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PEdaily
中國生物醫藥一筆標桿性并購誕生。
投資界獲悉,4月3日下午,Genmab與普方生物(ProfoundBio)共同宣布,Genmab將以全現金交易收購普方生物,交易金額18億美元(約130億人民幣)。如無意外,這將是今年中國醫藥公司被收購的最大一筆交易。
2019年成立于蘇州,普方生物由趙柏騰、韓泰熙、尚曉三位博士創立。目前公司下一代ADC產品組合中,Rina-S有望成為同類最佳的臨床階段FRα靶向Topo1ADC藥物,已處于1/2期臨床試驗的第2期,這也是收購達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久前,普方生物完成B輪融資,身后集結一支長長的投資人隊伍。
如今,隨著現金收購完成,普方生物身后數十家投資機構成功實現退出,落袋為安。而130億的現金,即便IPO都未必有這么理想的回報,用投資方的話來說,這次收購“為行業注入強有力的信心。”
一家B輪醫藥公司被賣了,現金130億
先從主角普方生物說起——這是一家臨床階段生物技術公司,在中國蘇州設有研發創新中心,主要業務是開發下一代ADC(抗體-藥物偶聯物)和ADC技術,用于治療癌癥,包括卵巢癌和其他表達FRα(葉酸受體 α)的實體瘤。
三位核心創始人為趙柏騰、韓泰熙、尚曉,都有著相似的經歷。其中,趙柏騰博士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生物系,隨后赴美攻讀博士并完成博士后研究,在知名藥企默沙東、Seagen任職多年,期間參與支持多個ADC候選藥物的臨床前和臨床開發。
2018年,全球ADC領域創業熱情被點燃。次年,普方生物成立于蘇州,趙柏騰擔任首席執行官,韓泰熙擔任首席運營官,尚曉則擔任首席技術官。
此次的收購方Genmab,是一家成立25年的丹麥抗體療法公司,已經在丹麥哥本哈根和美國納斯達克實現雙上市,市值約190億美元。公司已經有八種獲批上市的抗體療法,深耕癌癥領域,去年大賣約170億,一直在尋找并購標的。
隨著ADC賽道如火如荼,創新產品不斷涌出,License-out層出不窮。而在眾多ADC藥企中,普方生物無疑是一匹矚目的黑馬:被收購前,公司已經披露Rina-S、PRO1160等多條管道。其中,Rina-S是一種潛在的同類最佳ADC,今年1月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資格。
具體收購細節流出:這筆交易將使Genmab獲得普方生物下一代ADC產品組合的全球權利,其中正包括Rina-S等三個臨床和多個臨床前項目。并購結束后,Genmab的中后期臨床產品線進一步擴大,還有可能將雙方技術平臺結合,從而為新藥開發創造機會,將有力提升公司在全球ADC領域的競爭力。
目前,該交易已獲得兩家公司董事會的一致批準,預計將于 2024 年上半年完成。屆時,Genmab將以18億美元現金(約合人民幣130億)完成收購,于交割時支付根據普方生物凈債務和交易費用調整后的收購對價,三位創始人實現退出——這將是迄今為止中國生物技術公司被海外藥企收購的最大一筆交易,意義非凡。
毫無疑問,這是一筆雙贏交易。正如Genmab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an van de Winkel博士表示,雙方的2030遠景完全一致,“我們相信ProfoundBio的ADC候選藥物、專有技術平臺和深厚的人才儲備,將成為Genmab的重要助力,我們將共同加速為癌癥患者開發創新、差異化的抗體療法。”
普方生物董事長趙柏騰博士則談到,“Genmab在抗體藥物開發和商業化的深厚積累使得這次合并強有力地實現,并讓我們能夠加速開發和實現ADC療法的全部潛力,造福患者。”
振奮一幕:身后投資人體面退出
收購消息刷遍投資圈,原因在于另一群贏家,便是普方生物身后投資人。
在收購之前,普方生物已至少完成四輪融資。其中首次融資是在2021年初,當時公司完成由險峰旗云領投,高榕資本、長安資本跟投的超千萬美元Pre-A輪融資,用于推進公司ADC抗腫瘤新藥產品管線的開發。
同年7月,普方生物再次宣布完成超過5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由禮來亞洲基金和LYFE Capital共同領投,紅杉中國和元禾控股參與,老股東險峰旗云、高榕資本、長安資本同樣現身。
一年后,由紅杉中國領投,禮來亞洲基金、元禾控股、長安資本、洲嶺資本和險峰旗云參與的7000萬美元A+輪融資完成。彼時,普方生物已總計融資近1.4億美元。
而最新一筆融資發生在今年春節期間,普方生物完成1.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超8億)的B輪融資,投資方隊伍浩浩蕩蕩——
匯橋資本、Nextech Invest、T.Rowe Price、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RA Capital Management、奧博資本、Surveyor Capital、Medicxi Ventures、Logos Capital、Octagon Capital八方資本、Piper Heartland Healthcare Capital、LifeSci Venture Partners、禮來亞洲基金、濟峰資本均在其中。
