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獨角金融 鄭理
圓信永豐基金“當家一姐”、管理規模約占公司半壁江山的范妍終究還是離職了。
4月3日,圓信永豐基金公告,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范妍卸任8只基金(AC份額合并計算),離任原因顯示為“個人職業發展”。
就在女神節當天,范妍就開始陷入離職傳聞。作為圓信永豐基金的絕對一號人物,圍繞范妍的是否離職激起千層浪。市場有多個傳言,其中,范妍與新任總經理高健在公司發展理念不同,尤其是在規模擴展上產生了分歧。
此次全部在管產品在一天之內卸任,也意味著此前的離職傳言靴子落地。
管理規模384億的圓信永豐基金,與其他三四百億規模的公募機構相同,都有一個“千億夢”,畢竟規模決定了營收利潤,多數公司股東對高管都有規模指標的考核,而投研人員更愿意用業績回饋基民。
如何在業績與規模上尋找平衡,是每個公募機構的必答題。
01 “當家一姐”
2014年1月2日,圓信永豐基金成立,屬于典型的“信托系”公募基金公司。從股東構成看,大股東廈門國際信托,二股東永豐證券投資信托,二者分別持股51%、49%。
圖源:天眼查
從時間線來看,公司成立后范妍就加入這家公司,屬于和公司一同成長起來的“元老級”人物。
范妍從研究員做起,師從A股策略分析“大佬”程定華,一路走來,曾多次榮獲過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策略研究),在業內還被稱為“策略女王”。在圓信永豐基金,先后分別擔任公司權益投資部基金經理助理、副總監、總監等職務,基本上是一個人頂起了圓信永豐的權益。
值得關注的產品是,范妍自2015年10月28日起管理圓信永豐優加生活,早年時期,范妍與公司明星經理洪流一起管理這只產品,后來洪流轉投嘉實基金,范妍獨挑大梁在實戰中逐漸成為頂流,圓信永豐優加生活也是她的成名代表作。
截至2023年末,圓信永豐優加生活成立8年,規模達46.55億元,并取得了194.48%的豐厚回報。
她擅長自上而下做投資,結合宏觀周期的波動和流動性周期,判斷大類資產的配置方向。行業和個股集中度較低,注重對回撤的控制,在震蕩的市場環境下展現了她的“抗震"能力。
復盤歷史,圓信永豐優加生活有兩段明顯上升期,分別是2016年至2017年、2019年至2021年。
2016年,范妍在該產品中增配電子元器件、輕工制造、醫藥等;2017年加倉金融,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平安銀行等。該時期分別獲得17.96%以及24%的回報,并跑贏市場。
2018年,范妍調降倉位;2019年增配醫藥、教育、環保、軍工等板塊;2020年疫情暴發,在醫藥股大漲后開始減持,同時增持了新能源等板塊的配置。
進入2023年,范妍加大對電力及公用事業、信息技術配置。從歷史持倉看,范妍在電子、醫藥、軍工等領域配置較多。截至2023年底,圓信永豐基金非貨管理規模為351.52億元,在全部的基金公司中排名第91位,其中,范妍在管產品8只,規模為170.09億元,管理規模約占公司的半壁江山,也是公司基金經理中管理產品最多的一位。從業績表現看,圓信永豐優加生活表現優秀 ,截至3月11日,近1年、近3年、近5年超過同類平均水平,同時2023年最大回撤有12%左右,相比同類產品回撤控制的較好。
被業界所知的是,范妍還是興證全球基金明星權益基金經理謝治宇的老婆。兩人是復旦大學校友,也都是所在基金公司的副總經理。謝治宇資歷明顯更深,擔任基金經理有11年的時間,范妍8年,且管理規模更大,達394億元,所以知名度也高不少。
謝治宇的代表作興全合潤混合,2010年4月22日成立至今,已走過近14個年頭,成立來收益率達436%,近5年業績漲幅也超過56%,長期業績同樣明顯超越了同類平均水平。
不過同樣是權益產品,相比范妍管理的圓信永豐優加生活,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混合業績表現并不如范妍。截至3月11日,從興全合潤混合近1年、近2年、近3年、近5年排名看,排名處于一般、良好的水平。
圖源:天天基金網
不難看出,范妍對于圓信永豐基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02 此前因何陷入離職風波?
