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彈財經 王亞靜
編輯 | 蛋總
股價下跌1.44%——這是歌爾股份(002241.SZ)公布2023年財報第二天,資本市場給出的反應。
和業績下滑幅度相比,這一數據還算平穩。財報顯示,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85.74億元,同比下滑6.03%。
這是近5年來,歌爾股份交出的“最差成績單”,令外界詫異。
Wind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歌爾股份的營收每年以超30%的速度快速增長,而2023年是這5年來第一次出現營收下滑的局面。不僅如此,營收更是直接跌破了千億門檻。
圖 / Wind(單位:億元)
歸母凈利潤甚至不如2019年的水平。2023年,其歸母凈利潤較2022年下挫37.80%至10.88億元,甚至比2019年的12.81億元還要低15%。
2022年,歌爾股份的一款智能聲學整機新產品暫停生產,這一產品被指是蘋果的耳機,盡管歌爾股份在2022年財報中表示公司已充分反思、吸取教訓,但在此之后,歌爾股份的業績始終未見起色。
而在資本市場,股價的下滑要開始得更早。
Wind數據顯示,2021年12月,歌爾股份股價達到盤中最高值57.79元/股,此后進入了下行期,截至4月2日,股價報收16.43元/股,和盤中最高點相比,總市值蒸發超1000億元。
令投資者擔憂的是,歌爾股份何時才能扭轉頹勢?
1、營收跌破千億,利潤含3億政府補助
3月27日晚間,歌爾股份發布2023年財報。
報告期內,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85.74億元,同比下滑6.03%;歸母凈利潤10.88億元,同比下滑37.80%。
圖 / 歌爾股份財報
對此,歌爾股份解釋稱,報告期內,受到消費電子行業終端需求整體不足、VR虛擬現實等智能硬件產品出貨量下降、公司業務結構變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公司的整體營業收入和盈利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次日,歌爾股份股價直接低開,最終報收15.79元/股,下跌1.44%。對于歌爾股份業績的下滑,資本市場似乎已經相當淡然。
但于歌爾股份而言,2023年算是企業的一個轉折點。
將時間拉長來看,2019年至2022年,企業營收一路突飛猛進,在2022年首次邁入千億大關。然而,歌爾股份跨過千億不過一年時間,就調頭向下,跌破了千億門檻。
而歸母凈利潤也沒有“逆風翻盤”。2022年11月,歌爾股份發布公告稱,一款智能聲學整機新產品暫停生產,公司為此計提了大額資產減值,因而導致2022年的歸母凈利潤驟降59.08%。在這個本已經較低的基礎上,其2023年歸母凈利潤延續了下滑趨勢。
即便是這樣一份利潤表現,還存在一定“水分”。
2023年財報顯示,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高達3.32億元。這也意味著,企業約3成歸母凈利潤實際上是來自于政府補助。
圖 / 歌爾股份財報
除此之外,歌爾股份的利潤中,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合計貢獻了1.16億元的利潤,而這些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在沒有變現之前,其實并未真正落在企業的口袋之中,只是“紙面利潤”。
圖 / 歌爾股份財報
而這些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占了利潤總額的14.65%。換句話來說,歌爾股份有超14%的利潤總額存在于賬面之上。
其實,歌爾股份2023年業績的下滑,并非單項業務之過,而是精密零組件、智能聲學整機、智能硬件等三大主力業務全方面的下滑,分別同比下滑7.23%、6.55%、6.93%。
圖 / 歌爾股份財報
其他業務雖同比增長39.47%,但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僅有2.73%,依然掩蓋不了主力業務的頹勢。
盡管歌爾股份2023年營收、利潤雙雙下滑,但沒有影響公司的分紅。
按照規劃,歌爾股份擬向全體股東實施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0元(含稅),現金分紅總金額為3.38億元,占2023年歸母凈利潤的31.09%。
圖 / 歌爾股份財報
2、試圖擺脫蘋果,大客戶依賴癥難解
談及歌爾股份,必然繞不開蘋果,作為“果鏈”中的龍頭企業,歌爾股份的業績和股價深深綁定了蘋果,這也時常被外界詬病。
為了擺脫蘋果的桎梏,歌爾股份已經在有意識地轉變,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智能硬件業務占比明顯提高。
