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再向全球伸出橄欖枝,上海之“鏈”何以共創未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再向全球伸出橄欖枝,上海之“鏈”何以共創未來

2024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將于今天上午(3月29日)在世界會客廳拉開帷幕,更高質量、更廣視野的招商引資機遇萌動。國內外許多投資者云集上海,將為上海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三月,魔都滿城的白玉蘭漸次開了,上海伸向全國及全球企業的橄欖枝也愈發茂盛起來。

2024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將于今天上午(3月29日)在世界會客廳拉開帷幕,更高質量、更廣視野的招商引資機遇萌動。國內外許多投資者云集上海,將為上海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2024年3月16日,上海,陸家嘴玉蘭綻放。視覺中國 資料圖

滬鏈世界,共創未來。世界經濟的步履略顯蹣跚,國際市場亦是風高浪急,而產業變革和科技革命仍一往無前,上海這片投資熱土的溫度也絲毫未降。2023年,上海共計簽約億元以上項目超1700項,計劃總投資超1.5萬億元。

這是一座勇立潮頭、開放包容的城市。要匯聚全球智慧,廣納各方資本,上海有足夠的底氣去回答那個被問過無數次的問題——為什么是上海?

高歌:重點產業“鏈”和新質生產力

上海之鏈,是在轉型發展之中高歌猛進的產業鏈。

去年5月,國產C919大型客機完成全球首次商業飛行。今年元旦,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開啟商業首航。一步一個腳印,上海的制造業發展正覆蓋“空天陸海能”,將上海推向名副其實的“全球動力之城”。

“上海力量”屢屢見諸報端的背后,是一條條趨于完備、力求創新的重點產業鏈。C919赴新加坡所參與的遠不只是一次海外航展,幾條商業航線,更是世界級民用航空產業集群的建設。上海從中看到的是世界級航空城的雛形,于是聚焦大飛機的結構大部段和復合材料、機載系統、發動機、制造裝備等重點環節展開布局。到2026年,實現大飛機產業規模達到800億元。

2024年1月1日,上海,首艘中國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駛離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執航前往日本鹿兒島和韓國濟州的國際郵輪航線。視覺中國 資料圖

同樣,從愛達·魔都號出發,上海積極發展“樞紐港+總部港+制造港”的上海模式,將全方位提升大型郵輪的設計、配套、建造、運營能力,打造郵輪全產業鏈發展體系,形成400億元以上的產業規模。

大飛機和大郵輪之外,大模型、第三代半導體、生物制造、商業航天、氫能……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上海堅實無比的重點產業鏈正彼此協同,彼此賦能,共同構筑這座城市“科創引領”“先進智造”的產業骨架,支撐起充滿投資機遇的龐大身軀。

2月19日舉行的上海市投資促進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上海市市長龔正表示,要統籌產業發展全鏈條,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強鏈、未來產業建鏈。

3月12日上海市政府黨組會議、常務會議指出,要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上狠下功夫。某種意義上,產業鏈的建鏈強鏈升鏈補鏈,與新質生產力這一全新概念互相影響,雙向耦合。

“新質生產力”,起點是“新”,關鍵在“質”,落腳點于“生產力”。

在2024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披露的數據中,“新質生產力”充分展現了旺盛的生命力。2023年,上海全市生產總值達到4.72萬億元,增長5%。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3.9%,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規模達到1.6萬億元。

過去一年里,集成電路推進關鍵領域攻關突破,保障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生物醫藥產業新增4款國產1類創新藥,9個Ⅲ類創新醫療器械;人工智能產業17款大模型通過國家網信辦備案,數量全國領先;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等六大重點產業同樣競相發展。如今的上海,正致力于建設“(2+2)+(3+6)+(4+5)”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今年3月份的一次調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他進一步指出,人工智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而人工智能在上海,創新突破可謂頻頻。去年8月,成立僅半年的智元機器人旗下首款人形機器人“遠征A1”公開亮相。這一機器人誕生于上海臨港,身高175cm,體重55kg,最高步速可達7km/h,全身49個自由度,整機承重80kg,單臂最大負載5kg。公司聯合創始人彭志輝說:“我們從一開始就是奔著規模商用去做這件事情的,我們要做最酷的機器人,當然也要做最實用的機器人?!?/p>

