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肖灑
編輯|深海
3月25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70歲的鐘睒睒財富比去年縮水9%,但仍以4500億元連續第四次成為中國首富。
雖然連續成為首富,但鐘睒睒卻屢次被傳言困擾。據媒體報道,3月23日,農夫山泉再次以內部信的形式回應了“首富只捐24000瓶”的言論,稱“勿以善小而不為”恰是公司價值觀的一種踐行,并否認了網傳“給哈佛捐款1億,給日本地震捐款5000萬”的說法。
此前的3月21日,農夫山泉內網就發布了一則《關于養生堂集團社會責任的澄清和說明》(下稱《說明》),稱截止2023年12月31日,農夫山泉母公司養生堂集團已累計捐贈超9億元。
雷達財經注意到,隨著與農夫山泉互為競爭對手的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后去世,鐘睒睒陷入了一場已持續半月的風波中。其中除了捐款、慈善方面的誤解,還有農夫山泉與娃哈哈的恩怨糾葛,以及鐘睒睒兒子的國籍等問題的質疑。
有觀察人士認為,在這場危機中,農夫山泉回應了一些問題,但對鐘睒睒之子鐘墅子的國籍問題卻始終避而不談,這讓輿論進一步發酵。
“其實并非鐘睒睒‘招黑’,而是其并未適應首富的身份。”前述市場人士表示,長期以來,鐘睒睒奉行低調做事,但其已經蟬聯四屆首富,是無可爭議的公眾人物,其一舉一動,都不可避免地遭到公眾的檢視。輿情事件,也給鐘睒睒提了個醒,其必須要轉變心態,其巨大的關注度,導致不可能低調前行,鐘睒睒必須重視輿情,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一次又一次卷入風波。
摳門首富只捐24000瓶?公司回應
在2023年底的甘肅地震中,農夫山泉向甘肅災區捐贈24000瓶飲用水的捐贈行為被多家媒體報道。
當時財經網報道稱,地震發生后,農夫山泉迅速響應,農夫山泉甘青寧分公司迅速成立救災物資小組,組織調撥飲用水物資。凌晨2時30分,第一批9600瓶飲用水抵達現場臨時安置點。清晨6時,24000瓶飲用水抵達地震最嚴重地區臨夏積石山縣大河家鎮的災民安置點。
報道指出,據農夫山泉甘青寧分公司總經理介紹,隨著救援工作的展開,農夫山泉將會組織調撥更多物資至災區,將急需的飲用水送到災民手中。
就是這次捐贈,使得“捐贈24000瓶水的首富”言論在網上發酵。一些網友認為,捐贈的水折算成現金并不大。
3月21日,農夫山泉母公司養生堂集團在內網發布了一份關于公益捐贈的澄清和說明公告,這份《說明》顯示,最近公司在網絡社交平臺上陷入有關公益捐贈的不實攻擊。
根據《說明》,截至2023年12月31日,養生堂集團社會捐贈總額已超9億元人民幣。
《說明》還指出,2018年12月,鐘睒睒發起設立了杭州市西湖區鐘子逸教育基金會,該基金會及養生堂各公司向廈門大學捐贈3.4億元,基金會向西湖大學、浙江大學分別捐款1億元,還向北京大學等進行了捐贈。
《說明》也羅列了多年以來農夫山泉的物資捐贈情況,包括2023年12月18日甘肅積石山地震中,總計送出二十多萬瓶/桶水到斷水災民手中;2023年8月北京和涿州汛情,送去價值22萬元的瓶裝飲用水;2021年7月河南暴雨,調撥1萬箱飲用水,并向偏遠醫院送水;2020疫情期間,農夫山泉連同集團其他公司捐贈價值1245萬的水、防護服等物資……
3月23日,農夫山泉再次以內部信的形式回應了“首富只捐24000瓶”的言論。內部信稱,有人刻意將24000瓶水和首富聯系在一起,一個摳門小氣的富豪形象便躍然紙上。
內部信表示,和農夫山泉的財務數據相比,24000瓶看上去確實“小氣”了一點。但“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農夫山泉價值觀的一種踐行,還會持續弘揚這種價值觀。
農夫山泉稱,一瓶水的價值很小,但這一瓶瓶水積攢起來,就是一種善。對一個組織來說,默默把小善做好,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中國文化所倡導的。
內部信中,農夫山泉也回應了關于網上傳聞“給哈佛捐款1億,給日本地震捐款5000萬”,稱“純屬謠言”。
雷達財經注意到,公益事業上,早在2009年,農夫山泉曾陷"捐贈門",原因起于《公益時報》發表的質疑文章,質疑農夫山泉“一分錢”捐贈活動。《公益時報》報道稱,按廣告所稱農夫山泉每年15億瓶到20億瓶銷售規模,從2001年到2008年農夫山泉每年至少拿出1500萬元注入助學基金,但實際上并沒有做到。
農夫山泉隨后反擊,起訴《公益時報》登報道歉,并索賠償500萬元名譽損失費。次年底,該案件以撤訴結束。
時至今日,面對質疑,農夫山泉不得已在內部通報公益捐贈情況,這樣的回應是否能夠有效抵消負面輿情的影響還不得而知,但也從側面顯示了這家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的努力。
宗慶后去世引發農夫山泉海嘯般輿情
