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韓宇航
各家合資理財子陸續披露了2023年下半年的理財產品業務情況。截止目前,五家合資理財子中,只有在2023年7月成立的法巴農銀理財目前沒有公布理財業務報告,其余四家理財公司2023年下半年的均公開了產品數據。
截止到2023年年底,存續產品規模最大的是匯華理財,存續產品203只,總金額達242.5億元,對比2022年同期降低了52%。
施羅德交銀理財的理財規模也在2023遭遇了規模縮水,截止2023年底,施羅德交銀存續理財規模101.1億元,同比下降44%。
貝萊德建信理財和高盛工銀理財則在2023年迎來了規模的擴張。截止2023年底,貝萊德建信理財存續理財規模121.8億元,同比增長81%。
高盛工銀理財2023年底存續規模為44億元。高盛工銀于2022年8月成立,由于成立時間相對較晚,截止2022年底只發布了一只產品,規模為1.51億元。2023年高盛工銀理財共發行20只產品,尤其是在下半年集中發行了19只產品,實現了管理規模的極速擴張。
從新發產品的情況來看,依然是成立較早的合資理財公司有先發優勢。成立于2020年9月的匯華理財在2023年新發產品規模最高,共新發95只理財產品,規模達143.5億元。貝萊德建信理財成立于2021年5月,稍晚于匯華理財,2023年新發產品數量在各合資理財子中名列首位,2023年新發108只產品,規模總計104.2億元。
雖然多位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得益于外資股東長期的資管能力,合資理財子的產品體系構建上權益類產品投資能力可能會更突出,但從目前合資理財子存續和新發產品的情況來看,依然以固收類為主。
從存續產品來看,僅有貝萊德建信理財存續2只權益類產品,高盛工銀存續1只權益類理財產品,且以上的權益類產品均非2023年發行。2023年,合資理財子均未發行權益類理財產品。混合類理財產品方面,也只有匯華理財和施羅德交銀理財“涉足”,且均在2023年上半年,匯華理財新發5只,施羅德交銀理財新發1只。
各理財子理財產品的資產持倉情況也是和產品風格基本一致,穩字當先。其中,匯華理財和施羅德交銀理財的固收類資產持倉占比更是均超過了97%。貝萊德建信作為存續權益類產品最多的合資理財子,權益類資產持倉占比在各理財子中最高,為11.9%。
雖然理財業務報告中沒有披露代銷開展情況,但根據招商證券的統計,截止目前,包括剛剛開業不久的法巴農銀在內,各合資理財公司都開展了代銷。其中施羅德交銀理財的代銷渠道建設相對領先,截至2024年1月中旬,已發展了交通銀行、中信百信銀行、郵惠萬家銀行、常熟銀行和廈門銀行五家代銷機構。匯華理財和高盛工銀理財緊隨其后,其中匯華理財有三家代銷機構,高盛工銀有兩家,其余貝萊德建信理財和法巴農銀理財只有股東國有大行一家代銷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