“遠征A1”公開亮相

2024年或成為人形機器人商用元年。智元機器人將從臨港奉賢的首期生產制造基地開始,開啟商用量產的新征程,打造成為上海人形機器人第一座量產工廠。

“遠征A1”問世后,其商業化落地首先仍是聚焦智能制造,與汽車制造和3C制造行業率先對接。由此可見,“人工智能+”正在成為上海產業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而智能制造同樣是上海在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的突出特點和優勢。2024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上海已累計建成國家級標桿性智能工廠3家、示范工廠19家、優秀場景111個。

智能制造的重要內涵之一在于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不僅需要在技術前沿攻堅,同時要注重新舊動能轉換、產業賦能升級。上海市經信委透露,2024年上海將新建設70家市級智能工廠;到2025年,上海將新建設200家智能工廠、20家標桿工廠。

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對望,工廠通過AI技術實現轉型,而AI則需要應用場景。臨港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起步并不久,但其所具備的豐富應用場景成為無可比擬的優勢。早在2022年,上海就發布了《上海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其中提到,要實現“一鏈多場景”,離散制造行業以設計工藝一體化、制造智能化、產業鏈協同等為重點,促進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變革。

新質生產力發展如火如荼,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張英表示,要緊緊圍繞“鏈式創新”“范式創新”“模式創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托舉:為“鏈”服務和“鏈”式服務

上海之鏈,是政府主動靠前,托舉企業騰飛的服務鏈。

一個總投資超過30億的跨國企業項目,從戰略簽約到拿地開工需要多久?上海給出的答案是:僅僅三個多月。

美德納中國研發生產總部效果圖

2023年11月6日,全球制藥巨頭企業美國莫德納公司在中國的首個藥廠——美德納中國研發生產總部項目在滬開工建設。工業用地面積269.58畝,總投資約36億元人民幣,是截至目前全國生物醫藥領域投資額最大的標桿性外資項目。

三個多月的時間,再次刷新了上海紀錄。“莫德納速度”的背后,是莘莊工業區為了減少時差影響,工作人員輪班24小時在崗待命的工作機制。

這便是上海持續優化營商和投資環境、為外資注入保駕護航的縮影。龍年首個工作日,上海推出優化營商環境7.0版方案,連續六年持續更新,充分展現了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的決心。

市長龔正在今年2月的市投資促進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指出,要加強要素保障,強化精細運維,讓項目“引得來”“落得下”“產得出”。

市場經營主體和投資主體可以看見,上海所提供的“店小二”式服務是緊緊圍繞產業鏈,貫穿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涵蓋基金、載體、政策、授信等全方位的。而為“產業鏈”服務的同時,服務也可以是準入、落地、培育、引領各階段“鏈式”全流程的。

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一直以來便是服務中的一環。2021年首辦,僅僅前兩屆就簽約了500多個重大產業項目,總投資額超1萬億元。去年的大會發布了投資促進新政“24條”,推出招商引資政策新工具,強化重點產業招商新優勢,構建招商引資新機制。根據新政實施的招商獎勵,單個項目最高可以支持1億元。

今年,上海將瞄準14個重點產業鏈32個細分賽道發力,按照“一鏈一方案”制定相關招商方案,“投資上?!闭甙矊⑦M一步優化。

而資金之外,載體要素的支撐更顯上海特色。在寸土寸金的申城,空間載體價值尤甚,而上海打造空間載體,兼顧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

模速空間

上周剛剛結束的2024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上,上海徐匯的“模速空間”面向全球推介。這是全國首個、上海唯一的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全力聚焦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目標,其一、二期共2萬平方米已投入運營,集聚近千名優質創業人才和60余家涉及多場景的上下游創業企業。

上海正將其打造成為全國首個大模型專業孵化和加速載體。未來,模速空間將進一步擴展到10萬平方米,目標打造千款行業應用、培育萬億產業集群,成為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垂類大模型產品首發地。與此同時,上海的綜合性園區和各類產業園區更是數不勝數。

垂直方向上,“工業上樓”已然成為上海拓展制造業發展空間、釋放生產力、提升工業比重的必由之路。2023年9月,上海正式發布《關于推進“工業上樓”打造“智造空間”的若干措施》以來,支持政策全部落地,已設立30億元專項資金,2023年給予首批97個優質項目獎勵資金10億元。

