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財道 儲燕
一再等待仍舊無人接手,安信基金股東選擇再次延長掛牌期限。
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下稱“產權交易所”)官網顯示,安信基金股權掛牌期滿日期已被急迫地延長至4月8日。
上次期滿時間,是剛剛過去的3月29日。
實際上,早在2023年6月底,安信基金5.93%的股權就已被掛牌轉讓,當時的價格還是8500萬元,目前已降至7650萬元,但仍未找到接盤者。
公募基金公司股權本來應該是“香餑餑”,安信基金這是怎么了?
乏人問津
安信基金全稱是安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11年12月,注冊地在深圳,注冊資本為5億元。
公司目前有五礦資本、安信證券、佛山新碧貿易、中廣核財務4位股東。
(來源:公司官網)
目前正在轉讓股權的就是第四大股東中廣核財務。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急于轉讓股權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安信基金盈利能力下滑,未來發展前景不被股東看好,也可能是股東從自身經營考慮急于變現。
安信基金目前管理規模約為1271億元,截至2023年末,規模排名為51/199,而在2022年末排名尚為40/190,一年時間下滑不少。
(來源:同花順iFinD)
從產權交易所顯示的信息看,截至2023年2月末,安信基金資產總額約為14億多元,相較2022年末的近16億元,已有明顯降幅。
天眼查數據則顯示,安信基金有近450條的周邊風險,其中大部分來自第二大股東安信證券,涉及內容包括融資融券交易糾紛、質押式證券回購糾紛等方面。有安信證券起訴他人的,也有被起訴的。
(來源:天眼查)
中廣核財務公司急于拋售股權,但卻長久未有人接手,從中可以看出,安信基金股權吸引力明顯下滑。
有業內人士向《天下財道》表示,安信基金股權乏人問津可能有以下原因:市場對基金行業整體信心不足;行業馬太效應日益明顯,導致排名相對靠后的基金公司吸引力大大降低;潛在投資者對安信基金內部管理和投資策略不了解或不認可。
競爭力下降
雖然有行業因素的影響,但安信基金還是應該從自身多找原因。根據天天基金網顯示的數據,近1年多來公募基金總體規模增長依然呈現出平穩增長的態勢。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安信基金的表現明顯落后于整體市場。
其管理規模自2022年三季度末達到1365億元的高峰后,就開始出現下滑,2023年末,規模減少至1186億元,一年多時間減少近180億元,縮水約13%。
總體來看,目前安信基金權益類和固收類產品規模還是比較均衡的。
截至2023年末,安信基金權益類產品合計約為573億元,占比48%;固收類產品合計規模611億元,占比52%。
(來源:同花順iFinD)
但是,這種均衡正在發生微妙變化。分類型來看,近1年多來,安信基金旗下權益類產品和固收類產品規模變化幾乎截然相反。
以混合型產品為例,2022年三季度末時,安信基金旗下該類產品規模將近862億元,而到2023年末,只剩下542億元,減少320億元,縮水近四成。
(來源:同花順iFinD)
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安信基金這幾年債券型基金規模在快速增長。
2022年三季度末時,安信基金債券型產品規模約為195億元,而截至2023年末已增至470億元,增加275億元,翻了一倍多。
(來源:同花順iFinD)
這與管理層倡導的公募基金改革發展方向明顯不一致,但可能也是安信基金無奈之舉。
如何看待上述現象?有市場分析人士向《天下財道》分析說,一方面說明相關基金公司的市場風險偏好在下降,另一方面說明由于市場競爭加劇,競爭力不足的基金公司受到的沖擊會更明顯。
業績欠佳
除了上述原因,產品收益欠佳也是造成安信基金混合型產品規模下滑明顯的又一原因。
同花順iFinD顯示,安信基金目前共有91只(各類分開計算)混合型產品,截至3月29日,有50只基金(占比高達56%)近1年內的收益皆為負收益,其中還有6只基金虧損在20%以上,另外11只、8只基金虧損在15%、10%以上。
(來源:同花順iFinD)
以安信創新先鋒混合發起A/C類為例,該基金成立于2020年10月,截至今年3月29日,成立以來虧損高達50%/51%,近一年的虧損達到約22%/22%。
(來源:天天基金網)
天天基金網顯示的數據表明,該基金近兩年收益明顯落后于滬深300指數和同類平均水平。
從回報來看,安信創新先鋒混合2023年財報顯示,A類、C類基金2022年分別虧損2212萬元、5771萬元,2023年分別虧損748萬元、2472萬元。
也就是說,僅這一只產品這兩年來就虧損1億元左右,而截至2023年末,其A類、C類總規模還不到1.5億元。
但是即便如此,在安信創新先鋒混合財報的總結分析中,基金經理除展望2024年時表示將繼續投資科技股,并未對2023年的低迷表現做具體分析,只是籠統表示,“投資運作中面臨過一些困難,也有過投資研究上的經驗教訓”。
公司表現不佳的情況下,3月27日,安信基金副總經理張翼飛卸任的消息引起市場關注。
(來源:安信基金官網)
張翼飛是安信基金較為知名的基金經理,2023年5月因業績優異被提拔為副總經理,如今不到1年就卸任,轉任首席投資官(混合資產CIO)。
或許,張翼飛脫離管理崗位重新專注于投資,對投資者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