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真故研究室 文 靜
編輯|龔 正
《熱辣滾燙》上映已經兩個月,北京一些拳館老板表示,受電影后續影響,前來咨詢和體驗拳擊的人有一定增長,這為拳館疫后的疲軟生意,注入了一波活水。
和以前前來打拳的多是興趣濃厚、或有一定基礎的學員不同,這一波吸引的很多都是職場小白,女性增長明顯,但最后“氣氛組”是否能晉階成長期堅持的“會員組”,轉化率還待提升。有拳館老板表示:“別只把拳擊當作體力健身,它鍛煉的實際有三樣:心、智、體。”
01 女性加速進入拳館
職場女青年張小晗,剛從大學生轉型成社會人一年,就患上了慢性疲勞,干啥都提不起勁、對一切都沒興趣。
直到她看完電影去拳館體驗了一次課,她才感覺自己暗淡的生活找到了一點光。“跑步游泳都太無聊,拳擊有互動性,還能發泄壓力。”
她辦了30節私教次卡,每次課一小時左右,每小時私教費500元,這在北京算普遍的價格。
坐落于北京雙井的虎躍堂拳館負責人謝店長,對電影的后續影響深有感知。“今年春節以后,確實前來咨詢拳擊課的人有所增多。以前每天平均3、4個客人,節后增長至每日10個,很多人都是受電影影響而來。”
謝店長是位80后,青少年時代受李小龍、李連杰等功夫電影影響,喜歡上格斗,但卻鮮有機會接觸。
30歲之前,謝店長從事了數年的攝影工作,30歲開始北漂,在北京師從一位拳擊名師開始學習。拳擊、散打、泰拳,每項運動都一步一步精進,最終練出了一身不只靠蛋白粉吃出的腱子肉。
數年前,謝店長從一名拳館教練開始做起,成長為如今拳館的職業經理人, “雖然我是愛好使然,但我確實是從非專業到專業最好的例子。”
圖|拳臺上的謝店長
張小晗這樣的新增拳擊愛好者,謝店長不陌生。這幾年他見證了北京拳擊用戶的演變。店內拳擊學員的男女比例逐漸從8:2變化到了6:4,圈外的用戶多了,女性學員占比也高了,當然這中間真正從“氣氛組”轉成能長期堅持的“會員組”,又會經過一道篩選。
和虎躍堂一樣,對市場有同樣感受的,還有坐落于北京朝陽大悅城附近TMQ IRON FIGHTING CLUB的創始人鐵木青,他是一位24歲的哈薩克族年輕老板。
拳擊圈流傳這樣一句話:“中國拳擊看新疆,新疆拳擊看哈薩克”。從小受民族文化耳濡目染,鐵木青13歲開始學習摔跤,14 歲開始練拳擊,從體校到省隊到職業拳手,再到自己當老板、開設人生第一家拳館,拳擊既是支撐他一路走來的夢想,又是能養活自己的飯碗。
圖 | 中間為鐵木青
鐵木青的拳擊館開設于2023年4月。那是疫情之后,他敏銳感受到大眾對身體健康有了更高的關注度,感覺行業又迎來了一個新階段。
鐵木青介紹,春節后,來店里咨詢的人明顯還是多了,一天差不多10個,此前只有一半。和謝店長的感受一致,很多都是對拳擊并不了解的小白,目標也不是直接瞄準健身強體,不少也是為了減肥。“這中間會有一個人群篩選過濾的正常過程。”
02 拳擊館,十年沉浮,2019年曾是小高峰
拳擊運動起源于18世紀英國宮廷的狩獵游戲,距今200多年歷史。我國現代拳擊運動始于20世紀20年代后期,由海外傳入中國,起初被稱為“西洋拳”,屬于舶來品。
1958年,21個城市在北京舉辦了拳擊比賽。但比賽中出現了運動員傷亡事故,拳擊運動于次年被迫暫停,一停就停到了1986年。拳王阿里曾為拳擊三度訪華,在多方努力下,當時的國家體委宣布:恢復拳擊項目。
來自四川瀘州的劉剛(1969年生),是中國恢復拳擊運動后的首批運動員,拿過7次全國冠軍,一枚亞運全銅牌。1993年參加巴塞羅那奧運會后選擇退役,1995年赴澳大利亞轉為職業選手,成為中國第一個打外國職業拳擊的人。
后來,他在云南開設了中國第一個拳擊俱樂部,成為拳擊運動的推廣者。像他一樣,市場上第一批拳館背后的老板,絕大多數都是專業出身。
當代人眼中的拳擊運動總體仍屬小眾,相較于擼鐵和有氧,拳擊門檻看起來更高,不少人害怕受傷。在家門口看到拳擊館似乎是最近十幾年的事,但數量越來越多,顯示市場在培育和發展。
在謝店長和鐵木青看來,疫情前的2019年是北京拳館市場最活躍的一年,這是兩人共同的行業記憶。
“當時北京各拳館之間組織有很多拳擊比賽,把店開到5家以上的連鎖拳館也出現了,還有很多行業外人士進來開拳館,比如做安保企業的大佬,以及一些做品牌做市場的人。”謝店長說。