在浦東新區的張江細胞與基因產業園,藍帆醫療總部研發和產業基地項目正在加緊施工,預計于明年建成。從模型可以看到,項目將由4棟高層建筑組合而成,建筑高度最高可達75米。其中一棟8層高的生產樓中,頂樓將用于研發,1-7層則是醫療器械的生產車間。

平面的工廠在垂直方向上朝天空生長,項目容積率可以從普通工廠的1.0-2.0提升到3.5,且實現了研發、生產、辦公等多功能的物理集聚。

據市經信委介紹,智造空間優質項目能夠實現畝產效益大幅提升,達到1830萬元/畝,真正實現“寸土”產“寸金”。重構產業空間,“工業上樓”既是推動產業載體空間向上,又是推動產業發展能級向上。

“模速空間”抑或是“工業上樓”,其目標都是為產業發展創造條件,為企業孵化提供溫床。產業鏈始終是上海產業經濟發展的命脈,而為了帶動整條產業鏈的轉型發展,上海獨樹一幟地創造了“工賦鏈主”的角色,成為推動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招。

把目光投向傳統制造業,上海致景科技位列2022年首批“工賦鏈主”培育企業,其所打造的“飛梭智紡”工業互聯網平臺,截至2023年末已經鏈接全國60萬臺織機、9000余家織廠,帶動上下游企業開展智改數轉。

工賦鏈主,往往是產業鏈上的超級節點,而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并非“評選”鏈主,而是“培育”鏈主。通過“工賦鏈主”梯度培育工程,上海希望打造“一鏈一平臺”,通過行業性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成互聯,強化產業鏈協同。

開放:滬“鏈”世界和共創未來

上海之鏈,是堅持開放、面向全球伸出的合作鏈。

3月下旬,上海靜安再次見證了洶涌人潮。全球第二大蘋果零售店開幕前夕,店外已經列起了“果粉”方陣。新店開業、庫克現身,上海又刮起了一股由跨國企業掀起的小型旋風。

2024年3月21日晚上7時,上海,蘋果上海靜安店正式開業。蘋果CEO庫克現身靜安店,和同事一起拉開新店的弧形玻璃門。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此次訪滬,庫克攜三家蘋果供應商在上海辦了一場小型分享會。接受媒體采訪時,庫克強調,蘋果和中國供應鏈是非常融洽的雙贏關系,對蘋果供應鏈來說,沒有比中國更重要的地方。此外,他也表示蘋果公司將繼續致力于在華長期發展,持續加大對中國供應鏈、研發和銷售的投入。

從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跨國“巨頭”的選擇來看,上海無疑仍是一片投資熱土。蘋果全球第二大零售店在上海揭幕,星巴克在上海的門店數量超過全球任何一座城市,特斯拉繼在上海建成首個海外工廠后又將投產儲能超級工廠項目……

與此同時,2024年開年以來,上海市委、市政府領導便頻繁會見十余位跨國企業高管。他們來自英國、美國、德國、土耳其、瑞士、巴西……這些企業中大部分都把中國區總部或全球研發中心建在了上海,而在會見中多位高管都表達了對上海營商環境的深刻印象,并表示會深耕上海,持續開展業務。

今年2月27日,市長龔正為新認定的34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7家外資研發中心、首批10家促進外商投資全球伙伴頒證,并見證63個新設和增資外資項目集中簽約。這些新一批獲得頒證的總部和研發中心,來自上海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能級水平較高,包括14家大中華區及以上區域總部、2家事業部總部和2家全球研發中心,世界500強企業4家。

如此,2024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的主題“滬鏈世界 共創未來”也顯出題中應有之義。

一座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資,是其未來發展潛力和信心的風向標,也直接反映了一個區域的整體環境。上海作為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去年實際使用外資達到24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截至今年1月底,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累計分別達到962家和563家。

統計數據進一步顯示,2023年上海新設外商投資企業6017家,比上年增長38.3%。全年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240.87億美元,增長0.5%。全年制造業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24.12億美元,增長1.8倍。

至2023年末,在上海投資的國家和地區達193個。在外商和跨國公司眼里,上海仍是他們最青睞的投資首選地之一、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布局的首選地之一。在去年的投促大會上,市委書記陳吉寧在致辭時說,選擇上海,就是選擇與機遇同行。放眼世界,這句話仍承載著不可忽視的分量。

