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份以來,隨著A股的大幅反彈,“股債蹺蹺板”效應再現,一直上演極致行情的債券市場發生波動。伴隨著30年國債收益率的走低,部分債券基金的收益率也出現了較大回撤。
這讓不少“ALL IN”債基的投資者感到疑惑,不買股票的債券基金為什么收益會出現回撤?面對債市的調整,基金經理又將如何調整資產配置,平衡收益和風險?
債券市場為何波動
3月份以來,A股市場反彈勢頭延續,上證指數高歌猛進突破3000點,兩市成交額再度突破萬億元。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定調了今年的“寬貨幣”政策。
在貨幣持續寬松的背景下,疊加市場對低利率行情的預期,近期各類機構涌入債券市場搶購中長期債券,推動中長期債券收益率創下新低。對于不少采取“高拋低吸”交易策略的機構,已經到了一個止盈的點位。
這也讓不少債券型基金收益出現一定的回撤。在不少社交論壇,一些“滿倉買債基”的投資者非常疑惑,“聽說債券基金不買股票,沒有那么大波動,收益也很穩定,所以才把一些零錢挪過來的,結果每天的收益就像過山車一樣。”
對于日前的債券波動,工銀瑞信基金固收團隊表示,與股票市場相比,債券市場也會因周期性變化而出現波動,但震蕩曲線要平緩得多,且債市的周期一般呈現出“牛長熊短”的特征,拉長時間來看,也更能體現“時間換空間”的效果,更能體現長期主義優勢。
債券基金可以從三個維度來看:從投資標的維度來看,分為純債基金和帶權益的債券基金(一級債基和二級債基);從管理模式來看,分為主動管理型債券基金和被動指數債基;從產品策略來看,則可以分為超短期債基、純信用債基、純利率債基等等。
以近期個人投資者追捧的純債基金為例,這類產品的收益來源是債券的利息和買賣債券的差價。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因為債券本身是還本付息的,即使價格會隨利率波動,但只要不發生違約,到期基本都可以獲得利息,所以,即便出現了短期波動,在一般市場環境下,長期來看,債市總體的向上趨勢不變。
專業加持 不懼調整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債券市場經歷了大幅上漲。截至3月29日,中證純債債券型基金指數(930609.CSI)近一年收益率為3.53%,2023年收益率達3.38%,今年以來收益率為1.06%。
在工銀瑞信基金旗下,就有幾只長期業績優異的債券型基金,既有成立十余年的開放式“翻倍基”,也有設立了定開和持有期的債券基金。
以2008年4月14日成立的工銀信用添利為例,根據基金年報,截至2023年12月31日,基金成立以來回報率位139.14%,是業內少有的“翻倍債基”。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收益率為131.53%,相對超額收益為7.61%。

為何能取得如此亮眼的業績?這和工銀瑞信固收團隊完善的投研體系與高效的信用風險管理,“穩健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是公司成員銘記于心的準則。
資產荒之下,高收益資產格外引人注目,一些債基通過重倉城投債、加杠桿以及波段操作等方式來收獲高收益。對此,工銀瑞信固收團隊認為,債券資產需要通過時間來獲得收益,短期大幅改善產品收益率的概率不高。在面對高票息、高風險的“信用下沉”時,選擇暫時回避該類不確定性較高的資產。
債基仍值得配置
債券在經歷了大幅上漲后,今年是否還有機會?
工銀瑞信固收團隊表示,債券市場需要進入一個新的平衡,當配置資金形成穩定預期后會形成一個新的價格中樞,然后再根據經濟發展情況和政策效果尋找新的方向。如果短期政策段發力或者經濟企穩效果較好,那么債券有可能進行盤整;如果經濟數據仍然偏弱,那么有希望繼續穩步上漲。
據了解,至3月末,工銀瑞信管理公募基金245只,管理年金、專戶、專項組合581個,管理資產總規模達到了1.8萬億元。
在固定收益方面,工銀瑞信基金打造了全類別固收精品,構建了包括純債基金、短債基金、中長期基金、固收+基金等多層次的產品體系,為投資者構建資產配置底倉提供了豐富、優質的選擇。
對于現在一些投資者跟風“ALL IN”某只債券基金的行為,該團隊建議,投資者在選擇債基的時候根據自身的收益預期、風險偏好和投資經驗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產品。
風險提示:
基金管理人依照恪盡職守、誠實信用、謹慎勤勉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財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提及基金為債券型基金,其長期平均風險和預期收益率低于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高于貨幣市場基金。投資者投資基金前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及更新等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產品情況、費率結構、各銷售渠道收費標準及聽取銷售機構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品種進行投資。基金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