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安踏,步入“高端化”的甜蜜陷阱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安踏,步入“高端化”的甜蜜陷阱

消費降級的趨勢下,新中產的甜里有毒。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范劍磊

文丨商業數據派 黃小藝

2023年3月14日,徐陽重回安踏擔任CEO的第二天,就頗為急切地拉了一場高層會議。

面對在場的安踏老人們,徐陽提了兩個很終極的問題,“是什么讓過去30年的安踏獲得了成功?”“未來30年,如果安踏想繼續保持成功,最重要的是什么?”彼時,對于這兩個問題,所有人都給出了相同的答案,“大眾定位?!?/p>

就是如此堅持“大眾定位”的安踏,在短短的1年之內,對新中產的癮越來越大了。

3月26日,安踏發布了2023年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安踏集團收入為623.56億元,同比增長16.2%;凈利潤為109.45億元,同比增長44.9%。從營收規模來看,盡管還未達到市場壟斷地位,但體量已經相當于1.2個耐克中國、2.3個李寧、2.6個阿迪中國,成為了行業龍頭。

這一業績的背后,離不開安踏踐行多年的多品牌戰略。從2009年收購FILA之后,安踏集團就逐漸迷上了高端運動奢侈品牌,伴隨著近年來始祖鳥的爆火,安踏集團也被人戲稱為最佳投資者——憑借運營能力,“抄底”買下一家又一家“半死不活”的運奢品牌,再養得風生水起。

但是,細看近幾年的安踏財報就會發現,多品牌戰略的青黃不接越來越凸顯。

首先,兩大支柱品牌安踏和FILA的增速都有了見頂的趨勢,前者2023年收入同比僅為9%;后者收入增速出現大幅度波動,連續三年的增速分別為 25.1%、-1.4%、16.6%;而被視作第三增長曲線的高端品牌們雖然綁著中產,但整體盈利水平還很有限,只占總收入的11.1%。

事實上,從連續收購開始,安踏就埋下了品牌升級的暗線。如今,新中產蜂擁而來的消費欲,成了誘人的蜜糖。

為了尋找增速,在亞瑪芬吃到了始祖鳥的甜頭之后,整個集團從模仿始祖鳥的迪桑特,到“不怕耐克與阿迪,就怕安踏帶國旗”的安踏品牌分級,都開始向高端化傾斜。

在李寧高端化失敗、加拿大鵝裁員、奢侈品賣不動的現實里,安踏逆勢行走,是否會一腳踏空?

01、安踏,難尋下一個FILA

安踏,不僅找不到“下一個FILA”,甚至也在艱難保護“這一個FILA”。

自2009年收購FILA,2015年收購英國運動休閑品牌斯潘迪,2016年收購迪桑特在中國區的獨家經營、產品設計、銷售及分銷業務,2017年收購高端戶外品牌可隆,2019年收購擁有始祖鳥、薩洛蒙等多個知名品牌的亞瑪芬體育集團以來,安踏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品牌矩陣,實行多品牌協同的戰略。

但是從收入結構來看,整個集團的大頭還是安踏和FILA,其他品牌們抱團也難以追上。

據2023年財報顯示,安踏主品牌實現營收303.06億元,同比增長9.3%;FILA品牌實現營收251.03億元,同比增長16.6%;所有其他品牌實現營收69.47億元,同比增長57.7%。需要注意的是,明星品牌始祖鳥背后的亞瑪芬,并沒有并表。

這三部分收入,也被安踏分成了三個事業組,安踏代表的是專業運動品牌,FILA代表的是時尚運動品牌,而迪桑特等代表的是戶外運動品牌,迎合不同細分市場和收入群體的消費者對運動服裝產品的需求,避免了同質化競爭。

從作為基本盤的安踏來看,本財政年度,安踏分部收入增長9.3%至303.1億元,毛利率和經營利潤率分別擴大了1.3、0.8個百分點,增速肉眼可見地放緩。

過去,憑借直營取代經銷商的DTC轉型,安踏享受了一段紅利期。一方面,是剔除了中間商賺差價,帶來的商品絕對收入值增長;另一方面,是安踏對于店型和產品的調配有了絕對的主動權,讓庫存周轉變得更加靈活可控,帶來了效率上的提升。

