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財經 張汀雯
近年來,由于宜春地區鋰礦品位低,疊加炒鋰亂象等,導致該地區的鋰渣量迅速增加,鋰渣消納成為難題。
4月2日,贛鋒鋰業(002460.SZ)技術中心總經理彭愛平在2024年中國(南昌)鋰業大會暨第九屆鋰資源發展論壇上表示,當前鋰冶煉渣在處理過程中存在市場用量小、難以消納,價值低、銷售半徑小,無相關應用標準、難以大宗化應用,部分有害元素無害化難,鐵(Fe)、鈣(Ca)、硫(S)等元素高值化應用難等問題。
此前,宜春相關鋰企在處理鋰渣過程中存在較多違法違規行為,經過一年多的環保整頓,相關企業已完成整改,而當地政府也正在推動鋰渣消納場的建設,加快技術攻關化解鋰渣處理和應用難題。
在攻克鋰渣處理相關技術的同時,新的應用場景也成為上市公司研究的方向。天齊鋰業(002466.SZ)可從鋰渣中獲得硅鋁微粉,贛鋒鋰業也曾探索鋰渣制貓砂的工藝研究及產業化應用。
“亞洲鋰都”求解鋰渣處理難題
鋰云母礦的品位天然較低,宜春地區鋰礦主要以鋰云母為主,少數地方為鋰輝石,該地區鋰礦品位多數低于最低工業品位。因原礦品位低,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長石粉和鋰渣,鋰渣中還富含一些其他金屬。
在鋰云母提鋰環節,假設70%利用宜春本地含鋰瓷土生產,30%利用外地鋰云母精礦生產,每生產1噸碳酸鋰產生鋰渣30噸;若2030年宜春實現碳酸鋰產能70萬噸的目標,將產生長石粉和鋰渣7000萬噸和2100萬噸。
此前,宜春相關鋰企在處理鋰渣過程中存在較多違法違規行為。
據《宜春市第二輪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進展情況》(以下簡稱“《整改進展》”),此前宜春市部分鋰電企業雨污分流不徹底,選礦尾渣、冶煉鋰渣貯存管理不規范,存在較大生態環境風險隱患。
例如,宜豐縣相關企業有的將大量尾渣暫存廠區,部分露天堆放,大量淋溶水未有效收集處理;有的擅自將含鉈污泥、氟化鈣等產物返回拌料,2021年跨省轉出利用8萬噸鋰渣未執行備案手續。
奉新縣相關企業則未核實處理單位主體資格和技術能力,擅自將大量鋰渣交給貿易公司處理,2021年10月建設廢水除鉈工藝以來,含鉈污泥去向不明,廢水除鉈裝置未正常運行,外排污水個別指標濃度超標3.7倍。
對此,奉新縣已督促該企業完善含鉈污泥管理臺賬,做到規范化管理;督促企業加強除鉈裝置的日常管理,確保廢水除鉈設施正常運行,并做好運行記錄。宜春市生態環境局已對全市碳酸鋰生產企業開展含鉈污泥處置情況專項排查整治。
此外,宜春市已出臺《宜春市含鋰瓷土礦尾砂尾泥鋰渣綜合利用實施意見》、已印發《宜春市涉鋰電主要行業生態環境監管標準(試行)》,明確5大涉鋰電行業企業以及相關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監管標準。
截至《整改進展》發布日,宜春相關縣市區共119家企業需安裝廢水、雨水排口氟化物和鉈的在線監測設備,除高安1家企業退出外,其余118家企業已完成安裝。
除了集中整治鋰渣處理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由于鋰渣消納能力嚴重不足,為避免鋰渣處理成為“亞洲鋰都”發展的掣肘,宜春市正推動鋰渣消納場的建設。
宜春市政府出臺的《宜春市鋰電新能源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3-2030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顯示,當地正推動在宜豐、奉新、萬載、袁州、高安等鋰渣產出集中區規劃建設符合有關標準、規模相當的鋰渣消納場;其中,宜豐縣鋰渣堆場一期在今年1月基本完工。
宜春市工信局2024年工作計劃也指出,要加快技術攻關,制定出臺尾砂、尾泥、鋰渣處置科研攻關及應用標準化推進工作實施方案;做好長石粉、尾泥、鋰渣綜合治理工作,編制《宜春市鋰渣建材化利用中長期規劃》,組織選礦行業與陶瓷行業的產銷對接會,督促加快建設鋰渣消納場。
“鋰渣消納問題關系整個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我們正全力攻堅長石粉、尾泥、鋰渣無害化處理,推動鋰渣、長石粉在高端陶瓷、光伏玻璃、裝配式建筑、高端建材等行業領域有效應用”,今年3月,宜春市委書記嚴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上市公司打響技術研發競賽