依托進博會、工博會、全球投資促進大會、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等平臺,上海不斷向世界發出邀請,海外“朋友圈”不斷擴大。過去三年,全球投資促進大會已邀請30家企業機構成為上海的全球招商合作伙伴,今年這個名單還將繼續增加10家。

高能級伙伴的加入,讓“投資上海”的火苗燃得愈發旺盛。已建立合作的30位伙伴中,鐵獅門聯合浦東新區康橋鎮和天正集團,在張江創建了國內首個breakthrough生命科學園區。第一太平戴維斯幫助全球醫療器械排名第一位的美敦力落戶上海臨港,投資額超3億元。全球移動通信協會(GSMA)在滬舉辦“2023 MWC上海”,吸引了來自11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7萬名參會者。

截至2023年12月,“投資上海·全球行”活動共開展122批次,舉辦推介活動54場,對接項目221個。投促部門主動“走出去”,招商合作伙伴扮作“擴音器”,上海優勢和上海故事也正到訪更多國家和地區,與更多跨國企業共享。

見世界,向未來。上海的視野和格局從不囿于一地一時。

全球范圍的產業合作和賽跑猶在繼續,上海在擴大海外“朋友圈”的同時,也在擘畫未來產業的方向。當張江、臨港、“大零號灣”三個首批未來產業先導區推進建設,當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材料和未來空間五大未來產業方向被確定,上海便已極為明確地劍指未來。

未來和全球,本就是時空兩翼,相輔相成。2024上海全球投促大會召開,上海再一次向全球伸出橄欖枝,便是尋求共赴未來的伙伴。選擇上海,就是選擇更好的未來。

投資正當時,魔都蓬勃生長,百業昂首正酣。上海之“鏈”徐徐伸展,三月正值陽春。

白浪 設計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再向全球伸出橄欖枝,上海之“鏈”何以共創未來

最新更新時間:11/27 12:47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蒂姆·庫克

  • 蘋果股東大會召開,庫克2024年總薪酬達7461萬美元
  • 蘋果股東投票決定保留平權政策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再向全球伸出橄欖枝,上海之“鏈”何以共創未來

2024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將于今天上午(3月29日)在世界會客廳拉開帷幕,更高質量、更廣視野的招商引資機遇萌動。國內外許多投資者云集上海,將為上海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三月,魔都滿城的白玉蘭漸次開了,上海伸向全國及全球企業的橄欖枝也愈發茂盛起來。

2024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將于今天上午(3月29日)在世界會客廳拉開帷幕,更高質量、更廣視野的招商引資機遇萌動。國內外許多投資者云集上海,將為上海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2024年3月16日,上海,陸家嘴玉蘭綻放。視覺中國 資料圖

滬鏈世界,共創未來。世界經濟的步履略顯蹣跚,國際市場亦是風高浪急,而產業變革和科技革命仍一往無前,上海這片投資熱土的溫度也絲毫未降。2023年,上海共計簽約億元以上項目超1700項,計劃總投資超1.5萬億元。

這是一座勇立潮頭、開放包容的城市。要匯聚全球智慧,廣納各方資本,上海有足夠的底氣去回答那個被問過無數次的問題——為什么是上海?

高歌:重點產業“鏈”和新質生產力

上海之鏈,是在轉型發展之中高歌猛進的產業鏈。

去年5月,國產C919大型客機完成全球首次商業飛行。今年元旦,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開啟商業首航。一步一個腳印,上海的制造業發展正覆蓋“空天陸海能”,將上海推向名副其實的“全球動力之城”。

“上海力量”屢屢見諸報端的背后,是一條條趨于完備、力求創新的重點產業鏈。C919赴新加坡所參與的遠不只是一次海外航展,幾條商業航線,更是世界級民用航空產業集群的建設。上海從中看到的是世界級航空城的雛形,于是聚焦大飛機的結構大部段和復合材料、機載系統、發動機、制造裝備等重點環節展開布局。到2026年,實現大飛機產業規模達到800億元。

2024年1月1日,上海,首艘中國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駛離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執航前往日本鹿兒島和韓國濟州的國際郵輪航線。視覺中國 資料圖

同樣,從愛達·魔都號出發,上海積極發展“樞紐港+總部港+制造港”的上海模式,將全方位提升大型郵輪的設計、配套、建造、運營能力,打造郵輪全產業鏈發展體系,形成400億元以上的產業規模。