不過,如今DTC轉型走向尾聲,紅利也臨近尾聲。截至2023年12月31日,安踏在中國大陸及海外共有7053家門店。其中,在DTC模式下,安踏成人的直營店數約為44%,其余56%由特許經營商經營。

在整個集團中,安踏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對大眾化的定位,意味著最廣的受眾、最高的銷量,是安踏集團占據市場地位的關鍵支柱。特別是,多年來,安踏在供應鏈、物流、數字化......積攢下的可復用資源,為其他品牌帶來了更高效的底層支持。

第二條增長曲線FILA的收入,在2023年的戰略調整下,則是重新恢復了增長。

收購FILA大中華區業務后,安踏將其定位為高端運動時尚品牌,改變原有的經銷模式,與安踏一樣,直營為FILA的業績增長帶來了幫助。

但近年來,FILA增速放緩,特別是2022年,FILA的銷售不及預期,收入停滯。在整個2023年,FILA采取了包括提升電子商務業務、優化折扣率等一系列手段之后,恢復了增速,收入增加16.6%至251.0億元,經營利潤率大幅提升,達27.6%,提升了近8個百分點。

從渠道來看,在線下,一面開店、一面關店,FILA的2023年整體店數為1972家,減少了12家;而在線上,2023年的FILA加大了在直播和社交平臺的運營,據財報顯示,天貓雙11購物節,其官方直播頻道預售前4小時GMV超1億元。

兩個主營業務正在面臨增長瓶頸,集團的新希望就被寄托在了代表高端化的其他品牌們,包括迪桑特、可隆等等。2023財年,所有其他品牌的收入盡管增速喜人,但是收入占比仍較低,為11%左右。

此外,更重要的是,高端品牌本身的市場空間就較為有限,且為了完成高端品牌的品牌效應,銷售成本也會大幅提升,以始祖鳥為例,一萬元一件的售價看似富得流油,實際亞瑪芬仍在虧損之中。

2020年至2023年,亞瑪芬凈虧損分別為2.37億美元、1.26億美元、2.53億美元、2.09億美元,四年累計虧損近9億美元。財報顯示,剔除財務費用影響,2023年亞瑪芬營業利潤率達到8%,調整后EBITDA達到14%。

第三曲線的高增速本身,像是蒙了一層虛幻的泡影。

綜合來看,2023年安踏的業績表現較好,但每一個品牌都需要解決接下來增量從何而來的問題。

02、新中產不是解藥

為了尋找增量,提升客單價,就成了見效最快的辦法。正如財報所顯示,減少了折扣率的FILA,2023年一改2022年的低迷,收入猛增了16%。

將視野放到整個集團來看,無論是FILA、安踏還是迪桑特等品牌,都走進了高端化的怪圈里。

其中,最為擰巴的是主品牌安踏,一面高呼要繼續站穩大眾市場,一面卻做著“變貴”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花費更多的精力在高端產品線、精品大店之上。

安踏CEO徐陽此前提到,“安踏已經不可能通過開店去實現業績的增長,唯一的變量就是提升客單價?!?/p>

“不做產品單價的上升,而是客單價的上升?!毙礻柵e了兩個例子,第一是改變銷售品類,鞋均價400元,服裝均價300元,只要安踏能賣掉更多的鞋;第二,商品的IP強化,當客人來到店鋪,不再買199元一件的圓領T,而是買極具性價比的599元的空氣夾。

于是,讓消費者買更貴的產品,就要在品牌和產品高端化上下功夫,改變消費者的心智。

目前,安踏品牌管理層根據人群差異,把門店進行了劃分為競技場級、殿堂級、精英級、標準級和基礎級五個級別,每個級別門店從空間設計到商品矩陣,甚至財務模型都不一樣。

“針對高端商圈,我們有殿堂級的門店,針對潮流商圈我們又有適合他們的門店形態”,徐陽解釋道,未來5年,安踏將會在全國開出10家競技場級的店鋪和1000家殿堂級店鋪。

