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2024年還有2天的時間,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安全總裁丁珂出人意料地宣布退休。作為服役20年的“老鵝”,丁珂可以說是“騰訊安全”的奠基人,招攬了TK、吳石等諸多頂級網絡安全技術大牛,還組建了國內首個安全聯合實驗室、騰訊安全的技術體系。
而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支專業隊伍和騰訊業務的試驗田,丁珂帶領之下,中國的網絡安全技術不僅在開始發展成熟,還站上了世界舞臺,在一系列頂級國際安全技術賽事上,冠軍的位置上有了中國技術大牛們的身影。進而,這些世界級的領先技術,又催動著中國安全網絡產業邁向加速度。
英雄謝幕。丁珂的退休,開啟了第一代網絡安全技術大牛們們的謝幕浪潮。但更意味著,網絡安全這項過去被認為“高光”的、決定著企業發展天花板的關鍵技術,已經從高速發展期,步入了成熟階段,即便丁珂退休離任,也完全不影響技術的迭代、行業競爭的格局。
1979年,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在麥金塔電腦上采用了圖形用戶界面技術以及鼠標,個人電腦時代正式開啟。之后,伴隨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安全的需求和技術發展也進入爆發階段。比計算機、互聯網更早,1955年,打印機產業先驅施樂推出了“第一臺完全自動化的靜電印刷機”。數十年時間過去,網絡安全領域已經足夠成熟,誕生了諸多引領行業發展的上市公司,以至于已經不再需要跌宕起伏的英雄敘事。
相反,打印機產業的信息安全建設卻才剛剛起步,更遑論英雄人物,或者是明星企業。究其原因,在于需求被忽視,安全隱患被掩蓋在水面之下,用戶只知道電腦、手機等設備需要保護信息安全,卻不知,打印機同樣存在諸多安全隱患,且因為用戶安全意識缺位、系統封閉性等問題,打印機的信息安全問題更為隱蔽、更加難以防控。
伴隨著“信創”市場需求的興起,打印機產業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的問題,被暴露到了聚光燈之下。這背后,行業技術發展之外,龍頭企業培育、供應鏈生態完善,甚至是用戶安全使用意識的強化,同樣重要。
隱患:信創需求爆發背后的安全意識缺位
信創的目標和應用體系從確立之初便非常明確。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簡稱“信創”,其本質是實現中國信息化產業的自主可控。當下,信創已經形成了“2+8+N”的應用體系。國內激光打印機國產替代的進度,可以說和信創“2+8+N”節奏一致,正處在需求集中爆發的前夜。
理想很豐滿,但供需兩端的現實卻未能完全匹配。鮮為人知的是,在信息安全防護各個環節當中,打印機是用戶意識極易忽視的一環。
最直觀的是,打印機是被辦公電腦充分信任的輸入輸出設備,它不僅會直接處理機密的打印和復印資料,也可以通過安裝在電腦、平板或手機中的程序搜集用戶的敏感信息。
換句話說,如果一臺不可信的打印機的漏洞或預設的后門被知悉和利用,這臺打印機當中存儲的信息就可以被竊取。這可能帶來的結果是,懷有惡意的用戶有機會將打印機當作連接不同電腦的跳板,利用它來突破網管限制,竊取其他電腦中的信息或實施針對性的攻擊。
與此同時,打印機都裝有閃存,一些高端產品(如復印機)通常還裝有大容量硬盤,因此成為了事實上可主動搜集用戶信息的網絡存儲服務器。
耗材同樣也存有信息安全的隱患。大多數打印機的耗材都帶有芯片,存儲著信息數據,這些帶有存儲功能的芯片,就好比是由外部廠商插在打印機上的U盤,惡意竊密者可以利用它把用戶的敏感信息帶出去,也可以通過它將惡意的代碼(比如木馬病毒等)帶進辦公系統。除此之外,打印紙張上還可以用不易見的水印技術,也就是“隱寫技術”,來竊取機密信息。
就好比休眠于人類肌體中的癌細胞,這些連接在辦公網絡中的不可信的打印機,隨時可能被激活,引發網絡癱瘓、文件刪除、系統崩潰等巨大的風險,如果沒有足夠的安全意識,風險隨時可能爆發。
現狀:中國打印機產業有望彎道超車
如果回看打印機產業本身的發展,當下的中國打印機產業,正類似于10年前的移動互聯網產業,正在從Copy to China,邁向Copy from China的關鍵階段。
除了"新四大發明"之外——高鐵、網購、掃描支付、共享單車,更多的中國品牌和企業,以全新的模式和全球競爭力,進入國際視野,比如字節跳動旗下的TikTok、快時尚跨境電商SheIn等;騰訊旗下的產品微信,同樣是誕生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品,也被馬斯克等美國企業家奉為圭臬。
2012年被認為是中國移動互聯網元年,距離中國打印機廠商首次突破技術壁壘,剛剛過去2年時間——2010年,國內第一臺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奔圖”激光打印機正式發布。自主技術突圍之后,中國打印機開啟了艱難曲折,但充滿希望的產業化、品牌化發展之路,并且走向全球競爭的國際大舞臺。此后,奔圖不僅攻克了打印機的主控芯片和主控程序,以及激光掃描成像處理芯片等激光打印機核心技術,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打印機專利體系。以“奔圖”和其母公司“納思達”為核心,中國打印機產業的供應鏈也隨之逐步搭建完善。

