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子象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當地時間2024年4月8日早上,伊拉克民兵武裝“伊斯蘭抵抗運動”在Telegram發布聲明,宣布對以色列基地進行了三次打擊行動,無人機襲擊了戈蘭高地和以色列南部的三個軍事基地。
該組織表示,新行動旨在“支持加沙人民,并回應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平民的屠殺”,并稱只要以色列在加沙的種族滅絕繼續下去,他們就會繼續實施報復行動。以色列方面尚未立即對最新襲擊發表評論。
與此同時,其他戰線上的親伊朗武裝也繼續襲擊以色列。據新華社,也門胡塞武裝發言人7日發表聲明說,過去72小時,胡塞武裝針對英國和以色列的商船以及美國軍艦發動了多次襲擊。但他未透露襲擊的具體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輿論近日關注另一條新戰線的可能。多家美媒稱,以色列東部鄰國約旦近日抗議活動不斷,令西方擔心約旦倒向伊朗,進而在更大范圍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約旦的戰略位置重要,它與以色列東部共享較長的邊界線,便于打擊以色列目標。目前,親伊朗武裝維持的戰線僅在北部的黎巴嫩邊界,以及東北部一小部分接壤的敘利亞邊界。另外,約旦還是美國的重要軍事基地,3000名美軍駐扎在這里。
以色列襲擊伊朗使館后,伊拉克民兵組織明確表示,計劃開辟約旦戰線。4月6日,伊朗半官方通訊社ISNA報道稱,伊拉克另一民兵組織“真主黨旅”表示,已準備好武裝約旦的1.2萬名“伊斯蘭抵抗運動”戰士,為其提供輕中型武器、反裝甲武器、先進導彈以及數百萬噸炸藥和彈藥,他們相信這條戰線將對以色列造成更大打擊。
自本月初,以色列襲擊伊朗駐敘利亞使館、造成7名伊朗軍官死亡后,中東局勢驟緊。外界擔心伊朗的報復行動,可能將沖突擴大化。伊朗已經誓言報復,美國以色列軍隊也都嚴陣以待。不過,西方分析人士認為,從伊朗高層迄今的表態來看,伊朗“不與以色列直接沖突”的長期戰略或將持續下去,可能繼續通過各親伊朗武裝的外圍襲擊進行報復。
自本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抵抗力量”或“抵抗軸心”(CTP-ISW)武裝力量同步策應哈馬斯,在多地襲擊以色列目標。不過,迄今行動在可控范圍,沒有引發與以色列的全面戰爭。
“抵抗力量”是由分布在中東多國的什葉派非政府武裝組成的聯盟,他們擁有共同目標,即反對“以色列的猶太復國主義”,以及削弱并最終驅逐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哈馬斯、也門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和伊拉克的多個民兵武裝均是這一聯盟成員。
西方認為伊朗是聯盟的領導者,它向這些組織提供不同程度的財政、軍事和政治支持,以換取對其行動的一定程度的影響或控制力。不過,伊朗官方一直強調這些武裝團體自己作出決定并獨立行動。2023年10月底,在接受CNN采訪時,伊朗外交部長阿卜杜拉希安表示,沒有任何組織聽從德黑蘭的命令,“伊朗在中東地區沒有代理人”。
除了外圍復仇,以色列方面還認為,伊朗可能在網絡空間進行報復。以色列網絡政策研究所的塔爾·帕維爾(Tal Pavel)告訴英國廣播公司,“不排除伊朗可能發動網絡空間戰”,可能的手段包括對信息技術進行網絡攻擊,癱瘓、竊取、泄露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