上市公司中,國軒高科(002074.SZ)、盛新鋰能(002240.SZ)均有布局鋰渣處理相關業務并成立子公司。
國軒高科控股子公司宜豐國軒鋰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宜豐鋰業”),成立于2021年,注冊資本6.00億元,經營范圍包括鋰礦尾泥及碳酸鋰尾渣處理及利用。
2022年處于虧損狀態的宜豐鋰業,在2023年前三季度扭虧為盈,截至2023年9月30日,其總資產13.24億元,總負債8.24億元。
盛新鋰能全資子公司四川致遠鋰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致遠鋰業”)經營范圍亦包括生產、加工、研發、銷售鋰渣。
2023年1至9月,致遠鋰業實現營收52.87億元,凈利潤3.44億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致遠鋰業資產總額為49.91億元,負債總額為25.38億元。
沖刺IPO的容匯鋰業旗下也有從事鋰輝石型硅鋁粉(鋰礦渣)的生產、銷售的子公司——宜昌容匯鋰電新材料有限公司。
除此以外,科力遠(600478.SH)、金石資源(603505.SH)和沖刺IPO的新明珠集團、九嶺鋰業均在攻克鋰渣處理相關的技術難題,提高浸出率、回收率等。
2023年11月,金石資源稱開展了國內外鋰輝石浮選試驗研究,在實驗室階段工藝技術可比常規工藝技術提高氧化鋰回收率大約10個百分點以上;并對碳酸鋰鋰渣進行了探索性實驗室試驗研究,初步試驗結果有望有突破。不過,上述研究僅在實驗室階段,尚未到工業化階段。
江西本地企業九嶺鋰業曾在招股書中披露,公司正從事鋰云母提鋰尾渣綜合開發利用及研究,研發階段為中試。此外,九嶺鋰業還與高等院校合作研發相關項目。
九嶺鋰業與江西理工大學合作研發鋰云母制碳酸鋰工藝中銣銫鹽綜合利用研究,通過對提鋰尾渣中銣銫進行提取,制備出合格的銣鹽和銫鹽,并達成合格回收率;與德州學院合作研發鋰渣聚物水泥等系列微碳建材技術開發,則是將尾渣進行一系列的改性,將鋰云母提鋰尾渣綜合利用,制作成可用于建筑中的混凝土制品和微彈內槽砌塊等。
今年1月,科力遠表示,正研發新的碳酸鋰提煉工藝技術,預期該技術產業化應用后,鋰云母精礦冶煉過程鋰的浸出率提高8%以上;新工藝預計每萬噸碳酸鋰的渣量將減少50%以上。
其次,科力遠還在碳酸鋰冶煉工藝上提出“改良硫酸法”,在生產過程中實現提鋰尾渣的大幅降低和鋰的綜合提出率的提升,該技術正處于中試籌備階段,預計2024年年中能完成中試。
此前,科力遠在湖南郴州高新區投資7800萬元建設鋰云母綠色提鋰中試項目,原預計3月竣工并運行,有望實現鋰回收率由70%提升到90%、鋰渣減量50%。
3月27日,接近科力遠相關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目前(竣工)時間稍微有延后。
新明珠集團的研發則進入產業化試驗階段,2023年6月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其正在研發鋰礦廢渣在建筑陶瓷中應用的項目。
新明珠集團表示,通過調整配方和改進工藝,結合對鋰礦廢渣分析,可以作為陶瓷原料使用,同時利用鋰渣中0.1%-0.3%的氧化鋰進一步降低陶瓷產品的燒成溫度,實現陶瓷配方中高比例鋰礦廢渣的摻兌,達到消納廢渣和降低陶瓷磚成本的目的。
布局鋰渣處理的企業除了自行研發技術,以提升鋰渣處理效率或拓寬鋰渣處理途徑,還有通過收購、合作等方式來“下注”,如金圓股份(000546.SZ)、威領股份(002667.SZ)等。
金圓股份子公司金圓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圓新材料”)與吳浩于2022年9月簽署了合作協議,共同合作開發鋰渣提鋰及高價值綜合處理項目。
今年2月2日,金圓股份再次公告,鑒于吳浩團隊指定的江蘇九盛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盛峰科技”)已在試驗現場進行了鋰渣提鋰工業試驗,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金圓股份擬就開發鋰渣提鋰及高價值綜合處理項目深化合作,與九盛峰科技、張建盛共同在江西省上饒市設立江西金圓鋰業有限公司(擬定名)。
