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節點財經 零度
3月末,來自全國各地的加盟商、供應商齊赴北京,參與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的 2024 年度伙伴大會。這是零食很忙和趙一鳴零食合并后,首次舉辦活動。
零食很忙創始人兼 CEO 晏周在現場公布,目前集團全國門店數已突破7500家,總營收超 200 億;合并后集團在數字化、供應鏈和產品方面已全面打通,將以萬店規模為目標不斷擴張。
看上去強強聯合的背后,是零食行業當前正在面臨的巨大挑戰。
去年開始,先是良品鋪子官宣大規模降價,緊接著三只松鼠創始人發朋友圈回應,此后,零食很忙宣布與趙一鳴合并,良品鋪子狀告張趙一鳴零食......短短幾日,零食行業紛紛擾擾。歸根結底,還是零食行業進入了“加量不加價”的狀態,從而引發了一場行業競爭的割據戰。
節點財經不完全統計,至今為止,全國開店20家以上的零食量販店品牌超過40個,門店總數接近1.5萬家。
與此同時,頭部品牌紛紛開始加速跑馬圈地。據零食很忙公共關系經理易禮鈞介紹,2023年,零食很忙在短短四個月時間內,就新增了1000家門店;數據顯示,“趙一鳴”在七八個月時間內開出了2000家店。
零食量販店品牌層出不窮,正在加速競爭的同時,給傳統零食品牌帶來沖擊。
01 南北格局:兩個80后賣零食,年入超百億
年初,節點財經到汕頭發現,路邊每隔幾百米就能見到趙一鳴零食的身影,不僅是趙一鳴零食,最近幾年,零食品牌正在大規模的拓店。
零食賽道似乎開始覺醒。一級市場的投資人率先捕捉到了這一變化,開始在市場上遍尋那些短期內有快速拓店能力的企業進行投資。作為消費品層出不窮的大省,湖南跑出了一家叫零食很忙的企業。2017年,零食很忙在雨花區成立,以湖南市場為中心,短短數年內便發展為全國量販零食賽道的領頭雁,也成為長沙新消費的一張名片。
時間走到2021年,在一眾奶茶、烘培賽道中,零食很忙宣布完成2.4億元A輪融資,由紅杉中國與高榕資本聯合領投,啟承資本與明越資本跟投,投后估值達到了25億。
自此,零食很忙開啟了高速擴張模式。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0月,零食很忙的全國門店已超4000家,營業額超百億,而2022年底這一數字為2000家,全國門店零售營業額達64.45億元。
另一邊,零食很忙成立2年后,一家叫趙一鳴零食的企業出發,并將自我定位為“零食屆的蜜雪冰城”,讓消費者買到性價比最高的零食。成立第二年,趙一鳴零食全面開放加盟,這一戰略使其在2022年底時,實現營收12.15億元,全國門店總數突破700家。到了2023年,趙一鳴零食門店數量超過2500家。
投資人隨之蜂擁而至,2023年4月,趙一鳴零食完成了由黑蟻資本領投、良品鋪子跟投的1.5億元A輪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兩個項目的創始人都是80后,憑借加盟模式和低價,他們正在創造一個百億生意。一個駐扎北方,一個偏居西南,零食行業開始醞釀起一場降價拉鋸戰。
02 競爭:合并為了南北通吃?