大飛機和大郵輪之外,大模型、第三代半導體、生物制造、商業航天、氫能……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上海堅實無比的重點產業鏈正彼此協同,彼此賦能,共同構筑這座城市“科創引領”“先進智造”的產業骨架,支撐起充滿投資機遇的龐大身軀。

2月19日舉行的上海市投資促進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上海市市長龔正表示,要統籌產業發展全鏈條,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強鏈、未來產業建鏈。

3月12日上海市政府黨組會議、常務會議指出,要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上狠下功夫。某種意義上,產業鏈的建鏈強鏈升鏈補鏈,與新質生產力這一全新概念互相影響,雙向耦合。

“新質生產力”,起點是“新”,關鍵在“質”,落腳點于“生產力”。

在2024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披露的數據中,“新質生產力”充分展現了旺盛的生命力。2023年,上海全市生產總值達到4.72萬億元,增長5%。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3.9%,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規模達到1.6萬億元。

過去一年里,集成電路推進關鍵領域攻關突破,保障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生物醫藥產業新增4款國產1類創新藥,9個Ⅲ類創新醫療器械;人工智能產業17款大模型通過國家網信辦備案,數量全國領先;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等六大重點產業同樣競相發展。如今的上海,正致力于建設“(2+2)+(3+6)+(4+5)”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今年3月份的一次調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他進一步指出,人工智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而人工智能在上海,創新突破可謂頻頻。去年8月,成立僅半年的智元機器人旗下首款人形機器人“遠征A1”公開亮相。這一機器人誕生于上海臨港,身高175cm,體重55kg,最高步速可達7km/h,全身49個自由度,整機承重80kg,單臂最大負載5kg。公司聯合創始人彭志輝說:“我們從一開始就是奔著規模商用去做這件事情的,我們要做最酷的機器人,當然也要做最實用的機器人?!?/p>

“遠征A1”公開亮相

2024年或成為人形機器人商用元年。智元機器人將從臨港奉賢的首期生產制造基地開始,開啟商用量產的新征程,打造成為上海人形機器人第一座量產工廠。

“遠征A1”問世后,其商業化落地首先仍是聚焦智能制造,與汽車制造和3C制造行業率先對接。由此可見,“人工智能+”正在成為上海產業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而智能制造同樣是上海在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的突出特點和優勢。2024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上海已累計建成國家級標桿性智能工廠3家、示范工廠19家、優秀場景111個。

智能制造的重要內涵之一在于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不僅需要在技術前沿攻堅,同時要注重新舊動能轉換、產業賦能升級。上海市經信委透露,2024年上海將新建設70家市級智能工廠;到2025年,上海將新建設200家智能工廠、20家標桿工廠。

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對望,工廠通過AI技術實現轉型,而AI則需要應用場景。臨港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起步并不久,但其所具備的豐富應用場景成為無可比擬的優勢。早在2022年,上海就發布了《上海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其中提到,要實現“一鏈多場景”,離散制造行業以設計工藝一體化、制造智能化、產業鏈協同等為重點,促進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變革。

新質生產力發展如火如荼,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張英表示,要緊緊圍繞“鏈式創新”“范式創新”“模式創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托舉:為“鏈”服務和“鏈”式服務

上海之鏈,是政府主動靠前,托舉企業騰飛的服務鏈。

一個總投資超過30億的跨國企業項目,從戰略簽約到拿地開工需要多久?上海給出的答案是:僅僅三個多月。

美德納中國研發生產總部效果圖

2023年11月6日,全球制藥巨頭企業美國莫德納公司在中國的首個藥廠——美德納中國研發生產總部項目在滬開工建設。工業用地面積269.58畝,總投資約36億元人民幣,是截至目前全國生物醫藥領域投資額最大的標桿性外資項目。

三個多月的時間,再次刷新了上海紀錄。“莫德納速度”的背后,是莘莊工業區為了減少時差影響,工作人員輪班24小時在崗待命的工作機制。

這便是上海持續優化營商和投資環境、為外資注入保駕護航的縮影。龍年首個工作日,上海推出優化營商環境7.0版方案,連續六年持續更新,充分展現了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的決心。

市長龔正在今年2月的市投資促進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指出,要加強要素保障,強化精細運維,讓項目“引得來”“落得下”“產得出”。

