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科文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據中信資本官微,4月2日,其旗下信宸資本的中國并購基金已主導完成對咽喉健康領域企業桂龍藥業(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桂龍藥業)的收購。
信宸資本是從英國快消巨頭利潔時手中接過了桂龍藥業,對此,利潔時中國方面并未予以回應。
桂龍藥業創立于1989年,擁有逾30年的歷史,主營業務在咽喉健康,培育有桂龍和慢嚴舒檸兩大品牌。其中,慢性咽炎產品慢嚴舒檸最為知名。慢嚴舒檸旗下產品包括,薄荷糖、復方青橄欖利咽片、清喉利咽顆粒、咽炎片。
2013年,利潔時也是看中當時在中國家喻戶曉的慢嚴舒檸而收購桂龍藥業,正式進軍中國非處方中藥市場。那段時間,利潔時在多元化經營方面的動作頻頻,尤其在OTC的戰略布局上力度頗大。此外,雖然與寶潔、聯合利華等幾乎同一時間進入中國,但利潔時在如洗衣液、牙刷等傳統快消領域的銷量與知名度卻遠遠被前者甩開。
配合著集團對OTC業務的戰略布局上力度加大,利潔時在中國也順勢進入寶潔、聯合利華等還未具有優勢的消費類健康產品。
利潔時也的確在中國的消費類健康產品市場站穩了。
除了慢嚴舒檸,利潔時在中國最知名的品牌便是計生用品避孕套杜蕾斯。借助另類營銷,在互聯網時代,杜蕾斯成功出圈,成為一款現象級營銷產品。
截至2022年,在中國,杜蕾斯穩坐避孕套頭把交椅24年,獨占30%的市場份額。
與適應互聯網傳播的杜蕾斯不同,慢嚴舒檸則是在傳統的電視營銷時代被家喻戶曉。
在電視媒體仍蓬勃發展和藥品廣告法未完善的2000年前后,各大藥企一擲千金搶奪電視臺的黃金檔,只為用短短十幾秒就把品牌烙進觀眾心里。
桂龍藥業自然也不例外。其便是用“嗓子干、癢、痛,咳不出、咽不下,刷牙惡心干嘔,咽喉問題,反反復復,這是慢性咽炎,就用慢嚴舒檸牌清喉利咽顆粒。”這一帶有診斷偏向的廣告詞把“慢嚴舒檸”植入觀眾心中。
在成功收購桂龍藥業那年,利潔時還在年報中表示,慢嚴舒檸的銷售表現強勁。據焦點品牌咨詢,2019年,慢嚴舒檸系列產品銷量突破6億,成為咽喉藥第一品牌。
OTC藥品的渠道和快消產品相似,都看重廣告推廣。隨著廣告法對藥品銷售用語的規范逐漸完善,與互聯網的興起讓電視廣告失去傳播統治力,依靠電視廣告打天下的慢嚴舒檸也逐漸淡出了觀眾的心中。
而自收購之后,在利潔時的年報中,桂龍藥業及慢嚴舒檸未再被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