時至今日,放眼全球,擁有打印機核心技術的國家只有美國、日本和中國三個國家,真正完整掌握打印機核心技術和制造能力的激光打印機品牌廠商也僅有10家。
在供應鏈初具雛形、關鍵技術逐步突破的當下,中國打印機產業也有機會贏來彎道超車的高光時刻。近年來,原本被美、日廠商壟斷的打印機市場已經出現了松動的跡象。中國打印機行業代表性企業納思達在2022年年報中提到,其打印機業務整體出貨量在全球激光打印機市場份額中排名第四位,僅次于惠普、佳能等美國、日本巨頭。
2023年8月,中國打印機產業自主化創新迎來了又一個標志性的事件——納思達自主研發的“奔圖”彩色激光打印機正式量產,這是中國第一臺全自主開發的彩色激光打印機,它的量產意味著供應鏈和技術的成熟度,已經足以經受市場考驗。
過去20年,是中國打印機產業求生、求發展的20年,未來20年,將是中國打印機謀求彎道超車、高質量發展的20年。
突圍:產業鏈龍頭的“頭雁”引領效應
正因為有了前行者的光芒照耀,打印機產業的信息安全建設雖緩慢,但從未被忽視,這也是未來20年“高質量發展”繞不開的關鍵一環。
對于中國打印機產業來說,信息安全和產業安全這個要素,從行業誕生第一天開始便被囊括其中。業內深知,打印機雖然被視為辦公外設,卻能夠直接接觸和處理系統的電子信息資料,是核心信息數據輸入輸出的重要設備,關系到信息安全和產業安全的保障能力。因此,這其中不僅是商業價值的考量,也關系到產業發展重要意義和價值。
一方面是風險防范。除了用戶安全意識的提升之外,打印機信息安全的風險防范,更重要的是,打印機軟固件開發和機械、硬件設計企業必須可信,且相關設計應該是真正自主,核心零部件同樣也需要自主可控。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安全威脅的不斷演變,國內自主研發的國產打印機,其軟、硬件更加可控可信,部分國產打印機還特別增加了安全增強和安全防護功能。比如,應用可信計算技術防攻擊及惡意代碼、機內信息流加密防止被截取、額外硬件檢測防惡意加裝/改裝等,一系列的舉措之下才能從根本上杜絕用戶的信息安全風險。
防堵打印機安全漏洞,必須掌握打印機核心技術,擁有各級源代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引擎,以及掌握SOC(主控芯片)、LSU(激光掃描單元)等核心關鍵零部件的開發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保障信息安全和產業安全,最終將中國打印輸出產業的轉型升級和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做到有效的結合。
與其它行業最大的不同是,打印機的供應鏈系統極為封閉,打印機廠商在設計開發的過程中,必須根據自有設計方案,制定出零部件的具體參數規格以及材料和工藝要求,75%以上需定制化生產,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夠徹底解決技術上的卡脖子問題,在產業發展上才不會受制于人。
另一方面是產業鏈的完善與龍頭企業的示范效應。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這一理論的提出,為中國各領域產業和科技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指引。
在加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企業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而培育龍頭企業,則能夠更好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在關鍵技術領域突圍、產業鏈建設與生態完善當中起到引領作用。
奔圖就是這樣一個典型案例,其位于珠海金灣平沙的打印機智能制造產業園,以及投資在建的合肥產業園,年產規模合計高達600萬臺。通過整機拉動零部件的技術進步,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將打造一個全新的打印機產業集群,相應的信息安全技術和能力建設,也將持續完善。未來,打印機產業的信息安全技術,將有可能像網絡安全技術一樣,似水無形,但融入各個環節,守護產業安全和高質量發展。

正是有了技術和人才、供應鏈優勢,中國移動互聯網才能在上一輪浪潮中逆襲,讓Copy from China成為現實,并將這種優勢延續了下來,在當下生成式AI的全球競爭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樣地,正是有了供應鏈和技術的優勢,以奔圖為代表的打印機產業鏈龍頭企業,才能發揮著頭雁的帶動效應,推動中國打印機產業的信息安全技術發展和產業鏈完善。要想實現世界范圍內的彎道超車,也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