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首款車型在正式發布一周后,迎來首批交付。
4月3日,小米SU7首批交付儀式在北京亦莊的小米汽車工廠總裝車間舉行,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親自出席交付活動,并在現場為車主們打開車門。
雷軍還在現場透露,小米SU7開售短短幾天時間,就有了超過10萬人大定,鎖單量已經超過4萬單。
據了解,小米汽車全國28個城市的交付中心也將同步啟動交付流程。此前,由于門店數量有限,導致進店客流量遠超門店的接待能力,正式交付開啟后,客流或將持續對門店接待能力提出考驗。
有報道稱,因為SU7的熱度遠超預期,小米已經向其供應商發出了增產指令,計劃將月產能提升至1萬輛,特別是高配版車型的生產將成為重點。
小米原定在今年3月達到月產3000輛,并在4月逐步提升至4000至5000輛,但目前的銷售情況要求公司進一步加快生產速度,以避免延長交付周期。
小米汽車的強勁市場需求也吸引了券商機構的高度關注,不同機構對小米公司,特別是其首款電動車SU7的分析和預測呈現出多元化的視角。
中信證券對小米汽車看法較為樂觀,認為小米在品牌、供應鏈、軟件、生態系統和渠道方面的規模和布局,成為其在智能汽車市場競爭中的重要優勢。中信認為,SU7在首24小時內預訂量(近8.9萬輛)的表現超出市場共識。
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也對小米汽車持類似看法,表示小米如果能在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智能座艙兩個領域保持領先,可能會讓小米成為行業中的一股顛覆性力量。中金公司則認為SU7在駕駛控制和底盤調校方面領先市場,700公里(基礎版)的電池續航里程也較為亮眼。
國內券商也對小米汽車的預期表示普遍樂觀,五礦、華泰及民生證券均對小米在渠道運營、品牌建設供應鏈管理和生態搭建等領域表達了肯定,小米SU7借此優勢,有望挑戰目前該細分市場領頭羊Model 3,具備成為熱銷車型的可能。
相比之下,美銀證券和野村證券則持有更加謹慎的觀點。美銀證券擔憂SU7的需求可持續性,同時指出高昂的營銷開支可能會導致核心手機業務盈利承壓。
美銀表示,SU7的定價吸引了良好的市場需求,但考慮到當下中國電動車市場已有數百個車型競爭,美銀證券預計小米需要在銷售和市場推廣方面投入更多資源。此外,為了支持第二款車型的研發,持續的高投入可能會對其核心智能手機業務的盈利能力造成壓力。
野村證券則關注市場對電動車估值的下調以及整體市場情緒的不確定性。小米通過澎湃OS展示了其生態系統整合能力,預計會在短期內對其股價產生積極影響,但電動車市場的不確定性可能對小米的業績表現構成挑戰。
在專業機構和研究機構對小米及其首款電動車SU7的分析和預測呈現出不同視角的背景下,二級市場的反應卻明確展現了對小米的認可和支持。
4月2日,港股經過連續四天的休市后迎來復活節休盤的首個交易日。小米股價在開盤后即見強勁上漲,盤中一度漲超16%,市值增幅超過500億港元,創下自2022年3月以來的最大盤中漲幅紀錄。至當日收盤,小米股價報漲近9%,總市值達到4062億港元,幾乎觸及近兩年來的最高點。
小米汽車的正式入場也進一步加劇了汽車行業的競爭態勢。據不完全統計,進入4月后,近10家汽車公司,包括問界、蔚來、小鵬、阿維塔等,紛紛推出優惠政策或補貼活動,以期通過降價或變相降價來應對小米SU7的競爭壓力。
特別是擁有與SU7對標車型的汽車公司(小鵬P7i、蔚來ET5、極氪007等)采取了對其產品線進行全面價格下調的策略,以應對來自新競爭者的挑戰。
即使是一直通過價格變動來控制市場的特斯拉,在4月份也通過調整車漆選配政策,實現了對消費者權益的增加,間接達到了變相降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