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消金界
幾經大起大落的教育分期市場,如今又面臨重大變局。
近年來,教育機構暴雷不斷,以2023年騰訊課堂的關閉為標志,不僅牽連了背后海爾云貸等在內的資金方,甚至波及了整個在線教育行業產生。傳統分期機構逐漸縮減甚至退出市場。
就在新老資金方交替、政策變動之時,支付寶的“先學后付”賬單分期模式迅速崛起,當前月交易額達2-3億元。
依托于支付寶的自動代扣和芝麻信用,賬單模式的優勢不言而喻。該方案的亮點還在于,支付寶擁有一套退費規則,當面臨用戶投訴,支付寶可以在后臺強制退單。
然而,消金界了解到,分期機構接入支付寶,不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大多數機構只想使用支付寶的支付通道,而后推廣自己的分期產品。當下市場催生的是一種新型的“賬單+墊資”的放款模式,在這一模式中,分期平臺給教育機構墊資40%-60%,而背后對應的授信機構大多是商業保理公司。
01 月交易額2-3億元
近日,支付寶更新“打擊違規行為的聲明”,并宣布清退了一家服務商。至此,因違規被支付寶清退的服務商已達27家。
支付寶在聲明中表示,支付寶未授權服務商或其他企業開展“服務商招募”、“合伙人招募”等招商行為,也不以任何名義向商戶收取加盟費/合作費/入場費等費用。
這背后折射出了支付寶先學后付賬單模式的火爆。據了解,支付寶先學后付月交易額達2-3億元,已經是分期市場妥妥的頭部玩家。
公開信息顯示,支付寶“先學后付”,提供教培行業的信用支付解決方案。通過先學后付解決方案,對客戶來說,無需一次性支付全額學費,按照進度自動扣費;對商家來說,通過先學后付鎖定客戶,客戶銷課后資金實時到賬。
在實際業務中,支付寶通過招募代理商拓客,具體來說,支付寶要收取千分之六的扣款通道費以及交易額的千分之4.5,綜合算下來,總的交易成本在百分之1.05。
在傳統的場景業務中,不管是健身、教育、醫美還是長租公寓分期,其邏輯都是通過合作金融機構、提前拿到現金流,再進行經營性擴充。最終場景的交易風險與金融的信用風險疊加到了一起,引發了諸多暴雷事件。
如今,支付寶先學后付通過向B端商戶收費,向客戶提供按月付費、按次付費的解決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金融的信用風險。
當下,分期機構為了接入支付寶平臺,對外爭先降價。對此,支付寶對代理商提出了最低限價要求。此外,支付寶表示還要通過限制交易量,對代理商重新進行考核。
02 預付費問題待解
其實,類似的賬單分期模式并非支付寶首創,此前幫幫助學等平臺,都深耕這一市場。
比如,此前我們了解到,“幫幫助學”作為該類平臺的代表,巔峰時月放款上億元。平臺將自身定位為一家科技公司、一個連接消費者和商家的第三方平臺、一個公平契約交易管理SaaS,只為機構提供第三方線上電子合同和交易平臺,學員和機構承諾按照分次支付的方式進行交易(詳見《場景金融有救了?這個奇妙的招生平臺,月放款1億元,沒有資金池風險》)。
支付寶在這一領域也創新不斷,此前支付寶“安次充”“月月付”,阿里“分期年卡”等產品,都是旨在服務B端,進而解決租房、教育、健身等場景中預付費模式存在的問題。
然而,此前該類產品的推廣并不順利。道理很簡單,對于商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現金流,但凡能接入金融機構的分期、提前拿到資金的,誰會選擇按月或按付的解決方案?
然而,疫情過后,傳統的教育分期市場完全發生了變化。
一方面,以華爾街英語、優勝教育等為代表的機構紛紛暴雷,商戶無法代償、面臨關停,老牌的分期機構由于模式上不夠靈活,不上征信、無法訴訟,陸續縮減規模甚至退出市場。
2023年中旬,騰訊課堂突然關停,不僅牽連了背后海爾云貸等在內的資金方,甚至波及了整個在線教育行業。2023年底,在教育分期市場尚具規模的小恒錢包也突然關停。
另一方面,金融行業正在從追求規模發展走向追求高質量發展,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成為當下工作重點,涉及高利貸、虛假宣傳等都是監管部門的整治重點。近期杭州集網的事情也反映了這一問題。
多重因素疊加下,傳統的分期機構迅速萎靡,支付寶的“先學后付”賬單分期模式,由于依托于支付寶的自動代扣和芝麻信用,又加上此前長時間的市場鋪墊,在這一時期迅速占領市場。
03 保理機構瘋狂涌入
看上去,教育分期市場大有被支付寶一統天下的局面。而事實上卻遠非如此。
“我們只是想用它的支付,”不少從業者坦言,他們只想“白嫖”支付寶的賬單模式來“壓單”,“等到客戶辦理分期后就取消了”。
一般來說,分期機構接入支付寶,除了支付百分之1.05的成本,對外報價在2.6%-3.6%之間,而自己還要承擔客服、催收等在內的人工成本。
培訓機構需要提前拿到現金流,分期機構也想要實現盈利,因此對他們來說,使用支付寶不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當前市場催生的是一種新的“賬單+墊資”放款模式。在這一模式中,分期平臺給教育機構墊資40%-60%,而背后對應的授信機構大多是商業保理公司。
和淘寶的“先用后付”類似,當用戶向教育機構購買商品或者服務時,保理公司依據交易金額,購買教育機構對客戶的應收賬款債權,從而使買家用戶可以獲得延后或者分期付款的服務。
據了解,目前全國有將近一半的保理機構都在深圳,這些機構的資金正在向教育分期市場瘋狂涌入。
然而,無論是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層面,還是在地方金融監管局,對商業保理的態度是一致的:作為一種健康的可控的補充可以,但不能成為監管套利的通道,尤其不能引發風險。
比如,此前上海市的《個人保理規范指引》中,明確禁止商業保理公司以在校學生或其他缺乏必要償付能力的個人客戶為保理融資人、還款義務人,禁止為個人客戶提供或變相提供融資擔保服務。而且還明確給出了“審慎展業”的范圍,不支持商業保理公司在長租公寓、醫療美容、教育培訓等風險高發領域開展業務。
對此,有從業者表示,“預計不久后深圳金融辦就會出臺政策,要求保理機構回歸實體行業,不允許保理資金發放個人消費消費貸款,后面大家又會轉向小貸通道,回歸傳統的分期業務?!?/p>
教育分期市場幾經大起大落,不少機構已經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合規為主線的金融監管體系下,保理機構想要從中分得一杯羹,目前來看也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