另一方面,為了繼續留住大眾,安踏還要做安踏奧萊特供,2024年打造10個年單產超過5000萬的super store,其中50%商品是奧萊特供。

綜合來看,在安踏看來,分級化、做專業條線,但不會減少低價商品的供給,就可以兼顧大眾化與高單價。

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狀態,換言之,安踏希望消費者自己選擇更貴的產品。但現實是,精力是有主次之分的,這就導致安踏越來越多的做更貴的產品、做更貴的宣傳,鼓勵消費者買貴的系列,本質上,還是一種“變貴了”。

特別是對于消費品而言,正如李寧通過主品牌的品牌效應,也培育了LNGenetic、中國李寧、李寧 YOUNG、LI-NING1990等子品牌,品牌內衍生出多種不同級別的產品線,產品線之間缺少足夠的區隔度,彼此會相互影響。安踏在一個主品牌下,既要又要,仿佛在向下、向上兩個方向反復拉扯。

盡管,安踏明白,大眾化是安踏的支柱陣地,也是安踏集團其他品牌得以探索高端化的底氣。安踏也明白,探索高端化、時尚化的李寧,近年來銷量大跌,而足夠下沉的361度則業績大漲。但是,沒有品牌在上升期愿意放棄做高端,品牌本身就意味著更輕松的、長久的賺錢。

這體現了安踏自身的一種困境,卡在了自己高昂的業績上,舍不得向下,但也不在一個向上的好時候。

安踏正在左右為難,被視作第三曲線的高端品牌們,并沒有提供解憂的助力。

盡管戶外的風大肆吹起,吃到最多紅利的還是駱駝這類真正的大眾品牌,始祖鳥和迪桑特等并沒有想象中的賺錢。

數據顯示,去年3月,駱駝戶外露營裝備產品銷售同比就增長433%,新趨勢品類天幕同比增長1558.6%,沖鋒衣更是超越始祖鳥、北面等國際品牌,成為年輕人首選。

而另一面,在社交平臺上,始祖鳥價格太過于高昂的吐槽數量暴漲。安踏通過營銷,把始祖鳥給玩成了潮牌,為了追求商業化,把專業化品牌按照大眾化、時尚化的策略操作,收獲市場的快速增長,但也面臨品牌價值下滑風險,例如更多的追求極致的中產們,因為始祖鳥爛大街,而將目光看向了更小眾專業的攀山鼠、老人頭......

潮牌的風大,但風向更換的速度也遠比想象中快。從加拿大鵝到巴塔哥尼亞,始祖鳥火過之后自然也會有替代者。安踏對于始祖鳥的熱度推動是成功的,但始于跟風的大部分新中產們,恰恰是最不忠誠的群體。

03、全球化的艱難戰役

安踏集團董事會主席丁世忠曾說,“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背龊#彩前蔡ふ以隽康囊粋€辦法。

目前,安踏出海以東南亞為主陣地,向著北美、中東非發展。

其中,東南亞作為與中國結構最為相似的地區,安踏選擇率先成立了東南亞事業部,在新加坡、菲律賓等國家的核心購物區開展直銷業務。

東南亞是中國運動品牌的發展沃土。

一方面是增速快。據中金公司數據顯示,2013~2023年東南亞鞋服市場CAGR(復合年增長率)約為全球市場翻倍以上的增速,其中越南(6.5%)、菲律賓(5.3%)、馬來西亞(4.4%)、印尼(4.0%)在過去10年CAGR都超過了大中華區3.4%的增速。

其次是品牌發展空間大。東南亞市場對海外品牌接受度高,主要以國際品牌為主,東南亞本土頭部鞋服品牌較少,且比較分散。

除了在東南亞選擇直營,其他市場,安踏則采取了不同的經營策略。例如,在中東非市場的負責人Aarathi曾經是安踏的代理商,決定與安踏成立合資公司。目前,安踏在中東已經入駐超過140家門店,并開設了4家單品店。

而在美國,安踏則選擇了繼續提升影響力,在渠道店更輕量級地投入。

7月安踏正式簽約2016年NBA總冠軍、八次入選全明星的凱里·歐文(Kyrie Irving)擔任安踏籃球產品代言人,但在美國尚未設立自己的零售店鋪,線下在潮流店、線上在美國官網發售。

