年2月,雅詩蘭黛就表示將裁員3%-5%,這意味著這家美妝巨頭將至少裁員1800人以上;而2月底,資生堂也宣布將為日本1500名員工提供“提前退休”方案以降低成本等。
大裁員背后,映射的是各企業面臨的業績壓力。從財報來看,2023年聯合利華總營業額為59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641億元),同比下滑0.8%;雅詩蘭黛集團在2024財年第二季度,銷售額、凈利潤雙雙下滑;資生堂集團去年凈利潤則下滑近40%。
多位化妝品資深行業人士也向青眼表示,“受全球經濟周期低迷的影響,各美妝集團的銷售收入受影響,因此出臺控制成本的各種措施,以達到利潤目標或經營目標。”
某種程度上說,裁員也是企業為了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的一步重棋。聯合利華即表示,將聚焦品牌、研發上的技術投資,打造一個更精簡、更負責任的組織,以進一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推動企業增長。
此外,雅詩蘭黛也表示,裁員重組措施有助于企業實現利潤恢復計劃,這將有助于賦能中國團隊,更好地順應中國市場的發展狀況;資生堂集團也表示,公司將徹底集中在具有高增長潛力和盈利能力的品牌、產品和接觸點上。
“裁員潮需要辯證看待。”有行業人士也指出,從某種程度上看,裁員是為了迎合市場趨勢做出改變的必要舉措。如今,市場大環境不明朗,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美妝企業需要對其價值鏈和生產經營模式做出調整和優化,人員精簡即為其中之一。
顯而易見的是,進入2024年,化妝品巨頭均開啟了通過裁員、調整組織架構等舉措來實現“降本增效”,在當下美妝市場轉型的關鍵期,只有彈藥充足,做好準備的美妝企業,才能實現更長遠的發展。
注:文內匯率均按實時匯率換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