前幾年,北京24KiCK、上海飛奕泰格等都是業內著名的連鎖品牌,其中24KiCK在北京開有五家連鎖,而飛奕泰格2021年在上海的門店數量就已經達到13家,總學員數更達到近2萬名,還擁有60名來自泰國的教練。
不過,一場3年疫情打斷了這一繁榮局面。時常閉店導致經營不穩,連鎖拳館也紛紛收縮戰線,關門閉店。2023年疫情緩和后,又遇到宏觀經濟挑戰,拳館消費也受到影響。
目前,鐵木青開設的人生第一家拳館,已投入資金近百萬,總體營收處于持平狀態。營收主要來自會員費。
《真故研究室》從北京現在一些拳館匯總了解到,消費者在拳館消費分為兩種。一種是年費,北京一般的價格是一年過萬,會員可以每日來拳館練習上課。一種是不繳納年費,只繳私教課時費,采用1v1的形式練習,在北京的價格大約是每位私教500-600元/小時,也有更貴的。
鐵木青的拳館目前有4位全職教練,1位兼職教練,都是職業選手,打比賽和教課兩不誤。會員將近200余名。從4歲到5、60歲不等。
圖|鐵木青(第一排最右)和他的教練
經營拳館成本重,但最讓鐵木青有成就感的是通過拳擊讓學員不斷突破,獲得成長,能打實戰,甚至還能在業余比賽中獲獎。
有一位46歲的學員由于比較胖,下樓梯都困難,后來通過練習拳擊,不斷強壯身體。“現在他已經50歲了,這幾年只要北京有業余比賽,他就參加。”
還有一位33歲的男白領,鐵木青印象也很深。剛來報名時有100公斤重,后來通過練習拳擊,減到80公斤,還經常在教練帶領下去參加一些實戰比賽,“幾乎成了半個職業運動員。”鐵木青說。
在業界看來,拳擊運動接下來還會吸引更多破圈人群入行,他們的目的不一定只是單純喜歡拳擊,而是健身、減壓,甚至減肥。“有人邊打拳擊,邊把職場日常積累的不滿發泄了出來,感覺救了職場人。”
鐵木青表示:“拳擊不是一種單純的體力健身,在互動過程中,如何閃躲、如何引誘對方出拳、如何得分,除了需要身體的靈活性,還需要大腦轉得快,有謀略。這是這一運動的魅力。”
03 打拳健體之路沒有捷徑
從目前市場上拳館的信心來看,多數認為隨著春季到來、大環境趨穩,拳館生意將會漸入高峰。但身在一線的這些拳館經營者也很冷靜,“開拳館注重長期,不是一個賺快錢的生意。”
鐵木青坦言,不是沒有資方前來伸出橄欖枝。一般而言,有資本介入,會迅速擴大門店規模。但鐵木青暫時還不想。
“這個市場此前進來了很多行外的人,他們可能并不懂拳擊,而是很會做營銷,但我覺得還是要專業取勝,只有真正讓接觸這項運動的人,感受到拳擊的魅力,才會形成正向循環。否則如果服務質量達不到,會最終影響可持續性。”鐵木青表示。
目前,比較阻礙拳擊進一步破圈的因素之一,是大眾意識。不少人一談到拳擊,就覺得容易受傷,比較危險。但在拳擊業者看來,不會。教練是專業的,會通過科學訓練讓大眾循序漸進。
“這種對抗性運動的基礎其實最重要,錯誤的動作一旦形成記憶、后期想繼續深造非常麻煩,所以教練會很盡責。”鐵木青說。
相比較于電影帶來的拳擊熱,更容易和拳擊搶生意的是更加具有大眾基礎的減肥和健身業。
唐山女孩李文還記得,電影于今年大年初一上映后,不少健身房老板連夜開放了正在歇業的健身房,朋友圈健身教練和銷售的文案也全部改成了電影相關的宣傳,辦卡活動馬上跟進。
電商平臺上,健身服、瑜伽服、運動球鞋等也從春節期間不發貨變成了“48小時內發貨”、“春節不打烊”。
短視頻平臺上, “哈弗28天減肥法”橫空出世,“劉亦菲減肥法”、“16+8飲食減肥法”重現江湖,減肥這碗永炒不冷的“回鍋飯”,越炒越香。
在去年最新公布的一篇題為《中國肥胖患病率及相關并發癥:1580萬成年人的橫斷面真實世界研究》的報告中,數據顯示,以我國的超重及肥胖分類標準,超重人群占受調查者人群比為34.8%,肥胖人群占比14.1%。
一切都可以是生意,這無可厚非。而在賺錢效率的選擇中,商人也很容易傾向去選擇效率更高的方式。
但作為消費者,如果想要身體健康,絕不是只需要交個錢就能實現。
拳館也一樣,不是一場電影、一個資本,就能不顧行業規律地去發展。但也不能忽略電影的情緒作用,畢竟做決策,除了要冷靜,還得要激情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