為了追求更多的市場份額,零食很忙和趙一鳴零食曾大肆競爭,不斷上演價格戰,并在廣西廣東等區域瘋狂跑馬圈地,門店一家接一家,幾乎有零食很忙的地方就有趙一鳴零食。
節點財經不完全統計,2022年全國零食折扣店數在8000-10000家之間,大約300億規模。預計2023年底,會達到2.2萬-2.5萬家,銷售規模將達到700-800億元,同比增超兩倍。
這樣的競爭格局下,用低價拼刺刀顯然無法維持下去。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價格戰最后的解決方案似乎總是合并,以往互聯網行業第一第二名合并的戲碼,如今繼續在消費行業上演。節點財經看來,滴滴和快的案例不斷驗證一個道理,價格戰是不可持續的。在激烈的競爭格局下,合并往往是一種優勢資源的絕殺。
隨著合并的到來,兩家門店數量相加近7000家,一個零食巨無霸正式誕生。
節點財經看來,“低價”是量販零食店最大的競爭力,而低價的本質是對產業鏈的重塑。
量販零食的核心模式是將以往大賣場中的中轉與經銷商環節通通砍掉,直接與廠商談價,省去上架費、陳列費以及物流周轉等成本,通過反向重塑產業鏈,將價格打下來。
比如一般的傳統渠道零食售價較出廠價要高出100%,而零食量販的加價程度一般只有30%左右。
趙一鳴零食和零食很忙的合并,不僅更能確保原料的穩定供應及產品品質,也將擁有更多的議價權。更值得關注的是,在北方市場,趙一鳴零食更具優勢,而西南市場則是零食很忙的陣地,通過強強聯合,在區域整合上實現協同的同時,也締造了一個超級零食巨無霸的誕生。
03 隱憂:增收不增利,行業競爭進入“加量不加價”時代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零食巨無霸誕生之際,曾投資趙一鳴零食并實現退出的良品鋪子稱前者刻意隱瞞公司重大事項,損害小股東知情權,已經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據良品鋪子稱,在“廣源聚億”轉讓股權僅過22天,趙一鳴零食和“零食很忙”就對外發布“合并”聲明。
一旦良品勝訴,趙一鳴零食和零食很忙的上市日期將變得遙遙無期,無論是零食很忙還是趙一鳴零食的投資人,可能會要求公司用現金回購股份,這將會對公司現金流造成壓力,甚至導致燒錢補貼的突然中斷。
這對仍在通過低價打市場的趙一鳴零食而言,絕非好消息。
節點財經不完全統計,去年前三季度,良品鋪子、三只松鼠、來伊份均出現營收同比下降,降幅分別為14.33%、14.07%、7.61%;凈利潤方面,良品鋪子同比減少33.43%,洽洽食品同比減少19.28%,來伊份同比減少93.57%。
傳統零食行業面臨更大的挑戰。
意識到環境變化的良品鋪子,推出了“17年來最大規模降價”:針對門店在售300余款產品會員價平均降價22%,最高降幅達45%。對此,業內一時掀起“軒然大波”。
其新任董事長、總經理楊銀芬更直言,“擺在我們面前的已經不是活得困難的問題,而是活不活得下去的問題”“不變,我們真的有可能失去在牌桌上的資格”。兩句話,就將零食行業面臨的緊急局勢展于人前。
根據艾媒咨詢數據,2022年中國零食市場規模達1.2萬億元,未來幾年將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但在行業大幅發展的同時,競爭也在加劇。
節點看來,隨著競爭帶來的整合加速,零食行業逐步進入下半場,競爭關鍵因素有亮點:
其一、轉向效率提升,對供應鏈、加盟商及公司內部管理能力突出的連鎖品牌將通過效率提升最終勝出。
這一背景下,休閑零食銷售渠道也成為各大資本加速布局的對象,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都已在量販零食賽道做作出布局。比如,去年9月,萬辰集團將旗下陸小饞、吖滴吖滴、好想來、來優品四大品牌合并為“好想來”。 截至2024年1月,好想來品牌體系內已開門店總數也突破了6000家。
其二、關注利潤率。
不同于跑馬圈地的掠奪市場時期,當前,如何提升利潤,避免增收不增利的問題,才是零食品牌的核心問題。
比如,良品鋪子決定要打一場硬仗,官宣“降價不降質”,重新回歸“大家的鋪子”,與主打低價的量販零食企業短兵相接。
有加盟商曾表示,現在的生意越來越難做,因為市場上出現太多零食品牌,趙一鳴、好想來、良品鋪子、來伊份等零食店紛紛出發,越開越密集的店鋪,讓每一家店鋪的毛利率都在下滑。這樣一來,加盟商的回本變得遙遙無期,門店陷入進一步的惡性競爭中。
如何讓加盟商邊跑邊賺錢,是零食很忙們需要平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