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戴晶晶
華電國際(600027.SH/01071.HK)去年凈利同比增近40倍。
3月27日晚,華電國際公布年報稱,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171.76億元,同比增長9.4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22億元,同比增長3789%;基本每股收益為0.35元。
該凈利水平也是華電國際2015年以來的新高。
華電國際成立于1994年,由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控股,分別在1996年、2005年于香港聯合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主要從事發電、供熱、煤炭銷售及其他相關業務。
截至去年年末,華電國際控股裝機容量為5844.98萬千瓦,包括燃煤發電裝機4689萬千瓦,占比超80%;燃氣發電裝機909.46萬千瓦,水力發電裝機245.9萬千瓦。
去年是華電國際連續第三年營收增加。其發電、供熱、售煤三大業務板塊營收占比分別為82.6%、8.3%和9.1%,毛利率分別為8.7%、-18.53%和4.53%。
其中,售煤業務營收106億元,同比增609.59%,毛利率也同比增加0.43個百分點。
受益于煤炭價格降低等因素,華電國際發電和供熱業務毛利率同比上升6.38和10.6個百分點,推動整體業績向好。
去年,國內煤炭供應保持高位、進口煤大增,煤炭價格下行。2023年全年,北方港5500大卡動力煤現貨均價為968元/噸,比2022年降低25.3%,但仍保持歷史高位。
2023年,華電國際燃料成本約754.62億元,同比減少約8.93%。
在發電量方面,2023年華電國際累計完成發電量2237.95億千瓦時,同比增1.3%;上網電量同比增1.21%。
上網電價則略有下降。2023年華電國際平均上網電價約516.78元/兆瓦時,較2022年的519元/兆瓦時降低0.43%。
盡管去年華電國際因新投產機組增加了發電量,但發電機組設備的全年利用小時數卻下降了3.9%,影響整體收益率。其中,燃煤發電機組利用小時下降了4.6%。
華電國際在年報中提及,作為以火電裝機為主體的傳統能源發電企業,正在由發電向發電兼調峰轉型,隨著技改的深入、調峰的增加,利用小時數也會出現持續下降的風險。
“2024年本公司預計完成發電量約2200億千瓦時左右,與上年相比基本持平,發電設備利用小時預期將保持基本穩定或略有下降?!比A電國際稱。
與其他發電集團旗下的核心上市公司不同,華電國際并沒有新能源業務,而是通過投資的形式持有華電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電新能)31.03%的股權,將其作為聯營企業。
去年6月,華電新能A股首發申請通過證監會發審委審議,目前仍正在排隊等待上市。
2023年,華電國際獲得華電新能投資收益29.5億元,占全部投資收益的78%。
投資收益一直是近年華電國際的業績支撐,尤其是煤價上行時期,對煤企的投資減弱了自身發電業務虧損的影響。
2023年,因參股煤炭企業收益減少,華電國際投資收益約37.76億元,同比減少約21.41%。
華電國際去年的資產負債率也同比減少5.84個百分點,達到62.62%。
華電國際在公布年報時同時宣布,計劃2023年度派發股息每股0.15元(含稅),總額合計約為15.34億元,分配總額占可供分配歸母凈利潤的43.65%,約占去年凈利潤的34%。
“本公司本著重視股東合理投資回報,兼顧全體股東整體利益、公司長遠利益及合理資金需求的原則,實施連續、穩定、積極的利潤分配政策。 ”華電國際稱。
該分紅數額較往年有所下降。2022年,華電國際凈利潤為9981萬元,年度派發股息為0.2元/股,總額約為19.74億元;2021年,華電國際錄得虧損,仍執行年度派發股息0.25元/股,總額約24.7億元。
2021年,華電國際第三次臨時股東2022年年度報告大會審議通過2020-2022年股東回報規劃,期間公司每年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原則上不少于當年實現的合并報表可分配利潤的50%,且每股派息不低于0.2元。
2024年,華電國際計劃將投入97億元,用于電源項目建設,環保和節能技術改造及參股投資等。
華電國際稱,將持續加強虧損企業治理,煤機、燃機板塊虧損面、虧損額實現“雙降”。多措并舉壓降資金成本, 通過存量置換、提前還貸等方式,完成高利率貸款置換及降低財務費用。
此外,該公司近年還將爭取通過參股投資等方式,盡快實現海外發展的“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