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唐俊
3月26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介紹和解讀國務院批復的《重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
國務院批復文件指出,重慶是我國的直轄市、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功能定位是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西部科技創新中心、西部對外開放門戶、長江上游航運中心。
在空間結構上,重慶被劃分為三大區域,分別是主城都市區、渝東北三峽庫區、渝東南武陵山區。根據《規劃》,主城都市區是重慶新型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渝東北三峽庫區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渝東南武陵山區聚焦文旅融合、城鄉協同發展。
一個重要的變化是,重慶主城都市區由21個區增加到22個區縣,重慶主城東北方向的墊江縣進入到主城都市區范圍。重慶共有38個區縣,相當于近6成的區縣在主城都市區中。

主城都市區又被劃分為三個片區,分別是中心城區、渝西地區和渝東新城。中心城區為原主城9區,是重慶最核心的區域;渝西地區為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璧山區、榮昌區、大足區、銅梁區、潼南區;渝東新城為涪陵區、長壽區、南川區、綦江區-萬盛經開區、墊江縣。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扈萬泰表示,主城都市區在三個片區中屬于優勢區,地處四川盆地東部邊緣,山地的比例比全市少兩成,但平地要多兩成,是發展條件最好、資源環境承載力最高、人口和經濟最聚集的地區。
按人口算,重慶是中國人口第一大市,2023年末全市人口3191.43萬人,比第二名上海的2487.45萬人高出不少。根據界面新聞梳理,加上墊江縣后,重慶主城都市區面積為3.02萬平方公里,占重慶總面積的37%左右;按照2022年末數據,主城都市區人口為2187.33萬人,占重慶總人口的68%左右。
這是重慶主城短短幾年內第二次擴容。
2020年1月,中央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當年5月,重慶將主城區9區拓展為21個區,并改稱為主城都市區。新增的12個區中,8個區位于渝西片區,主要為了與成都向東發展相向而行。
此次重慶主城擴容數量只增加了一個,并且是主城都市區中唯一的縣,與上一次大范圍向西擴容意義有所不同。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張兵在3月26日的發布會上提到,重慶是直轄市,但面積相當于一個中等規模的省,充分體現了重慶城鄉發展空間結構的特殊性。
重慶集大城市與大農村于一體,相比同級別城市,城鎮化水平不算高。截至2023年末,重慶的城鎮化率為71.67%,低于成都的80.5%,也低于武漢、長沙、西安等中西部省會城市。此次加入主城的墊江縣,人口63.6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3.08萬人,城鎮化率僅為51.94%。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副研究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研究院學術帶頭人余川江對界面新聞分析,墊江縣加入重慶主城是城鄉融合發展的突破,此次擴容意味著大農村與大城市此消彼長,重慶整體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空間范圍得到提升。
根據《規劃》,到2035年, 重慶全市城鎮化率將達到約80%。這比目前水平高出8.3個百分點,相當于將新增200多萬人進入城鎮生活工作。
余川江認為,重慶作為直轄市,在政策能級、政策創新上堪稱西部中心,但是在經濟中心層面一直弱于成都。而要支撐起重慶在西部地區的中心集聚和輻射能級,不是依靠整個行政區劃范圍的空間,而是依靠中心的大城市區域作為增長極核。
2022年發布的《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中,也并沒有將重慶38個區縣全部納入都市圈發展范圍,只包括了主城都市區21個區縣和毗鄰重慶的四川省廣安市。
從重慶空間戰略的演變歷程來看,中心增長極核在不斷擴容增能。以直轄初期的“三大經濟區”為基礎,到“一圈兩翼”戰略,再到 “一區兩群”戰略,重慶增長極核從主城9區擴容到21區,再到現在的22區縣。
余川江認為,可以預見,未來重慶高質量集聚發展、引領西部新質生產力、進軍國際大都市的中心戰略使命將由這22個區縣來承載和支撐;重慶的城市空間大骨架將突破原有9區的約束,在城市交通、土地資源支撐、勞動力保障、產業鏈群協作上進行全方位拓展。
此次加入主城都市區的墊江縣,在老一輩川渝人的印象中是川東地區的欠發達地區。重慶直轄后,墊江變成較為邊緣的川渝交界地區、孤立的人口大縣,同時也是農業和天然氣資源大縣。在高速公路未通車前,墊江到重慶主城區需10個小時的車程。
隨著交通改善和產業發展,墊江到重慶主城區公路車程縮短至2小時以內,高鐵最短耗時在40分鐘左右,成為以電子信息、醫療產業為主導的工業大縣。2023年,墊江縣GDP為568.9億元,同比增長6.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1.9:44.4:43.7。從規模上看,墊江縣經濟水平在重慶各區縣中處于中偏下。
余川江表示,按照高鐵計算,墊江到重慶中心城區通勤時間在1小時內,進入理論上的都市圈范疇,也是并入重慶主城都市區的客觀依據。而相比成都都市圈,重慶都市圈涉及跨省,區域協作和一體化難度更大,將毗鄰四川廣安的墊江納入主城都市區,有利于廣安融入重慶都市圈。
對于墊江縣而言,則是一次重要的發展機遇。余川江認為,墊江將從原來的縣域經濟模式邁向超大城市經濟的一部分,基礎設施水平將提升,同時可以承接重慶主城產業項目的分工和外溢。
不過他也提到,重慶都市圈的發展仍存在挑戰。相比成都,重慶的主城都市區地形地貌更加復雜、有不少天然的空間阻隔,從原有的區縣各自發展到今后的都市圈一體化新模式,對行政協調和行政壁壘的破除、城市通勤的軌道互聯互通建設、產業協作和一體化布局等方面都是考驗。“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余川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