這也與北美的市場有關,一方面,北美鞋服本身處于一個成熟度高且發展疲軟的狀態,即使是Lululemon,增速也十分有限,進入北美的安踏,更是意味著要與耐克、阿迪正面迎戰,疊滿了Debuff。

當然,安踏的全球化也不是無源之水。特別是,在2019年收購亞瑪芬之后,安踏得到了對全球市場更深的理解。以安踏現任CEO徐陽為例,從安踏的籃球事業部經理,到接手始祖鳥大中華區的全盤業務,實行了對始祖鳥的渠道直營改革,完成任務后,又帶著始祖鳥對于全球市場和頂級IP的經驗,重新回到了安踏。

理想來看,安踏和亞瑪芬一個擅長國外品牌的國內化,一個借助國際經驗推動國內品牌國際化,彼此協同資源,減少跨國門檻。2019年收購亞瑪芬時,丁世忠曾經如此闡述安踏的并購邏輯:“我們買這個公司核心很重要的一點是,看重他們在中國市場的空間,同時這家公司的許多品牌在全球也有足夠的影響力?!?/p>

但目前,安踏所有的成功經驗,都是在中國的背景下。進入海外后,與亞瑪芬在中國主場有安踏撐腰不同,在國外,即使是亞瑪芬,海外的門店數量和量級也十分有限。從物流基建,到差異化的產品,再到建立品牌心智,安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每一環都很難。

無論如何,單憑安踏拿到了出海的船票,也十分值得慶賀。

從泉州走出來,到與耐克中國掰手腕獲勝,再到走向全球市場,安踏無疑是國產品牌的驕傲,我們也都在期待,安踏能將這份驕傲延續下去。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安踏集團

4.5k
  • 超708億元背后的增長密碼,安踏集團(2020.HK)2024年度業績飆升13.6%
  • 被指收購德國戶外品牌狼爪,安踏:不回應市場傳聞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安踏,步入“高端化”的甜蜜陷阱

消費降級的趨勢下,新中產的甜里有毒。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范劍磊

文丨商業數據派 黃小藝

2023年3月14日,徐陽重回安踏擔任CEO的第二天,就頗為急切地拉了一場高層會議。

面對在場的安踏老人們,徐陽提了兩個很終極的問題,“是什么讓過去30年的安踏獲得了成功?”“未來30年,如果安踏想繼續保持成功,最重要的是什么?”彼時,對于這兩個問題,所有人都給出了相同的答案,“大眾定位?!?/p>

就是如此堅持“大眾定位”的安踏,在短短的1年之內,對新中產的癮越來越大了。

3月26日,安踏發布了2023年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安踏集團收入為623.56億元,同比增長16.2%;凈利潤為109.45億元,同比增長44.9%。從營收規模來看,盡管還未達到市場壟斷地位,但體量已經相當于1.2個耐克中國、2.3個李寧、2.6個阿迪中國,成為了行業龍頭。

這一業績的背后,離不開安踏踐行多年的多品牌戰略。從2009年收購FILA之后,安踏集團就逐漸迷上了高端運動奢侈品牌,伴隨著近年來始祖鳥的爆火,安踏集團也被人戲稱為最佳投資者——憑借運營能力,“抄底”買下一家又一家“半死不活”的運奢品牌,再養得風生水起。

但是,細看近幾年的安踏財報就會發現,多品牌戰略的青黃不接越來越凸顯。

首先,兩大支柱品牌安踏和FILA的增速都有了見頂的趨勢,前者2023年收入同比僅為9%;后者收入增速出現大幅度波動,連續三年的增速分別為 25.1%、-1.4%、16.6%;而被視作第三增長曲線的高端品牌們雖然綁著中產,但整體盈利水平還很有限,只占總收入的11.1%。

事實上,從連續收購開始,安踏就埋下了品牌升級的暗線。如今,新中產蜂擁而來的消費欲,成了誘人的蜜糖。

為了尋找增速,在亞瑪芬吃到了始祖鳥的甜頭之后,整個集團從模仿始祖鳥的迪桑特,到“不怕耐克與阿迪,就怕安踏帶國旗”的安踏品牌分級,都開始向高端化傾斜。

在李寧高端化失敗、加拿大鵝裁員、奢侈品賣不動的現實里,安踏逆勢行走,是否會一腳踏空?