“兩個月就實現了退出,拿到回報,這放在整個行業都很難得。”一位北京醫療VC朋友感嘆,在醫療IPO低谷時期,如此重磅的并購退出案例振奮人心。
其中,紅杉中國是普方生物最大的機構股東之一,在2021年即參與了公司的A輪融資,并持續加注,領投了公司的A+輪融資,累計為公司發展提供了最大額的投資。
紅杉中國團隊向投資界表示,在醫療投資立足中國、走向世界的當下,是否具備真正創新性的專業技術能力,是篩選醫療項目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普方生物是紅杉中國投資的首個ADC技術路線的項目,公司管理層是ADC領域的行業資深人士,在很短的時間內即建立起了具備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ADC技術平臺,在選擇靶點的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充分驗證。期待普方生物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管線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后能更快、更好的滿足廣泛存在的臨床需求。”
高榕創投董事總經理樂貝林也談到,普方生物將一系列差異化產品管線快速推進至臨床開發階段,展現出了卓越的臨床潛力。“此次Genmab對普方生物的收購,是近些年生物醫藥行業標桿性的事件,也為行業注入強有力的信心。”
猶記得去年末,亙喜生物以總價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5億)的總價被阿斯利康收購,成為首個被跨國藥企全資并購的中國生物科技企業。這筆金額較之亙喜生物此前不足6億美元的市值,溢價達到了100%,身后淡馬錫、禮來亞洲基金、通和毓承資本、維梧資本等投資機構順利退出,落袋為安。
眼下,生物醫藥產業環境冷、上市環境嚴、融資愈發難。一邊是Biotech自身尚未商業化、造血能力不足的生存考驗,一邊是投資方面臨的巨大退出壓力,而愈發熱鬧的并購案例讓VC/PE看到,中國Biotech仍有除IPO之外的體面退出方式——盡管困難,依舊可行。
“二級市場流動性降低,很多Biotech即使上市,也很難達到18億美元的市值。”身邊VC朋友坦言,“好資產少有,只要價格合適,并購是絕對的好消息。”
一級市場退出之困迫在眉睫
一級市場很久沒有這樣好消息。
想起去年底,清科研究中心對VC/PE機構進行調研,其中VC/PE最關心的問題由募資變成了退出,“退出,成為了所有投資機構不能承受之重。”回看普方生物這筆交易,今年2月完成B輪融資,最后一批投資人創下了最快退出速度,而早期投資人則回報豐厚,令人艷羨。
要知道,退出之困正在席卷一級市場。
這當中一個背景是,2015年之后中國VC/PE爆發式發展,人民幣基金批量成立。以早期政府引導基金普遍7年的存續期來看,最近一兩年正面臨基金清算潮,行業已經進入退出周期。給LP們交出實打實的DPI,是一眾VC/PE的生命線。
而長期以來,IPO都是一級市場最主要的退出路徑。但隨著IPO環境收緊,這一情況儼然已經發生變化。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2024年第一季度,中企境內外上市46家,同環比分別下降52.6%、40.3%;首發融資額約合人民幣274.83億元,同環比分別下降62.0%、47.3%。“堰塞湖”正成為當下的退出局面。
因此,VC/PE們開始調整退出策略,主動探索一級市場退出,而并購正在成為當下討論的焦點。
2024年春節過后,某深圳人民幣基金團隊一邊優化投資團隊,一邊在招聘并購組人員。“干完這一單后就要轉并購了。”社交媒體上也有投資人透露今年內部的變化。
半個月前,原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也宣布加盟晨壹基金,和創始人劉曉丹共同擔任管理合伙人,聚焦并購投資新未來。52歲的逍遙子再次啟程——投身并購,成為并購江湖標志性一幕。
如今看來,越來越多并購案例正在出現。
今年1月,晨壹投資聯合邁瑞完成一筆超大并購案——邁瑞醫療斥資66.5億元收購惠泰醫療24.61%的股份,一舉拿下惠泰醫療的控制權。這筆收購是邁瑞醫療在心血管相關領域市場的重大布局,而30%的溢價收購也讓惠泰醫療及其投資方成功賺錢。
同月,模擬芯片龍頭思瑞浦斥資10億美元收購創芯微,也令創芯微背后的十多家機構順利實現退出;而在消費領域,去年10月,安踏收購了亞洲女性運動服飾品牌MAIA ACTIVE,身后一眾投資機構也得以體面退出,轟動一時。
悄然間,幾乎各行各業都拉開并購大潮,身后投資人們看到了退出機會,并購逐漸成為寒冬里的一條嶄新路徑。
不過,國內并購之路也并不容易。正如晨壹投資分析,“投資人數量多背景多元,對并購交易的訴求和決策機制都不同,進一步增加了交易的復雜度”。同時,投資人和創業者不愿意直接降估值,也很容易形成解不開的價格結。
另一方面,從已有的并購案例來看,對并購標的的專業能力、創始團隊、產品等方面的考察也并不簡單,基本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現階段能夠通過并購退出快速消化的標的相對有限,“現實情況是,也需要做好大量企業不能并購退出的準備”。
無論如何,序幕正在徐徐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