市場經營主體和投資主體可以看見,上海所提供的“店小二”式服務是緊緊圍繞產業鏈,貫穿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涵蓋基金、載體、政策、授信等全方位的。而為“產業鏈”服務的同時,服務也可以是準入、落地、培育、引領各階段“鏈式”全流程的。

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一直以來便是服務中的一環。2021年首辦,僅僅前兩屆就簽約了500多個重大產業項目,總投資額超1萬億元。去年的大會發布了投資促進新政“24條”,推出招商引資政策新工具,強化重點產業招商新優勢,構建招商引資新機制。根據新政實施的招商獎勵,單個項目最高可以支持1億元。

今年,上海將瞄準14個重點產業鏈32個細分賽道發力,按照“一鏈一方案”制定相關招商方案,“投資上?!闭甙矊⑦M一步優化。

而資金之外,載體要素的支撐更顯上海特色。在寸土寸金的申城,空間載體價值尤甚,而上海打造空間載體,兼顧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

模速空間

上周剛剛結束的2024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上,上海徐匯的“模速空間”面向全球推介。這是全國首個、上海唯一的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全力聚焦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目標,其一、二期共2萬平方米已投入運營,集聚近千名優質創業人才和60余家涉及多場景的上下游創業企業。

上海正將其打造成為全國首個大模型專業孵化和加速載體。未來,模速空間將進一步擴展到10萬平方米,目標打造千款行業應用、培育萬億產業集群,成為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垂類大模型產品首發地。與此同時,上海的綜合性園區和各類產業園區更是數不勝數。

垂直方向上,“工業上樓”已然成為上海拓展制造業發展空間、釋放生產力、提升工業比重的必由之路。2023年9月,上海正式發布《關于推進“工業上樓”打造“智造空間”的若干措施》以來,支持政策全部落地,已設立30億元專項資金,2023年給予首批97個優質項目獎勵資金10億元。

在浦東新區的張江細胞與基因產業園,藍帆醫療總部研發和產業基地項目正在加緊施工,預計于明年建成。從模型可以看到,項目將由4棟高層建筑組合而成,建筑高度最高可達75米。其中一棟8層高的生產樓中,頂樓將用于研發,1-7層則是醫療器械的生產車間。

平面的工廠在垂直方向上朝天空生長,項目容積率可以從普通工廠的1.0-2.0提升到3.5,且實現了研發、生產、辦公等多功能的物理集聚。

據市經信委介紹,智造空間優質項目能夠實現畝產效益大幅提升,達到1830萬元/畝,真正實現“寸土”產“寸金”。重構產業空間,“工業上樓”既是推動產業載體空間向上,又是推動產業發展能級向上。

“模速空間”抑或是“工業上樓”,其目標都是為產業發展創造條件,為企業孵化提供溫床。產業鏈始終是上海產業經濟發展的命脈,而為了帶動整條產業鏈的轉型發展,上海獨樹一幟地創造了“工賦鏈主”的角色,成為推動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招。

把目光投向傳統制造業,上海致景科技位列2022年首批“工賦鏈主”培育企業,其所打造的“飛梭智紡”工業互聯網平臺,截至2023年末已經鏈接全國60萬臺織機、9000余家織廠,帶動上下游企業開展智改數轉。

工賦鏈主,往往是產業鏈上的超級節點,而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并非“評選”鏈主,而是“培育”鏈主。通過“工賦鏈主”梯度培育工程,上海希望打造“一鏈一平臺”,通過行業性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成互聯,強化產業鏈協同。

開放:滬“鏈”世界和共創未來

上海之鏈,是堅持開放、面向全球伸出的合作鏈。

3月下旬,上海靜安再次見證了洶涌人潮。全球第二大蘋果零售店開幕前夕,店外已經列起了“果粉”方陣。新店開業、庫克現身,上海又刮起了一股由跨國企業掀起的小型旋風。

2024年3月21日晚上7時,上海,蘋果上海靜安店正式開業。蘋果CEO庫克現身靜安店,和同事一起拉開新店的弧形玻璃門。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此次訪滬,庫克攜三家蘋果供應商在上海辦了一場小型分享會。接受媒體采訪時,庫克強調,蘋果和中國供應鏈是非常融洽的雙贏關系,對蘋果供應鏈來說,沒有比中國更重要的地方。此外,他也表示蘋果公司將繼續致力于在華長期發展,持續加大對中國供應鏈、研發和銷售的投入。

