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馮雨晨
4月3日午后,核污染防治概念逆勢走強,恒光股份(301118.SZ)20CM漲停,嘉戎技術(301148.SZ)漲超11%,爭光股份(301092.SZ)、中電環保(300172.SZ)、譜尼測試(300887.SZ)等均漲超6%。
消息面上,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日前宣布,福島第一核電站在2024財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將通過7輪核污染水排海,共排放54600立方米核污染水,放射量總計14萬億貝克勒爾。第一輪核污染水排海將在4月至5月間進行,排海量計劃約為7750立方米。
上一波日本核污水排放消息也在A股市場引起軒然大波,2023年8月22日,日本政府宣布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將于8月24日起開始排海。隨后,核污染防治板塊起飛,水產板塊、鹽業板塊、食品檢測板塊均不同程度拉升。
本輪行情在上周就開始顯現。上周二(3月26日),清華大學團隊模擬日本核污水排海的結果再引起注意,即核污染水在排放后240天(即2024年4月)就會到達我國沿岸海域,當天,核污染檢測概念股實樸檢測(301228.SZ)20CM直線漲停,中電環保大漲超11%,華盛昌(002980.SZ)漲停,爭光股份漲超9%,捷強裝備(300875.SZ)、三達膜(688101.SH)、嘉戎技術等紛紛沖高,同時水產養殖概念股大湖股份(600257.SH)尾盤漲停,國聯水產(300094.SZ)大漲超10%,獐子島(002069.SZ)、好當家(600467.SH)等跟漲。
4月3日,水產養殖概念繼續同步出現了較明顯漲幅,大湖股份漲停,國聯水產、中水漁業(000798.SZ)、獐子島、好當家等紛紛跟漲。
早前,民生證券研報曾表示,核污水排海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潛在威脅,可能通過食物鏈影響海洋生物和人類健康,淡水養殖行業有望直接受益于替代效應,將為國內的水產市場提供了調整和升級的機會,長期成長空間有望打開。
4月1日來,大湖股份已經實現三天兩板。4月2日盤后,就有大湖股份投資者在互動平臺關心道:“聽新聞說國內相關機構預測4月25日左右日核廢水到達國內?;诮】抵?。請教一下,咱們水養殖產品在哪里可以買得到,能郵寄嗎?”還有投資者提到,大湖股份京東旗艦店里的魚類產品都賣斷貨了。
同在4月2日盤后,大湖股份回應,公司在京東商城上的凍鮮水煮魚片系列產品訂單量突然增加,公司將盡快安排加工廠排產供應。

界面新聞瀏覽大湖京東自營旗艦店發現,其多款魚類預制菜品的確存在無貨情況。大湖股份證券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只是跟平時比魚片系列產品銷量突然有所增加,具體增加量的多少還要等待一季度數據,對業績的影響也不確定。
對于多款產品無貨的原因,該人士稱,公司平時小龍蝦預制菜品占比相對較大,魚類菜品是根據單品銷量儲備,備貨相對較少,且公司銷售主要以商超渠道為主。關于訂單突增是否和核污水排放相關消息相關,該人士表示資本市場的熱點不予回應。
整體來看,3月中旬以來,大湖股份股價累計漲幅達55%,截至4月3日收盤報收7.92元/股,和今年2月3.92元/股的低點相比,股價實現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