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子象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自本月初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遭襲以來,中東的沖突又來到一個緊張時刻。
2024年4月1日,伊朗駐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領事館遭美國最先進戰斗機F-35空襲,導致13人死亡,其中包括7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軍官,以及至少4名敘利亞人士。
以色列官方按照慣例不予置評,但是外界一致認為這是以色列所為。這并不是以色列首次殺死伊朗將軍,但是第一次直接襲擊伊朗外交設施,這在國際法理上相當大膽,中俄、沙特等中東多國和國際組織予以譴責。
伊朗誓言報復,警告不斷升級。它同時致信美國,要求后者不要插手。與伊朗關系密切的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也表示,已做好與以色列戰爭的“充分準備”。
以色列緊急關閉全球28個駐外使領館,同時召回休假士兵,嚴陣以待可能的報復。美國軍隊也進入高度戒備狀態。美國情報甚至稱伊朗可能在“下周”(4月8日-14日)發動襲擊。
但是西方分析人士指出,這次前所未有事件將伊朗置于兩難境地。一方面其國內和地區要求強硬回擊的壓力巨大。另一方面,全面卷入沖突不符合伊朗國家利益,幾十年來堅持的“戰略耐心”政策面臨考驗。如何回擊,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進行報復,考驗著伊朗決策層的智慧和定力。
同時,特意選擇美國最先進戰斗機襲擊的以色列,此舉也有進一步拉美國下水的考量,拜登政府也面臨壓力,需要巧妙處理此次危機。在以色列因加沙人道主義局勢遭國際孤立的背景下,有美國專家呼吁,拜登政府需要轉變基于“盟友和對手”的陳舊決策觀念,而是關注“侵略者和非侵略者”這一緯度。
伊朗如何報復?
最新襲擊發生后,伊朗多個高層相繼發聲。
4月2日,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誓言報復,稱以色列將受到懲罰、并將為其罪行后悔。5日,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侯賽因·薩拉米重申上述威脅。6日,伊朗武裝部隊參謀長穆罕默德·巴蓋里表態,將對敵人造成“最大程度傷害”,“一定會讓以色列為其行為感到后悔”,但他強調報復行動實施的具體時間和方式,將由伊朗方面決定。
5日,伊朗幾位有影響力的伊瑪目發表聯合聲明,呼吁保持謹慎,避免倉促的報復行動。“伊朗國際電視臺”認為,這個聲明可以代表半官方表態,可被視為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控制下的中央辦公室協調一致的態度。
與此同時,許多伊朗分析人士警告,小心陷入以色列的陷阱,此次襲擊可能是陰謀的一部分,旨在將伊朗拖入地區戰爭。
許多西方分析人士認為,盡管此次以色列襲擊行動嚴重升級,但伊朗避免與以色列直接沖突的長期戰略仍將持續下去,預計伊朗將繼續支持其代理人對以色列和美國目標發動襲擊。

這不是以色列首次襲擊伊朗官員。實際上,自2023年12月以來,以色列的襲擊已經導致至少18名伊斯蘭革命衛隊成員死亡。以色列指責伊朗支持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等其他反以色列地區武裝,伊朗支持哈馬斯,但否認直接參與巴以沖突。
對于以色列此前多次襲擊,伊朗表示將報復,但同時強調無意擴大戰爭,一直呼吁國內各方力量保持“戰略耐心”。
幾十年來,哈梅內伊主導下的伊朗政府一直堅持“戰略耐心”路線。哈梅內伊在1980年-1988年的兩伊戰爭后上臺,他堅決反對重大軍事沖突。在此前的類似重大危機中,他都保持克制,叫停了極端報復行動。
在嚴重程度比這次更甚的蘇萊曼尼遇刺事件中,伊朗政府總體也保持了克制態度。2020年,有“中東間諜之王”稱號的蘇萊曼尼被美國無人機暗殺,引發伊朗全國上下大規??棺h和報仇言論。
蘇萊曼尼被認為是僅次于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實權“二號人物”,當時許多西方分析人士均預計美伊直接沖突即將來臨,但伊朗最終堅持了“戰略耐心”,導彈襲擊美國駐伊拉克軍事基地。在美軍事先獲悉此次行動后,襲擊造成100名美軍腦震蕩,無人死亡。這被認為伊朗既基本兌現了報復言論,又避免了全面沖突。
美以嚴陣以待
與此同時,美國和以色列均嚴陣以待。
以色列媒體稱,作為“預防措施”,該國已于5日關閉了全球各地28個駐外使領館。以色列國防軍還加強了GPS干擾工作,防止伊朗導彈來襲。以色列軍方還考慮重開特拉維夫的避難所。
CNN援引美國政府高官的話稱,美以均認為伊朗的報復是“不可避免的”,美國正在為一場“重大”襲擊做好準備。另一名美國官員在對《紐約時報》證實CNN報道的同時,還稱襲擊可能會在下周發生。
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稱,美國情報顯示伊朗正計劃發動襲擊,其中將使用大量“沙赫德”無人機和巡航導彈,預計將在下周齋月結束之前做出反應。
關于以色列襲擊伊朗使館的動機,多位西方觀察人士認為,這旨在轉移國際社會對加沙人道主義局勢的關注,打破圍剿哈馬斯不力的僵局,以及拉美國下水等。
日內瓦安全政策中心副研究員保羅·皮勒 (Paul R. Pillar) 認為,襲擊伊朗使館或是內塔尼亞胡政府“深思熟慮”后的決策。此舉一方面有望激怒伊朗進行重大反擊,從而將以色列置于“免受外敵入侵”的防御地位,并轉移全球對加沙人道局勢的目光。另一個考量是增加美國直接卷入沖突的幾率,此舉對內塔尼亞胡個人政治前途而言,也大有益處。
伊朗裔加拿大人政治分析師沙希爾·沙希德薩萊斯 (Shahir Shahidsaless)也認為,內塔尼亞胡正面臨困境,他需要一條出路。在本輪巴以沖突爆發后,內塔尼亞胡強力表示將清剿哈馬斯,迄今這一目標并未實現,且導致加沙人道局勢惡化,以及國際社會孤立和大靠山美國的支持動搖。
雖然強力支持鐵桿盟友以色列的“自衛防御”,但是美國并不愿直接卷入中東戰爭,因為這將嚴重損害美國利益,比如直接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分散美國外交政策資源、招致更多外國怨恨和暴力報復等。內塔尼亞胡政府不斷升級局勢的舉動,將美國陷入危險境地。
“美國需要擺脫誰是盟友、誰是對手的陳舊觀念,而要關注誰是侵略者、誰不是侵略者。”曾在美國中央情報局工作過28年的前述安全領域資深學者保羅·皮勒撰文稱,美國遠離這一格局不僅符合美國自身利益,也符合地區和平與安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