關于范妍的離職一說,有媒體報道稱與新任總經理高健在公司發展理念上的分歧有關。
高健此前為大家資管(原“安邦保險”)高管,2023年11月出任圓信永豐總經理。
自媒體“阿爾法工場”提到,新任總經理跟圓信永豐基金簽下“軍令狀”:3年做到1000億規模,但圓信永豐的規模不足400億,高健提出,加快新產品發行節奏、增加路演頻次、接手債基等。
也就是說,高健對公司的規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范妍基金自身規模且側重點放在提高業績上。不過,這些說法并未得到官方確認。
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基金公司,主要盈利模式則是向基民收取管理費,規模越高,收取的管理費則越多。因此,做大規模是基金公司共同努力的目標,對于三、四百億的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千億目標也是一大門檻。
從高健的履歷來看,高健是固收研究出身,歷任興業銀行資金運營中心債券業務處研究員、本外幣投資經理,隨后在渤海財險、安邦資管固收研究部擔任相關負責人。
在“安邦”更名為“大家”之后,高健繼續擔任大家資管固定收益投資部總經理、固收投資總監等職務,同時也是大家資管公司投決會委員、固收專委會主任委員。
對于圓信永豐基金的發展規劃,高健在2024年2月接受媒體專訪時,給出了方向:強優勢、補短板,鞏固權益優勢、補足固收短板,形成多業務支撐的新能、新勢、新質。
高健此前表示,希望圓信永豐基金將延續此前的投研合作模式,而且要進一步支持和推廣這樣的模式。例如,將研究員的考核進一步向定性標準靠攏,因為在她看來,鼓勵研究員深度研究、積極分享,與基金經理緊密配合,是形成投研一體化合力的關鍵要素之一。
因此,高健對于增加公司的管理規模有清晰的打法,即在組織架構上強調固收研究獨立性,擬通過架構調整形成信用風險制衡管理模式;在產品體系上,圓信永豐基金重點布局固收類基金產品,逐步構建完整的產品線;在銷售體系上,圓信永豐基金正在重新構建渠道業務部門等與固收產品推廣密切相關的環節,形成系統的銷售、推廣方法等。
高健此前也比較認可圓信永豐當下的規模發展邏輯。她表示,圓信永豐基金的基金經理對管理的邊界有清晰認知,對策略與規模、規模與收益、凈值表現與投資者獲得感之間的關系,有一種樸素認知:如果規模超出策略容量、如果規模無益于收益獲取、如果規模變大有害于投資者的真實獲得,那么這就是無效規模,甚至是有害規模。
結合高健此前對公司規模發展邏輯的回應,以及從媒體的報道“3年做到1000億規模”上看,她與范妍的理念產生分歧的說法稍有矛盾。
不過,財聯社從多方了解,圓信永豐的確有類似的發展規劃。
對于基金公司,規模決定利潤,對于基金經理,更多的則是考慮業績與規模的平衡。成立10年規模不到400億,要在3年內實現千億的規模,對于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壓力可想而知。如何吸引人才的加入,加強自身渠道資源的拓展,在業務上實現大而全的布局,或許是規模沖刺千億的中小型基金公司的一個考驗。
目前,胡春霞、肖世源、汪萍和陳臣是圓信永豐基金主動權益產品的基金經理。胡春霞擔任權益投資部總監。截至2023年末,她管理4只基金的合計規模僅為5.8億元,同時多數產品任職回報不佳。
復旦大學中西醫結合臨床碩士畢業的肖世源,管理3只基金,從今年的業績表現看,至今他管理的所有基金回撤均超16%。
另一位女將汪萍,任職3年,目前在公司管理著研究精選混合和大灣區兩只產品,從規模來看兩只產品都屬于袖珍的類型。
從以上投研團隊基金經理水平看,管理規模占據半壁江山、業績突出的范妍離任后,對于買基金實際上更關注基金經理投資能力的基民來說,如果選擇跟著離開的基民,對于做大規模的公司可能損失也就更大。
你是否了解圓信永豐基金范妍,買過哪只產品,收益如何 ?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