財報顯示,2023年,歌爾股份的智能硬件營收達到587.09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了59.56%,相比之下,過去的營收“重頭戲”智能聲學整機業務(包括蘋果產品)占比僅為24.54%,業務重心已明顯偏移。
圖 / 歌爾股份財報(單位:元)
只不過,歌爾股份沒有踩對一個好的時機。
在歌爾股份,智能硬件產品主要包括VR虛擬現實、MR混合現實、AR增強現實、智能可穿戴、智能家用電子游戲機及配件、智能家居等。
而企業極力推進的與元宇宙產業高度相關的VR虛擬現實、MR混合現實、AR增強現實業務卻遭遇“寒冬”。
根據咨詢機構IDC的統計數據,2023年全球VR虛擬現實、MR混合現實、AR增強現實設備出貨量約為670萬臺,同比下滑約23.5%。
即便是強如Meta(原名Facebook),都跑不動了。
Meta發布的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被寄予厚望的元宇宙項目Reality Labs實現收入18.96億美元,同比下滑12%;利潤虧損161.20億美元,同比擴大18%。
圖 / Meta財報
而此前中泰證券在一份研報中表示,在VR/AR領域,歌爾股份為Meta、Pico、索尼等頭部廠商的獨家/核心代工廠商。也就是說,淡化與蘋果的關聯之后,歌爾股份調頭沖向了其他大客戶。
數據也佐證,歌爾股份始終沒有走出對大客戶的依賴。
2023年,來自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達到874.81億元,占年度銷售總額比例高達88.75%,較2022年的87.91%比例更進一步。
圖 / 歌爾股份各期財報(從左至右分別為2023年、2022年財報)
不過,歌爾股份似乎并沒有想改變這一現象。在財報中,歌爾股份多次強調,繼續實行大客戶戰略,繼續堅持客戶導向,持續維護好核心客戶關系。
值得警惕的是,外界對于歌爾股份的擔憂并非是與蘋果、Meta抑或是索尼等某一家知名企業綁定,而是深度綁定大客戶的行為傳遞出一種消極信息。因為,只要深度綁定大客戶,就存在被“砍單”的風險,進而可能影響業績。
3、手握百億現金,押寶汽車
近兩年,圍繞在歌爾股份身上的爭議不斷,股價閃崩、踢出“果鏈”等言論從未斷絕。
實際上,歌爾股份的家底仍然很厚。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歌爾股份的貨幣資金高達147.37億元、短期借款52.14億元,即便為短期借款留出全部償還額度,仍有近百億資金在手。
圖 / 歌爾股份財報
就在發布財報的同一時刻,歌爾股份還宣布,公司及子公司2024年度擬使用不超過30億元的部分自有資金購買金融機構發行的安全性高、流動性好、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子彈財經」注意到,當前歌爾股份手中有上百億資金且有意將大額資金用來購買理財,卻在報告期內向控股股東歌爾集團拆借了1100萬元,利率為3.45%。
圖 / 歌爾股份財報
「子彈財經」試圖向歌爾股份了解,此舉究竟為何?是否有為控股股東輸送利益之嫌?
對此,歌爾股份方面向「子彈財經」解釋,這筆資金并非歌爾股份所拆借,而是其子公司歌爾光學從歌爾集團處獲得的財務資助。
2023年8月,歌爾股份曾發布公告稱,擬向歌爾光學以借款方式提供財務資助額度不超過10億元,直接持有歌爾光學約3.5%股權的歌爾集團擬按出資比例提供同等條件的財務資助。
歌爾光學對歌爾股份的意義有所不同。
在財報中,歌爾股份明確表示,繼續積極拓展汽車電子相關業務機會,持續拓展汽車電子領域內新的業務增長點,而歌爾光學就是承接這一愿景的一個載體。
據悉,在2023年,歌爾光學主辦的“2023VR&AR顯示光學技術峰會”上,推出應用于車載AR-HUD的PGU模組PGU4620 Gen2,符合車規級要求。
在汽車電子方面,歌爾股份進行了多種嘗試。
據澎湃新聞報道,2023年,歌爾股份還陸續推出可應用于AR-HUD的自由曲面鏡及冷光鏡,均已實現量產出貨;在汽車座艙主動降噪方面,推出RNC(路噪主動控制技術)和ENC(高性能發動機/增程器主動降噪技術)等汽車智能聲學技術方案。
眾所周知,汽車行業以及上下游產業鏈都是極其內卷的賽道,既卷產品、又卷技術、還卷價格,尤其是“價格戰”的打響,讓車企以及上下游普遍面臨盈利難的困境。
在這個競爭極其激烈的賽道,“后來者”歌爾股份真的能分一杯羹嗎?
回頭來看,歌爾股份踩中過風口,亦陷入過低谷。如何穿越周期,或許是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避免的考題。于歌爾股份而言,在這輪低谷期,更加要想清楚企業的立身之本究竟是什么,如何讓業績表現得更強勁,考驗著管理層的手腕和眼光。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