01、安踏,難尋下一個FILA

安踏,不僅找不到“下一個FILA”,甚至也在艱難保護“這一個FILA”。

自2009年收購FILA,2015年收購英國運動休閑品牌斯潘迪,2016年收購迪桑特在中國區的獨家經營、產品設計、銷售及分銷業務,2017年收購高端戶外品牌可隆,2019年收購擁有始祖鳥、薩洛蒙等多個知名品牌的亞瑪芬體育集團以來,安踏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品牌矩陣,實行多品牌協同的戰略。

但是從收入結構來看,整個集團的大頭還是安踏和FILA,其他品牌們抱團也難以追上。

據2023年財報顯示,安踏主品牌實現營收303.06億元,同比增長9.3%;FILA品牌實現營收251.03億元,同比增長16.6%;所有其他品牌實現營收69.47億元,同比增長57.7%。需要注意的是,明星品牌始祖鳥背后的亞瑪芬,并沒有并表。

這三部分收入,也被安踏分成了三個事業組,安踏代表的是專業運動品牌,FILA代表的是時尚運動品牌,而迪桑特等代表的是戶外運動品牌,迎合不同細分市場和收入群體的消費者對運動服裝產品的需求,避免了同質化競爭。

從作為基本盤的安踏來看,本財政年度,安踏分部收入增長9.3%至303.1億元,毛利率和經營利潤率分別擴大了1.3、0.8個百分點,增速肉眼可見地放緩。

過去,憑借直營取代經銷商的DTC轉型,安踏享受了一段紅利期。一方面,是剔除了中間商賺差價,帶來的商品絕對收入值增長;另一方面,是安踏對于店型和產品的調配有了絕對的主動權,讓庫存周轉變得更加靈活可控,帶來了效率上的提升。

不過,如今DTC轉型走向尾聲,紅利也臨近尾聲。截至2023年12月31日,安踏在中國大陸及海外共有7053家門店。其中,在DTC模式下,安踏成人的直營店數約為44%,其余56%由特許經營商經營。

在整個集團中,安踏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對大眾化的定位,意味著最廣的受眾、最高的銷量,是安踏集團占據市場地位的關鍵支柱。特別是,多年來,安踏在供應鏈、物流、數字化......積攢下的可復用資源,為其他品牌帶來了更高效的底層支持。

第二條增長曲線FILA的收入,在2023年的戰略調整下,則是重新恢復了增長。

收購FILA大中華區業務后,安踏將其定位為高端運動時尚品牌,改變原有的經銷模式,與安踏一樣,直營為FILA的業績增長帶來了幫助。

但近年來,FILA增速放緩,特別是2022年,FILA的銷售不及預期,收入停滯。在整個2023年,FILA采取了包括提升電子商務業務、優化折扣率等一系列手段之后,恢復了增速,收入增加16.6%至251.0億元,經營利潤率大幅提升,達27.6%,提升了近8個百分點。

從渠道來看,在線下,一面開店、一面關店,FILA的2023年整體店數為1972家,減少了12家;而在線上,2023年的FILA加大了在直播和社交平臺的運營,據財報顯示,天貓雙11購物節,其官方直播頻道預售前4小時GMV超1億元。

兩個主營業務正在面臨增長瓶頸,集團的新希望就被寄托在了代表高端化的其他品牌們,包括迪桑特、可隆等等。2023財年,所有其他品牌的收入盡管增速喜人,但是收入占比仍較低,為11%左右。

此外,更重要的是,高端品牌本身的市場空間就較為有限,且為了完成高端品牌的品牌效應,銷售成本也會大幅提升,以始祖鳥為例,一萬元一件的售價看似富得流油,實際亞瑪芬仍在虧損之中。

2020年至2023年,亞瑪芬凈虧損分別為2.37億美元、1.26億美元、2.53億美元、2.09億美元,四年累計虧損近9億美元。財報顯示,剔除財務費用影響,2023年亞瑪芬營業利潤率達到8%,調整后EBITDA達到14%。

