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拾鹽士 多面金融工作組
日前,“零售之王”招商銀行披露2023年度成績單,其中有幾個關鍵數據備受業內關注。
去年,招商銀行營業收入微跌1.6%。拾鹽士注意到,具有高股息、高分紅特質的招商銀行已經在業績快報公布前走出來“10連陽”。在未公布財報時,市場和投資者已然對招商銀行的業績抱有良好期待。然而,萬眾期待之下,其營收卻迎來14年來的首次負增長。
而營收輕微下滑,主要與招商銀行去年非息收入下滑、凈息差承壓等因素息息相關。此外,2023年以來,招商銀行高管變動也十分頻繁,密集調整下的高管團隊亦呈現出“年輕化”趨勢。
營收十四年來首次負增長,利息收入承壓,非息收入連續下滑
近年來,受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持續下調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銀行業普遍業績承壓,即使是一直以來在盈利方面遙遙領先的股份制銀行也不好過。一直穩坐股份制銀行“頭把交椅”的招商銀行也于2023年迎來了負增長。
2023年,招行實現營收3391.23億元,同比下降1.64%;凈利潤1466.02億元,同比增長6.22%。且2023年一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的單季營業收入分別出現1.47%、4.58%、1.38%的同比負增長。
截圖自招行財報
而營業收入下滑,與招商銀行利息、非息收入均出現下滑有關。財報顯示,去年招商銀行實現凈利息收入2146.69億元,同比下降1.63%;實現非利息凈收入1244.54億元,同比下降1.65%。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招商銀行繼去年非利息收入下滑0.62%后,連續兩年非利息收入負增長。
招商銀行行長王良曾在22年業績會上稱,2023年的挑戰是營業收入。而營業收入的挑戰主要在于重定價帶來的息差收窄,導致凈息收入增長出現缺口。據王良預測,要彌補2023年營業收入的缺口,一是靠業務增量,二要靠非息業務。
凈息差下降在財報中有所體現,去年,招商銀行凈利差、凈利息收益率分別為2.03%、2.15%,同比均下降25個基點。
對于息差的下降,招行在年報中解釋稱,在資產端,LPR持續下調,有效信貸需求不足,導致新發放貸款定價下行,帶動貸款平均收益率同比下降。另外,居民消費及購房的意愿有待進一步復蘇,收益率相對較高的信用卡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增長乏力。而在負債端,儲蓄存款的財富屬性加強,存款活期占比下降,負債成本率有所上升。
在負債端,企業資金活化不足,結算資金等低成本對公活期存款增長受限;加之資本市場擾動,居民投資向定期儲蓄轉化,存款活期占比下降,負債成本率有所上升。因此,傭金及手續費收入仍未恢復增長是招商銀行營收面臨的另一大壓力。
年報顯示,2023年招商銀行凈手續費及傭金收入841億元,同比下降10.78%。其中,銀行卡手續費收入195.25億元,同比下降8.76% ,托管傭金收入則同比下降8%。
不過,凈息差收窄是2023年銀行業普遍性趨勢,所以招行的凈息差收窄是在市場的預期之中。
減收增利全靠“降本增效”?信用減值損失大幅減少,反向討薪4329萬
看完收入基本面可以發現,2023年招商銀行在利息和非利息兩塊業務收入上均承壓。那么該行在營收下滑56億元的背景下,利潤反而增長了87億元,是怎么做到的呢?
