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升龍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盡管俄羅斯方面咬定該國2024年3月22日的“克羅庫斯城”音樂廳恐襲事件為烏克蘭政府一手策劃,但伊斯蘭國呼羅珊(ISIS-K)宣布對此負責,西方各國情報部門也認定是該恐怖組織在幕后發起。
無論如何,這一震驚全球的事件提醒其他國家,以ISIS-K為代表的國際恐怖主義勢力威脅從未消失。
總部位于紐約的反極端主義機構(Counter Extremism Project)高級顧問菲特-布朗(Edmund Fitton-Brown)在CNN上發出警告,反恐行動要綜合考慮地緣政治大背景和各國政治土壤,宗教激進分子對加沙局勢的憤怒,以及前圣戰分子在歐洲監獄刑滿獲釋,都會使得ISIS-K迅速壯大,同時也不能忽視該組織在西方國家招募年輕同情者的能力。
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的專家朱斯托齊(Antonio Giustozzi)則告訴阿聯酋《國家報》,ISIS-K希望發動多次類似俄羅斯恐襲這樣的事件,以表明自身在全球恐怖組織網絡中的號召力,并吸引更收的經費。美國財政部報告顯示,ISIS-K目前的資金主要來自捐款、勒索、加密貨幣、掠奪礦產以及ISIS其他分支的輸血。
朱斯托齊進一步指出,由于法國、德國、瑞典、荷蘭等國內的“反伊斯蘭情緒”高漲,以及不同政黨制造的緊張對立局勢,這些西、北歐國家很可能成為下一個襲擊目標。
這其中,尤以即將舉辦夏季奧運會的法國風險最高。俄羅斯恐襲過后,法國政府已于3月26日將恐怖威脅等級重新調至最高,各政府大樓、交通基礎設施和學校都增派了警力把守。
恐怖組織往往會選擇運動會、音樂會等重大活動,以及商場、寫字樓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他們希望造成最大程度的破壞、散布恐慌心理。在1972年的西德慕尼黑奧運和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期間,由于組織方的邊防及現場安保出現漏洞,恐怖分子得以發動致命襲擊行動,導致總共12人遇害殺害,110人受傷。
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于今年7月26日在巴黎開幕,預計有數百萬游客至少在法國停留半個月。按照巴黎奧組委的計劃,參加開幕式的運動員將乘坐船只沿著塞納河由東向西航行,總長6公里的路線途經圣母院、盧浮宮等地標景點,預計沿途觀眾將達到60萬。
巴黎奧組委將開幕式地點安排在戶外且沒有備選方案,這在奧運史上屬首創,但同時也持續受到安全方面的質疑。俄羅斯恐襲過后,法國內政部長達爾馬寧(Gérald Darmanin)在參議院提議將開幕式觀眾規模縮小一半。
按法國安全問題專家法德(Guillaume Farde)的說法,持續的風險評估是很有必要的,調整措施包括取消運動員坐船環節、減少觀眾人數以及縮短路線。而該國的網絡與信息安全負責人斯特魯貝爾(Vincent Strubel)則在接受法新社采訪時說,屆時最壞的情況是安全部隊疲于應對小規模襲擊事件,卻忽略了交通和能源等更大的保護目標。
法國政府計劃每天部署約4.5萬名警察和憲兵、2萬名私人安保人員和約1.5萬名軍人在各場館現場執勤,還邀請了波蘭、德國等46個國家提供2000多名警察,以支持奧運安保工作。
一項在3月26日和27日對1013名法國成年人進行的調查顯示,受訪者的平均恐懼程度為7分(0分代表最低,10分最高)。
法國人的恐懼情緒并非平白無故。2015年-2016年,當國際盟軍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打擊ISIS戰事最激烈之際,法國國內就遭遇了一系列由ISIS等極端組織發起的恐襲,造成450人死傷。
2023年10月,一名激進分子在法國北部的學校刺殺了一名教師,政府隨即將恐怖威脅等級調至最高,于今年1月才剛剛下調。2月28日,巴黎市政廳一名工程師裝有一臺筆記本電腦和兩個USB的公文包失竊,里面就包括奧運安保計劃等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