第三曲線的高增速本身,像是蒙了一層虛幻的泡影。

綜合來看,2023年安踏的業績表現較好,但每一個品牌都需要解決接下來增量從何而來的問題。

02、新中產不是解藥

為了尋找增量,提升客單價,就成了見效最快的辦法。正如財報所顯示,減少了折扣率的FILA,2023年一改2022年的低迷,收入猛增了16%。

將視野放到整個集團來看,無論是FILA、安踏還是迪桑特等品牌,都走進了高端化的怪圈里。

其中,最為擰巴的是主品牌安踏,一面高呼要繼續站穩大眾市場,一面卻做著“變貴”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花費更多的精力在高端產品線、精品大店之上。

安踏CEO徐陽此前提到,“安踏已經不可能通過開店去實現業績的增長,唯一的變量就是提升客單價。”

“不做產品單價的上升,而是客單價的上升?!毙礻柵e了兩個例子,第一是改變銷售品類,鞋均價400元,服裝均價300元,只要安踏能賣掉更多的鞋;第二,商品的IP強化,當客人來到店鋪,不再買199元一件的圓領T,而是買極具性價比的599元的空氣夾。

于是,讓消費者買更貴的產品,就要在品牌和產品高端化上下功夫,改變消費者的心智。

目前,安踏品牌管理層根據人群差異,把門店進行了劃分為競技場級、殿堂級、精英級、標準級和基礎級五個級別,每個級別門店從空間設計到商品矩陣,甚至財務模型都不一樣。

“針對高端商圈,我們有殿堂級的門店,針對潮流商圈我們又有適合他們的門店形態”,徐陽解釋道,未來5年,安踏將會在全國開出10家競技場級的店鋪和1000家殿堂級店鋪。

另一方面,為了繼續留住大眾,安踏還要做安踏奧萊特供,2024年打造10個年單產超過5000萬的super store,其中50%商品是奧萊特供。

綜合來看,在安踏看來,分級化、做專業條線,但不會減少低價商品的供給,就可以兼顧大眾化與高單價。

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狀態,換言之,安踏希望消費者自己選擇更貴的產品。但現實是,精力是有主次之分的,這就導致安踏越來越多的做更貴的產品、做更貴的宣傳,鼓勵消費者買貴的系列,本質上,還是一種“變貴了”。

特別是對于消費品而言,正如李寧通過主品牌的品牌效應,也培育了LNGenetic、中國李寧、李寧 YOUNG、LI-NING1990等子品牌,品牌內衍生出多種不同級別的產品線,產品線之間缺少足夠的區隔度,彼此會相互影響。安踏在一個主品牌下,既要又要,仿佛在向下、向上兩個方向反復拉扯。

盡管,安踏明白,大眾化是安踏的支柱陣地,也是安踏集團其他品牌得以探索高端化的底氣。安踏也明白,探索高端化、時尚化的李寧,近年來銷量大跌,而足夠下沉的361度則業績大漲。但是,沒有品牌在上升期愿意放棄做高端,品牌本身就意味著更輕松的、長久的賺錢。

這體現了安踏自身的一種困境,卡在了自己高昂的業績上,舍不得向下,但也不在一個向上的好時候。

安踏正在左右為難,被視作第三曲線的高端品牌們,并沒有提供解憂的助力。

盡管戶外的風大肆吹起,吃到最多紅利的還是駱駝這類真正的大眾品牌,始祖鳥和迪桑特等并沒有想象中的賺錢。

數據顯示,去年3月,駱駝戶外露營裝備產品銷售同比就增長433%,新趨勢品類天幕同比增長1558.6%,沖鋒衣更是超越始祖鳥、北面等國際品牌,成為年輕人首選。

而另一面,在社交平臺上,始祖鳥價格太過于高昂的吐槽數量暴漲。安踏通過營銷,把始祖鳥給玩成了潮牌,為了追求商業化,把專業化品牌按照大眾化、時尚化的策略操作,收獲市場的快速增長,但也面臨品牌價值下滑風險,例如更多的追求極致的中產們,因為始祖鳥爛大街,而將目光看向了更小眾專業的攀山鼠、老人頭......

