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馮雨晨
“堅持在漫長的周期里做確定的事情,書寫了歷史上最好的經營業績”,在2023年的年報開篇,美的集團(000333.SZ)這樣致股東。
3月27日晚間,家電三巨頭之一美的集團發布2023年年度報告,當期實現營業總收入3737.1億元,凈利潤337.2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突破579.03億元。凈利潤增長率跳出過去兩年的個位數水平,來到14.10%,營收同比增長率為8.10%,對比去年有明顯增幅,但低于凈利潤增長率。
同時,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美的集團合同負債417.65億元,同比增加49.38%,環比增加43.81%,這意味著美的集團利潤蓄水池豐厚。
高分紅依舊令市場矚目,根據2023年分紅方案,美的集團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0元(含稅),分紅總額將達207.61億元,亦為有史以來最高。結合來看,自2013年整體上市以來,美的集團累計派現金額將超過1070億元。
技術浪潮和商業模式劇變的沖擊下,美的集團業績穩健增長離不開在原有業務結構和產業上的升級。
自2022年來,以空調、冰箱等大家電起家的美的集團明顯加速向To B業務轉型。目前已建立To C與To B并重發展的業務矩陣,既可為消費者提供各類智能家居的產品與服務,也可為企業客戶提供多元化的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
上述To C智能家居業務涵蓋家用空調、洗衣機/冰箱、廚電及其它;除了家電以外的業務都可看作美的集團的To B業務,主要包含在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中,涵蓋工業技術、樓宇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及數字化創新業務等。
一直以來,To C業務中的空調占據了美的集團家電業務的半壁江山。
2023年也不例外,美的集團暖通空調收入1611.11億元,占總營收的43.31%。然后再是包括冰箱、洗衣機、廚房電器及其它小家電在內的消費電器,2023年實現1346.92億元的收入,占據總營收比例36.20%。
雖然美的集團新近崛起的ToB業務在營收體量上不如空調、消費電器業務,2023年占總營收的10.01%,但ToB業務一直保持著“干勁十足”的領先增速。
2023年,美的集團以To B業務為主的機器人、自動化系統及其他制造業實現營收372.58億元,同比營收增速高達24.49%。具體來看,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收入為279億元,同比增長29%,智能建筑科技報告期收入259億元,同比增長14%,機器人與自動化報告期收入為311億元,同比增長12%。
近些年來,圍繞著To B業務,美的集團并購動作頻繁。
2020年,美的集團收購菱王電梯有限公司進入電梯產業;2021年,美的集團完成收購機器人應用和系統解決方案領域公司德國庫卡公司100%的股權;2022年,豪拋43.59億元拿下萬東醫療(600055.SH)45.46%股權拓展智慧醫療產業布局。此外,在新能源領域,美的集團還分別拿下新能源公司合康新能(300048.SZ)和科陸電子(002121.SH),進軍儲能解決方案業務。
年報顯示,2023年美的集團對外投資額為1534.23億元,同比增加31.73%。
美的集團表示,To B業務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業務收入在總收入占比從2020年的18.5%提升至2023年的26%以上,并于2023年收入接近千億元,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已成為美的業務持續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
未來To B業務競爭或更加激烈,奧維云網預計,2024年中國家電市場零售額將同比增長0.6%。在智能化、全球化的推動下,美的和海爾有望在To B新業務領域展開新一輪競爭。
另一邊,謀求創新和多元化的美的集團自身也在推動“A+H”計劃和“A拆A”計劃,拓寬融資渠道的手段。
2023年4月,美的集團分拆子公司美智光電創業板IPO,但于當年12月被交易所終止審核;2023年第三季度,美的集團擬分拆子公司安得智聯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此外,2023年10月,美的集團向港交所正式提交上市申請書,募資將用于公司全球科技研發,擴大全球研發團隊的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展全球研發中心的布局,以強化產品本土化開發的能力,預計在2024年完成。
雖然高分紅誘人,但從美的集團現股東數據上來看,部分投資者正選擇撤退。截至2024年2月29日,美的集團股東戶數為28.25萬,較2023年年底減少11.37%,處于2020年來最低股東數量水平。2023年財報顯示,淡馬錫富敦(TEMASEK FULLERTON ALPHA PTE LTD)、瑞銀集團(UBS AG)退出美的集團十大股東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