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育產業生態圈 王鑫 劉金濤
編輯|尹航
3月29日,ST貴人股票被上交所終止上市暨摘牌。
貴人鳥的告別時刻,終于到來了。從2004年貴人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到2014年成為「A股運動品牌第一股」,再到2024年春天黯然退市,作為曾經的「鞋王」隕落至此令人唏噓。
在體育產業「泡沫時代」的多產業布局,讓貴人鳥元氣大傷。但在如今運動鞋服的繁榮時代,分離出「貴人鳥」品牌后的貴人鳥,是否還有機會飛回來?
01 貴人鳥,飛過了運動國牌的一個時代
貴人鳥創立于1987年,以運動鞋服等產品起家。2008年前后,乘著北京奧運會的東風,不僅加速了國內體育產業的規模發展,國民體育生活與消費也迎來新局面,國內體育用品行業迎來高光時刻。貴人鳥在2014年登陸A股市場,被稱為「A股運動品牌第一股」,一時風頭無兩。
時代的饋贈往往會帶來眾多成功故事,貴人鳥正是其中之一。
伴隨著快速擴張,以及2015年牛市到來,貴人鳥借著「資本故事」迎來股價上漲,在2015年5月市值一度超過400億元。同年,貴人鳥創始人林天福憑借190億元身家,成為泉州首富。
貴人鳥崛起背后,是林天福展現出的前瞻性和對市場的洞察力。在那個時代的國牌競爭中,除了產品本身之外,廣告、代言、口號等宣傳內容可能是消費者對品牌的直接認識,對部分消費者而言,宣傳策略代表著品牌形象,廣告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貴人鳥不僅先后邀請劉德華、張柏芝來代言產品。2007年,貴人鳥還贊助了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迅速貼近年輕人。
此外,貴人鳥還圍繞「運動」和「快樂」先后更換4個slogan,其中2008年「貴人鳥,無人可擋」、2009年「生活,就是一種運動」,2010年「運動快樂」。這一品牌舉動的優點是能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品牌的活躍,但是缺點是沒有給足醞釀時間,品牌形象的頻繁變化也不利于搶占用戶心智。
營銷之外,貴人鳥非常注重線下渠道的鋪設,迅速在全國「跑馬圈地」,最巔峰時門店數量達到了5560家,雖然能夠直面市場、貼近用戶,但也造成了經營成本的直線暴增,對于供應鏈關系和經營管理能力帶來了巨大的考驗與風險。
但貴人鳥敗局的主因之一,恰恰是因為偏離主業,瘋狂投資打造所謂的「體育生態」,開辟「產業多元化」的企業格局。
02 貴人鳥,困在泡沫時代
從上市伊始,貴人鳥就提出了「從傳統運動鞋服行業經營」向「體育產業化集團」的戰略升級目標,隨后便頻繁開始資本運作,走上了資本擴張之路。
據不完全統計,在貴人鳥集團2014-2018年的激進擴張時期,僅超過1億元的資本運作案例就超過8個。
從業務分布上,涵蓋了體育鞋服、賽事、經紀、健身、保險、游戲、互聯網等板塊,貴人鳥打造出了一個閉環的泛體育生態鏈,甚至曾發公告宣稱要更名為「全能體育」。
然而,體育商業的生態建立并非一蹴而就,這理應存在一個較長時間的投資周期。但從貴人鳥的投資頻率看,追求高投資回報的時效性與打造體育商業閉環的長期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較大的矛盾。
且不說投資后的生意賺錢與否,投資導致的債務問題,也嚴重拖累了公司的發展。
誠然,在「46號文」出臺后的背景下,體育產業曾經一度急劇升溫,對經濟的帶動作用越來越明顯。但一時間,市場對政策的解讀也存在著偏差,部分資本錯估了體育產業的基礎,導致一些上市公司急切涌入。
2015年樂視的體育IP并購潮、中超版權5年80億、2016年PP體育7.21億美元拿下英超三個賽季版權……等等故事,最終都成了被戳破的泡沫,隨潮水退去。
最重要的,則是貴人鳥錯過了一個中國體育鞋服行業發展的時代,幾乎每一年都能看到頭部品牌面對市場環境所給出的不同打法。
在2015年,特步啟動「3+」戰略變革,修煉內功,從「產品+、體育+、互聯網+」三個角度進行了調整,如今已成「中國跑步第一股」;安踏在2016年提出「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戰略,聚焦體育用品市場,打造品牌組合滲透多個細分領域,注重線上線下渠道協同。
李寧在2018年推出運動時尚系列「中國李寧」,通過亮相國際時裝周、深耕專業運動等方式卷起風潮,也將品牌帶入新階段;361°的營業收入在2014年約29億,到2016年突破了50億,并在2019年推動品牌重塑計劃。
但自2016年以來,貴人鳥盈利規模一直處于下跌狀態。2016年、2017年分別實現凈利潤2.93億元、1.57億元。2018年首次出現虧損,為6.86億元,并在此后連續虧損最終退市。
不過,在面對國民運動消費增長的當下,貴人鳥展開了積極自救。
03 貴人鳥,還能飛回來嗎?