細看年報可知,招商銀行“減收增利”大概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招行2023年信用減值,其二則是在“降本增效”方面下了大功夫。
具體來看,繼2022年追索扣回5824萬元績效薪酬后,招商銀行2023年再次向員工追薪4329萬元,執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員工共計4415人。
按照上述數據計算,2023年相當于人均被追索扣回9805.21元。而招商銀行2022年共計2876名員工被追索扣回績效薪酬,相當于人均退薪2.03萬元。兩者對比,招商銀行2023年度追薪金額減少25.67%,但被追薪的員工增加了53.51%。
但是薪酬的追回,其實并未對招行的業績產生太多實質性影響。真正擠出利潤的反而是信用減值損失科目。該項數據從2022年的567.51億元減少至2023年的412.78億元,不僅同比下滑了27.26%,更是直接節省了154.73億元營業支出。
除了貸款信用減值損失同比增加14.7億元 ,招商銀行金融投資、應收同業、表外預期信用減值損失合計較上年減少136.21億元,其他信用減值損失則同比減少33.3億元。
而在信用減值損失大幅減少的同時,招商銀行去年的不良率、新生成不良貸款均有所放緩,也沒有拖業績的后腿。
最近一段時間,房地產領域風險再次受到市場高度關注。年報顯示,招商銀行去年房地產貸款不良率出現爬升跡象,從2022年的162.48億元增長171.83億元。不良率也從4.08%上漲至5.26%;與房地產相關的實有及或有信貸、自營債券、非標投資等承擔信用風險的業務余額合計3989.6億元,較上年底下降13.89%。
盡管招行的房地廠貸不良規模顯著上升,但是從整體而言,不良率和全新不良貸款均有所放緩。
截至去年底,該行不良貸款余額615.7億元,僅僅增加35.7億元;不良貸款率0.95%,同比下降0.01個百分點;全年新生成不良貸款609.9億元,同比減少19.78億元 ;不良貸款生成率為1.03%,同比下降0.12個 百分點。
在撥備方面,撥備調整也釋放了部分利潤。截至去年底,集團口徑下,該行撥備覆蓋率為437.7%,較上年底下降13.09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4.14%,較上年末下降0.18個百分點。
可見,招行去年的利潤增長基本就是靠表外業務減少計提釋放出的利潤。
私人銀行資產數據被淡化,大財富管理業務“拖后腿”
行長王良在2022年業績會上提及,彌補2023年營業收入的缺口,一靠業務增量,二是要靠非息業務,其中的非息業務不如人意。
探究招行非息業務下降的原因,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下降或成關鍵。
財富管理業務一向是招行的強項,不過2023年財富管理業務板塊業績延續2022年下跌態勢,下降雖在意料之中,但下降態勢之猛或仍超出市場預期。
2023年,招行大財富管理收入452.68億元,同比下降7.9%。其中,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284.66億元,同比下降7.89%;資產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14.74億元,同比下降7.89%;托管業務傭金收入53.28億元,同比下降8.00%;銀行卡手續費收入195.25億元,同比下降8.76%;結算與清算手續費收入154.92億元,同比增長2.93%。
在招商銀行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中,代理保險收入135.85億元,同比增長9.33%;代銷理財收入54.24億元,同比下降18.37%;代理基金收入51.79億元,同比下降21.52%;代理信托計劃收入32.06億元,同比下降19.43%;代理證券交易收入7.31億元,同比下降19.05%。
根據上述數據可以看出,2023年的大財富管理業務是招商銀行全年經營中的一大“敗筆”,或是拖累全年收入下降的最大“元兇”。
此前,招行提出要“做大輕資本業務”,而財富管理業務正是其做大輕資本業務的核心。招商銀行也提出了大財富管理戰略,財富管理業務肩負著招商銀行第二增長點的使命。
不過財富管理業務收入下降,并沒有讓招商銀行改變增加非利息收入的發展戰略。
為此,招行年報中提出,2024年,財富管理客群擴面和挖潛并重,加大產品創新力度,挖掘重點客戶的資產配置潛力,密切關注權益市場回暖機遇,優化保險、基金、理財等產品結構,量價并舉,提升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貢獻。
但有業內人士指出,大財富管理作為金融業的尖端領域,其門檻之高不言而喻。不僅需要銀行具備極強的投資管理能力,還需要具備該領域市場和高凈值客戶的抓手,招商銀行要想順利推新這“第二增長點”,需要接受嚴峻的市場考驗。
值得注意的是,招行的金葵花客戶和私人銀行客戶的數目和資產數據,一直頗受關注。
一般來說,在招商銀行,日均資產小于50萬元的是一般客戶;日均資產大于50萬,但不足1000萬的是金葵花客戶;日均資產大于1000萬則是私人銀行客戶。
到2023年末,招商零售客戶1.97億,增長7.07%。金葵花及以上客戶464.萬戶,增長12%。存款達到10.8萬億元,約占招行存款總額的80%。管理零售客戶總資產余額13.32萬億,增長9.88%。其中管理金葵花及以上客戶總資產余額10.82萬億,增長9.66%。
不過,招商銀行沒有披露2023年私人銀行資產數據,僅僅披露了客戶數,為14.88萬,增長了10.42%。
而2022年年報里,該項數據則詳細得多。不過根據此前的數據可以大概推算,2023年三季度報中,招行披露私人銀行客戶戶均資產為2813萬元。
如果拿這個數據乘以招行2023年年報中披露的私人銀行客戶戶數14.88萬戶,得出的數據接近4.2萬億,約占招行存款總額的30%。可以說,招行擁有的客戶數目,管理私人銀行客戶資產規模,在同行中是遙遙領先的。
一直以來,招行被譽為“零售之王”,也是股份制銀行中最早認識到非利息收入業務的重要性,足以見得招行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實力。然而,如今招商銀行也迎來了營收下滑、凈息差持續下滑、大財富管理收入下降等切實挑戰。2024年,招商銀行能否在新管理班子的帶領之下,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中穩健發展,有待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