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珍
3月29日,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周小川、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張曉慧等原央行官員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指出,當前全球金融市場面臨一系列復雜的變化和挑戰,日元貶值、加密貨幣等問題尤其值得關注。
曾擔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周小川在博鰲論壇“金融圓桌:亞洲金融市場發展與金融全球化”分論壇發言時說,最近美元對日元匯率達到151,與此同時,日本股票市場卻表現強勁,這一表現“相當奇特”。
通常來說,一國匯率貶值會引起資本流出,從而對該國的股票市場不利。
周小川認為,當前金融市場變量——利率、匯率和通脹等——之間的互動關系不再是線性的,“很多事情并非簡單的相互聯系,而是可以長時間積累,一旦有觸發因素,就會突然爆發?!鳖愃迫赵H值、日股走強的現象超出了常規預期,給金融市場的穩定帶來了新的考驗。
“這樣下去會對很多亞洲國家的經濟、跨國資金流動和債券市場造成很大的影響?!彼f。
除了日元貶值,周小川還提到,加密貨幣造成的貨幣流動問題也值得關注。“中國私人部門資本外流其實已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了,會不會……也是(因為)這樣。”周小川說。
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張曉慧在會上指出,加密貨幣的發展不僅改變了傳統金融業態,也對主權貨幣地位、跨境資本流動和金融監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她提到,今年1月,美國證監會批準包括貝萊德等機構在內的11支比特幣現貨ETF的加密申請,這對于資本市場來說絕對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
“最近比特幣最高漲至7.2萬美元,總市值達到了1.4萬億美元,超過白銀成為全球第八大資產。對貨幣當局而言,由于我們不掌握加密貨幣的開發和調控的主動權,針對金融市場發展和開放的很多基本原則都會面臨挑戰。”張曉慧說。
她指出,央行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主權貨幣之爭,加密資產可能給本幣帶來沖擊。其次是增加監管難度,加密貨幣的部分屬性使其在跨境交易中難以追蹤,成為繞開金融監管的重要渠道。第三是資金流向,國際資金如果轉而配置比特幣,很可能就會相應減少對新興市場國家及其債券、股票的投資,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顯然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