潮牌的風大,但風向更換的速度也遠比想象中快。從加拿大鵝到巴塔哥尼亞,始祖鳥火過之后自然也會有替代者。安踏對于始祖鳥的熱度推動是成功的,但始于跟風的大部分新中產們,恰恰是最不忠誠的群體。

03、全球化的艱難戰役

安踏集團董事會主席丁世忠曾說,“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出海,也是安踏尋找增量的一個辦法。

目前,安踏出海以東南亞為主陣地,向著北美、中東非發展。

其中,東南亞作為與中國結構最為相似的地區,安踏選擇率先成立了東南亞事業部,在新加坡、菲律賓等國家的核心購物區開展直銷業務。

東南亞是中國運動品牌的發展沃土。

一方面是增速快。據中金公司數據顯示,2013~2023年東南亞鞋服市場CAGR(復合年增長率)約為全球市場翻倍以上的增速,其中越南(6.5%)、菲律賓(5.3%)、馬來西亞(4.4%)、印尼(4.0%)在過去10年CAGR都超過了大中華區3.4%的增速。

其次是品牌發展空間大。東南亞市場對海外品牌接受度高,主要以國際品牌為主,東南亞本土頭部鞋服品牌較少,且比較分散。

除了在東南亞選擇直營,其他市場,安踏則采取了不同的經營策略。例如,在中東非市場的負責人Aarathi曾經是安踏的代理商,決定與安踏成立合資公司。目前,安踏在中東已經入駐超過140家門店,并開設了4家單品店。

而在美國,安踏則選擇了繼續提升影響力,在渠道店更輕量級地投入。

7月安踏正式簽約2016年NBA總冠軍、八次入選全明星的凱里·歐文(Kyrie Irving)擔任安踏籃球產品代言人,但在美國尚未設立自己的零售店鋪,線下在潮流店、線上在美國官網發售。

這也與北美的市場有關,一方面,北美鞋服本身處于一個成熟度高且發展疲軟的狀態,即使是Lululemon,增速也十分有限,進入北美的安踏,更是意味著要與耐克、阿迪正面迎戰,疊滿了Debuff。

當然,安踏的全球化也不是無源之水。特別是,在2019年收購亞瑪芬之后,安踏得到了對全球市場更深的理解。以安踏現任CEO徐陽為例,從安踏的籃球事業部經理,到接手始祖鳥大中華區的全盤業務,實行了對始祖鳥的渠道直營改革,完成任務后,又帶著始祖鳥對于全球市場和頂級IP的經驗,重新回到了安踏。

理想來看,安踏和亞瑪芬一個擅長國外品牌的國內化,一個借助國際經驗推動國內品牌國際化,彼此協同資源,減少跨國門檻。2019年收購亞瑪芬時,丁世忠曾經如此闡述安踏的并購邏輯:“我們買這個公司核心很重要的一點是,看重他們在中國市場的空間,同時這家公司的許多品牌在全球也有足夠的影響力。”

但目前,安踏所有的成功經驗,都是在中國的背景下。進入海外后,與亞瑪芬在中國主場有安踏撐腰不同,在國外,即使是亞瑪芬,海外的門店數量和量級也十分有限。從物流基建,到差異化的產品,再到建立品牌心智,安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每一環都很難。

無論如何,單憑安踏拿到了出海的船票,也十分值得慶賀。

從泉州走出來,到與耐克中國掰手腕獲勝,再到走向全球市場,安踏無疑是國產品牌的驕傲,我們也都在期待,安踏能將這份驕傲延續下去。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渑池县| 天峻县| 车致| 泾川县| 慈溪市| 洪雅县| 达州市| 五常市| 平阴县| 兰州市| 垦利县| 婺源县| 贡觉县| 汾阳市| 和平县| 安丘市| 南乐县| 巫山县| 土默特右旗| 汉中市| 永兴县| 肃北| 龙岩市| 林周县| 西畴县| 海淀区| 阿合奇县| 湖州市| 凭祥市| 东阿县| 酒泉市| 喀喇沁旗| 卓资县| 隆回县| 徐州市| 新河县| 石渠县| 巴彦县| 邹城市| 左权县| 泽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