2021年4月,從事農業為主的富金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泰富金谷)成為重整投資人,開啟了貴人鳥轉型的道路。
2023年9月,貴人鳥發布公告稱,將逐步退出運動鞋服業務,以糧食業務作為未來主要經營發展方向。但也正是在那之后,貴人鳥將持有的「貴人鳥」品牌以「獨占許可使用」有償授權給泉州榮順鞋業有限公司,授權費用100萬元/年,授權期限為10年,自2023年11月1日起。
這一合作使得榮順鞋業獲得了貴人鳥品牌的獨家使用權,可以在一定范圍內生產和銷售貴人鳥品牌的運動鞋服產品,而榮順鞋業的接手,則被業內看作是貴人鳥品牌與上市主體的分離。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成立于2019年的泉州榮順鞋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葉美娜,曾于2021年12月1日任職泉州貴人鳥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2021年12月14日卸任。而榮順鞋業的前法定代表人為林港要,也曾擔任過泉州貴人鳥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目前,市面上仍存在貴人鳥品牌的鞋服產品。天貓平臺的「貴人鳥服飾旗艦店」不僅開啟了直播,仍有超過500種商品在售賣,涵蓋了當下火熱的沖鋒衣、風曬衣等品類,價格普遍在150元左右。此外天貓平臺還有「貴人鳥官方運動旗艦店」,則涵蓋了品牌旗下多種鞋類。
此外據了解,目前部分貴人鳥分公司仍在正常經營。而據財聯社消息顯示,有貴人鳥的內部人士表示,「退市只是上市公司的安排,對分公司鞋服業務經營不會有影響。貴人鳥在鄭州的分公司仍然正常經營,員工們也在正常辦公?!?/p>
雖然貴人鳥品牌有機會重生,但老牌國貨能否再次起飛,則是一個新的問題。
實際上,回看貴人鳥在2014年的種種決策背后,是國牌紛紛尋找更多增長點的時間點。彼時貴人鳥與安踏、李寧、特步和361°等品牌的方向并無不同,不過在把企業做大做強的過程中,其他品牌選擇了運動鞋服的主業,包括多品牌路線、出海與聚焦單一賽道等等打法,而貴人鳥則選擇了體育生態閉環的打造,相對更有挑戰,風險也更大。
如今,國牌競爭已然進入新格局。對此,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先生在他的不少著作中都指出,按照比較優勢理論,我國目前仍然以勞動密集型制造為主。體育鞋服產業正是典型代表。
因此,在國內體育鞋服市場競爭激烈,居民消費疲軟的環境下,突破國際壁壘,尋求新的盈利渠道,創造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對于我國體育用品企業的經營來說都具備借鑒意義。
在近些年國產運動品牌崛起大勢之中,越來越多的品牌把目光瞄向了海外。
2022年,李寧第一大股東非凡中國通過收購擁有了Clarks的控制性股權;去年冬天,361o宣布簽約尼古拉·約基奇擔任全球品牌代言人;特步曾先后收購海外高端運動品牌蓋世威、索康尼等品牌的部分業務;安踏在推出歐文一代后,已然起航開展更多國際化業務。
海外市場的開拓已然是中國品牌的新方向,這一點對于貴人鳥以及眾多運動國牌而言,同樣是一次機會。如今在退市之后,進入新階段的貴人鳥可以輕裝上陣,謀劃下一次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