從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跨國“巨頭”的選擇來看,上海無疑仍是一片投資熱土。蘋果全球第二大零售店在上海揭幕,星巴克在上海的門店數量超過全球任何一座城市,特斯拉繼在上海建成首個海外工廠后又將投產儲能超級工廠項目……

與此同時,2024年開年以來,上海市委、市政府領導便頻繁會見十余位跨國企業高管。他們來自英國、美國、德國、土耳其、瑞士、巴西……這些企業中大部分都把中國區總部或全球研發中心建在了上海,而在會見中多位高管都表達了對上海營商環境的深刻印象,并表示會深耕上海,持續開展業務。

今年2月27日,市長龔正為新認定的34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7家外資研發中心、首批10家促進外商投資全球伙伴頒證,并見證63個新設和增資外資項目集中簽約。這些新一批獲得頒證的總部和研發中心,來自上海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能級水平較高,包括14家大中華區及以上區域總部、2家事業部總部和2家全球研發中心,世界500強企業4家。

如此,2024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的主題“滬鏈世界 共創未來”也顯出題中應有之義。

一座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資,是其未來發展潛力和信心的風向標,也直接反映了一個區域的整體環境。上海作為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去年實際使用外資達到24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截至今年1月底,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累計分別達到962家和563家。

統計數據進一步顯示,2023年上海新設外商投資企業6017家,比上年增長38.3%。全年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240.87億美元,增長0.5%。全年制造業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24.12億美元,增長1.8倍。

至2023年末,在上海投資的國家和地區達193個。在外商和跨國公司眼里,上海仍是他們最青睞的投資首選地之一、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布局的首選地之一。在去年的投促大會上,市委書記陳吉寧在致辭時說,選擇上海,就是選擇與機遇同行。放眼世界,這句話仍承載著不可忽視的分量。

依托進博會、工博會、全球投資促進大會、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等平臺,上海不斷向世界發出邀請,海外“朋友圈”不斷擴大。過去三年,全球投資促進大會已邀請30家企業機構成為上海的全球招商合作伙伴,今年這個名單還將繼續增加10家。

高能級伙伴的加入,讓“投資上海”的火苗燃得愈發旺盛。已建立合作的30位伙伴中,鐵獅門聯合浦東新區康橋鎮和天正集團,在張江創建了國內首個breakthrough生命科學園區。第一太平戴維斯幫助全球醫療器械排名第一位的美敦力落戶上海臨港,投資額超3億元。全球移動通信協會(GSMA)在滬舉辦“2023 MWC上?!?,吸引了來自11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7萬名參會者。

截至2023年12月,“投資上?!と蛐小被顒庸查_展122批次,舉辦推介活動54場,對接項目221個。投促部門主動“走出去”,招商合作伙伴扮作“擴音器”,上海優勢和上海故事也正到訪更多國家和地區,與更多跨國企業共享。

見世界,向未來。上海的視野和格局從不囿于一地一時。

全球范圍的產業合作和賽跑猶在繼續,上海在擴大海外“朋友圈”的同時,也在擘畫未來產業的方向。當張江、臨港、“大零號灣”三個首批未來產業先導區推進建設,當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材料和未來空間五大未來產業方向被確定,上海便已極為明確地劍指未來。

未來和全球,本就是時空兩翼,相輔相成。2024上海全球投促大會召開,上海再一次向全球伸出橄欖枝,便是尋求共赴未來的伙伴。選擇上海,就是選擇更好的未來。

投資正當時,魔都蓬勃生長,百業昂首正酣。上海之“鏈”徐徐伸展,三月正值陽春。

白浪 設計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再向全球伸出橄欖枝,上海之“鏈”何以共創未來

最新更新時間:11/27 12:47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尤溪县| 东城区| 乌审旗| 理塘县| 武穴市| 晋江市| 嘉荫县| 五指山市| 惠东县| 共和县| 滨海县| 汝城县| 宽甸| 霍州市| 张家港市| 南乐县| 嘉禾县| 淮北市| 上饶市| 新巴尔虎右旗| 木里| 修文县| 香格里拉县| 丰城市| 阜宁县| 葵青区| 陇西县| 巩留县| 敦煌市| 濮阳市| 河西区| 天水市| 屏东市| 禹州市| 马公市| 桐柏县| 隆德县| 民乐县| 临江市| 顺义区| 东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