威領股份近年來通過收購江西金輝再生資源股份有限公司(現已更名為:江西領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領輝科技”)開展鋰云母選礦業務,并籌建碳酸鋰生產線。
領輝科技在研技術中有一種尾礦廢渣里的殘留鋰云母提取工藝研發及應用,處于分析、研究、論證階段,擬達到目標為實現鋰金屬回收率65%,鋰品位2.0%;云母水分23%;浮選藥劑成本控制在15元/噸原礦。
2023年7月,威領股份擬通過向自然人熊晟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其持有的領輝科技剩余30%股權,交易作價為1.65億元。交易完成后,領輝科技將成為威領股份全資子公司。
探索鋰渣新應用
當前,鋰渣主要用于水泥、混凝土和燒結磚等建材行業,還處在應用試驗和應用標準制定階段,宜春的消納能力有限。
上述《規劃》指出,科學處置、綜合利用鋰渣已成為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鋰渣應用方面,不少上市公司也在探索并加以實踐。
其中,永興材料(002756.SZ)擁有“一種鋰渣激發鋼渣活性生產高活性礦物摻合料的方法”專利和“一種鋰渣生產早強水泥的方法”專利。
據公告顯示,永興材料已投產的電池級碳酸鋰項目產生的浸出渣(鋰渣粉)對外銷售用于加工成水泥摻合料、環保型吸水磚、環保型發泡磚等建材產品等,2020-2021年累計利用率為99.50%,基本實現了對浸出渣(鋰渣粉)的綜合利用。同時,永興材料還與江西省建筑材料工業科學研究設計院共同研發,進一步拓展浸出渣(鋰渣粉)在混凝土、砂漿等建材中的應用。
藍島環保(834335.NQ)則擁有一種高性能復合早強超細粉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的專利,將高爐礦渣、粉煤灰、爐渣、脫硫石膏、鋼、錳、鋰渣等工業固體廢棄物在活性激發劑的作用下通過粉磨加工工藝超細化處理,制備得到高性能復合早強超細粉。
該發明制備的復合早強超細粉能夠等量替代20%~50%的水泥或混凝土,可以保持水泥或混凝土3天、28天強度不下降或略有上升;可以將粉煤灰等固體廢棄物摻量提升到30%~50%,可起到廢棄物利用、減輕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增加經濟收益的目的。
除了陶瓷、建材等常規方向,鋰渣還能用來做什么?對此,有公司提出了新的應用方向。
天齊鋰業可從鋰渣中獲得硅鋁微粉。2022年10月,天齊鋰業全資孫公司天齊新鋰新材料(鹽亭)有限公司成立,主要從事大宗工業固廢(鋰渣)的資源化綜合再利用,加工生產優質非金屬新材料——硅鋁微粉,現已擁有全球第一條自主知識產權年產3萬噸的硅鋁微粉生產線。
天齊鋰業在2023年中報中曾表示,從技術端助力張家港65畝地鋰渣高值化綜合利用制備硅鋁微粉項目建設,同時推動并完成鋰渣高值化綜合利用鉭鈮回收研究工作,最終獲得硅鋁微粉和鉭鈮精礦兩種產品,為推動行業鋰輝石冶煉渣高值化利用起到示范性作用。
此外,天齊鋰業也與相關高校開展“鋰渣高值化分級分質綜合利用”,探索鋰渣資源化利用新路徑,開發下游市場新產品,為大規模固廢資源化消納提供新方向。
除了以上工業用途,贛鋒鋰業此前提出過一個消費類別的方向,即鋰渣制貓砂的工藝研究及產業化應用。
贛鋒鋰業在2021年、2022年連續兩年的年報中曾提及“鋰冶煉渣高值化利用制貓砂工藝研究及產業化應用”,擬達到產業化應用的目標。贛鋒鋰業預計將建立以鋰輝石提鋰廢渣加工貓砂中試生產線,并開展產品市場推廣。
但2023年贛鋒鋰業年報中,該項研究“消失”了。3月29日,贛鋒鋰業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時代財經,該項研究在技術實現方面沒問題,但由于貓砂選擇較多,價格便宜,鋰渣制品競爭力不夠,市場應用前景不好,因此換了研究方向。
宜春提出了到2030年實現鋰電新能源產業規模3400億元的目標,若2030年實現碳酸鋰產能70萬噸,則將產生超2000萬噸鋰渣。對于打造“亞洲鋰都”的宜春而言,鋰渣處理問題是繞不過的考驗,還需要政府、企業和相關從業者共同努力,交出一份實現經濟發展與綠色發展的雙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