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慧
界面新聞實習記者 | 劉娟
七部門聯合印發《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
4月9日,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工業大省大市和重點園區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重點行業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創新產品加快推廣應用,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高。
生態環境部公布新版《排污許可管理辦法》
4月8日,生態環境部官網發布通知,《排污許可管理辦法》已于2023年12月25日由生態環境部審議通過,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辦法》包含總則、排污許可證和排污登記表內容、申請與審批、排污管理、監督檢查、附則6個部分,46條細則。
寧德時代發布儲能新品天恒儲能系統
4月9日,寧德時代(300750.SZ)舉行儲能新品發布會,官宣天恒儲能系統。該系統可實現五年容量零衰減、可量產、可交付。寧德時代儲能技術中心負責人表示,儲能是寧德時代重要的業務板塊,產品穩定及高質量運行,是儲能行業發展的基石。要以開放式合作創新,構建開放包容的儲能技術生態圈。
全球首臺300兆瓦級壓氣儲能電站并網發電
4月9日,中國能建(601868.SH)官微發布消息,湖北應城300兆瓦級壓氣儲能電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網一次成功。
該項目采用中國能建自主研發的壓氣儲能系統解決方案,是全球首座并網發電的300兆瓦級壓氣儲能電站。電站建設周期兩年左右,實現了項目關鍵技術裝備100%國產化,項目每天可蓄能8小時,全年儲氣量19億標準立方米,發電約5億千瓦時。
全球首制,大連造船7500立方米液態二氧化碳運輸船出塢
4月9日,國資委網站發布,近日,中國船舶大連造船為挪威北極光公司建造的全球首制7500立方米液態二氧化碳運輸船1號船、2號船出塢。該船型總長約130米,型寬21.2米,結構吃水8米,由大連造船自主設計完成,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該船出塢正式交付后,將應用于歐洲二氧化碳捕捉及儲存計劃,收集歐洲工業產生的二氧化碳,運至挪威西海岸地區二氧化碳接收端碼頭加以處理后,注入海底地下2600米永久封存。作為目前全球首個專業服務于海洋碳運輸與封存的船舶,該型船將為全球解決陸地二氧化碳排放的模式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
浙江實現全省新能源運行情況動態監測
4月9日,新華網消息,“浙江省新能源e平臺”已于昨日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全量接入浙江省風、光、水、生物質能等全品類新能源數據,能夠動態監測全省新能源裝機發電情況,分析全省各品類新能源運行趨勢。工作人員只需在平臺界面輕點運行監測模塊中對應的新能源電站名稱,即可獲取其“身份信息”及運行數據。
歐盟批準斯洛伐克補貼企業建設電動汽車工廠
4月9日,新華社消息,歐盟委員會8日批準斯洛伐克一項總額為2.67億歐元的國家援助計劃,支持沃爾沃汽車公司在斯洛伐克東部科希策附近新建一家電動乘用車工廠。
中國廣核一季度總發電量同比上升0.39%
4月9日,中國廣核(003816.SZ)發布公告,今年1-3月,其運營管理的核電機組總發電量約為550.8億千瓦時,較去年同期上升0.39%??偵暇W電量約為518.14億千瓦時,較去年同期上升1.83%。
內蒙古發布第一批電網側獨立儲能示范項目名單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印發《第一批電網側獨立新型儲能電站示范項清單》,納入內蒙古第一批電網側獨立新型儲能電站示范項目清單的共19個項目,總規模1.87/7.56 GWh ,總投資約111億元。
2024年計劃投產161萬千瓦,2025年計劃投產26萬千瓦。單一技術路線儲能項目12個,混合儲能項目7個 ,鋰離子電池儲能147.25萬千瓦,壓縮空氣儲能26萬千瓦,鈉離子電池儲能10.75萬千瓦,液流電池儲能3萬千瓦;其中,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等電化學儲能應于2024年建成投產 。
可再生氫、氨和綠色鋼鐵生產商將免費獲得歐盟碳信用額度
4月9日,國家電投官網援引歐盟委員會等資訊發布,歐盟官方期刊上周四公布新規,可再生氫、綠色氫衍生鋼鐵和綠色氨的生產商將很快有資格獲得歐盟碳交易機制下的免費配額。
因此,從2025年起,脫碳氫和鋼鐵生產商可以申請并出售這些信用額度——增加了新的收入來源,平衡了工業競爭環境 。根據綠色氫貿易機構可再生氫聯盟(RHC)的說法,激勵了綠色氫項目的最終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