復盤農夫山泉的輿情事件,自從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后去世之后,農夫山泉與娃哈哈的舊怨再度被翻炒。就連一向低調、鮮少接受采訪的鐘睒睒本人,也成為眾矢之的。
據北京商報,宗慶后去世后,網絡開始流傳有關娃哈哈和農夫山泉的“恩怨史”,稱“鐘睒睒早年是娃哈哈的代理商,因串貨被取消代理商資格,之后模仿娃哈哈成立農夫山泉”,指責鐘睒睒的行為是“現代版的農夫與蛇”。
隨后,鐘睒睒親自下場回應,稱布匹生意是自己創業所得的第一桶金,而非網上傳言“第一筆創業收入來自于娃哈哈”;其從未在娃哈哈領薪、更談不上因沖貨被開除;關于天然水與純凈水之爭,農夫山泉與哇哈哈互有訴訟,但最終握手言和。
據泰山財經,鐘睒睒在《浙江日報》任職數年后決心下海創業,先后嘗試過辦民營報紙、種蘑菇、擺地攤、賣窗簾等,但均未能成功。
后來,鐘睒睒投身布匹生意,將杭州生產的窗簾布運到海南銷售。這便是鐘睒睒回應中所稱,“布匹生意才是我創業所得的第一桶金”。
鐘睒睒與宗慶后的交集發生在1991年,這年鐘成為娃哈哈海南和廣西辦事處總代理,銷售娃哈哈兒童營養口服液。但市場未達預期,鐘睒睒便在海南將貨出清給幾個商貿公司。
時間來到1993年,鐘睒睒在海南成立海南養生堂藥業有限公司,并在保健品行業站穩腳跟。
1996年,娃哈哈開始進軍包裝飲用水市場,推出“娃哈哈純凈水”。同年,鐘睒睒也將目光轉向了飲用水市場,只是他另辟蹊徑,打出了“天然水”的概念。
至2000年,天然水和純凈水市場的暗戰公開化,這年鐘睒睒召開發布會宣布不再生產純凈水。同一時期,農夫山泉起訴了娃哈哈、《京華時報》,涉及不正當競爭和飲用水標準之爭。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認為,農夫山泉嘗試通過其創始人鐘睒睒公開發文回應網絡熱議話題,并追憶與宗慶后的美好往事與友好交往,但這一回應并未明顯改變公眾的看法。農夫山泉的股價繼續下跌,顯示出市場對這一危機的擔憂。
并且,在鐘睒睒首次回應之后,關于農夫山泉的輿論風波,已從昔日的純凈水和天然水之爭,演變到農夫山泉的包裝問題,甚至創始人之子國籍問題。
即便在母親去世后再次公開發聲,鐘睒睒似乎依然沒有能從輿論困局中脫身。柏文喜指出,這場輿論爭議的另一個焦點,在于鐘睒睒之子鐘墅子的國籍問題,但農夫山泉及鐘睒睒等方面對此避而不談,反而讓輿論進一步發酵。
農夫山泉曾在招股書中提及,鐘睒睒兒子鐘墅子是美國國籍,畢業于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目前擔任農夫山泉董事會非執行董事及審核委員會成員。
在柏文喜看來,鐘睒睒的兒子擁有美國籍,一方面人們擔心鐘墅子接班后,可能會影響農夫山泉作為一個民族企業的定位和形象;另一方面,一些觀點認為鐘睒睒對于兒子國籍問題的回避態度,可能影響他在國內市場的形象和聲譽。
銷量和股價雙雙承壓
目前來看,這場危機中,不僅農夫山泉的形象受到了重創,對公司的銷售和市值也造成實質性影響。
據媒體統計,自2月28日起,農夫山泉官方旗艦店連續5日銷量暴跌,較風波之前日銷售額跌超90%。
紅網報道稱,基于對農夫山泉產品中存在所謂的“親日”元素的抵制,很多小超市商店因為輿論環境被迫下架農夫山泉產品。
二級市場上,截至3月26日收盤,農夫山泉的市值,從2月29日的4993億港元,下滑至最新的4690億港元。
業績方面,2023年上半年,農夫山泉公司實現營收204.62億元,同比增長23.28%;歸母凈利潤約57.75億元,同比增長25.3%。
不過,農夫山泉的營收主力包裝飲用水收入增速在放緩,從2021年的22.14%降到2022年的7.64%、2023 年上半年為11.7%。
公司的新增長動能茶飲料板塊在去年上半年表現亮眼。尼爾森數據估算,大單品之一的東方樹葉2023年零售規模可能會達100億元。但與此同時,東方樹葉也面臨著日系品牌三得利等的競爭。
鐘睒睒實控的另一家上市公司萬泰生物,過去一年業績有所下降,股價同期下跌超15%。該公司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12億元到13.5億元,同比減少74.66%到71.49%。
對于業績承壓原因,公司表示二價宮頸癌疫苗受九價宮頸癌疫苗擴齡影響以及市場競爭等因素影響,銷售不及預期,導致疫苗板塊收入及利潤出現大幅下降。
最新發布的《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鐘睒睒雖然連續四年成為中國首富,但財富比去年縮水9%降至4500億元。
2023年以來,據天眼查數據,鐘睒睒已經卸任數10家農夫山泉旗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職務。
這一舉動,被理解為農夫山泉欲與鐘睒睒實行輿情“切割”,希望挽回市場信心。但在外界看來,由于鐘睒睒持有超8成農夫山泉的股權,在這樣高度集中的控制權面前,卸任意義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