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鄒文榕
3月26日,港股上市信托公司山東國信(1697.HK)年報出爐。
截至2023年末,公司資產總計141.69億元,較期初下滑2%;股東權益合計110.89億元,較期初增長1.42%。
2023年,山東國信實現營業總收入11.9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21.1%;其中,信托業務同比下滑22.01%至7.68億元;固有業務下滑19.38%至4.24億元;凈利潤1.59億元,同比下降43.43%。
Wind顯示,自2018年以來,山東國信已連續6年錄得凈利潤同比下跌,且最近兩年凈利潤同比跌幅均超40%。

對于上述業績表現,山東國信認為主要系報告期內(i)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減少;(ii)利息凈收入同比增加;(iii)投資收益同比減少;及(iv)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同比增加。
作為信托業務中的創收主力,報告期內,山東國信全年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實現7.66億元,同比下降21.96%。

截至2023年末,公司信托資產管理規模1855.52億元(不含保險金信托),較2022年末收縮11.42%。

就管理的信托資產結構看,報告期內,主動管理信托項下的投資類信托的管理資產規模實現增長,同比增幅達到33.49%,但受累于事務管理類信托大幅縮水(同比下滑超過4成),集團整體管理資產規模出現下降。
信托專家廖鶴凱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事務管理類信托的范圍涵蓋廣泛,除包含傳統的通道類業務之外,同時也是資產證券化業務、風險處置受托服務信托、家族信托以及預付類資金管理服務信托等資產服務信托業務的重要構成部分。
據其分析,資產服務信托為行業轉型方向,從年報披露的數據看,過去一年山東國信也在該領域發力明顯,但盈利能力尚不穩定,而通道類業務又是監管要求行業主動壓縮方向,一內一外均對山東國信的事務管理類信托規模產生了影響。
年報介紹,截至2023年末,山東國信已累計設立家族信托、家庭服務信托、保險金信托等各類業務超3100單,存續規模接近400億元(含保險金信托158.69億元)。其中,家族信托業務管理信托資產規模同比增長47%。
此外,截至期末,公司管理的法人及非法人組織財富管理信托存續數量也已達到105個,信托規模約為256.86億元。
另在資產管理信托業務上,截至2023年底,公司存續證券投資信托業務規模582.80億元,但這一數據較2022年報中提及的“資本市場業務規模突破800億元”縮水明顯。
此外,截至期末,山東國信存續工商企業信托規模514.70億元,同比下降18.46%;基礎設施信托也較期初的111.11億元下降至106.95億元。
整體上看,對于信托業務所面對的金融市場環境,山東國信在年報中提到,公司能否有效應對整體經濟及金融市場狀況的變化仍存在不確定因素,而且公司創新業務的增加可能不能夠抵銷傳統業務的下滑,因此公司的信托業務將持續受到中國整體經濟及金融市場狀況的重大影響。
相比較于信托業務遭遇“滑鐵盧”,報告期內,山東國信部分固有業務則表現尚可。年報顯示,山東國信的固有業務分部收入主要包括利息凈收入、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投資收益等。
投資資收益雖較往年大幅下滑超過8成,但過去一年,山東國信在利息凈收入一項上卻同比增長了2.31倍至1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則實現同比增長4.29倍至2.13億元。
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山東國信貸款及債權投資兩大業務利息收入都放量明顯,由此帶動了利息凈收入的增長。此外,期內公司持有的股票等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也實現大幅增加。
山東國信提到,2023年,為合理優化自有資金配置,提高自有資金運作水平,公司堅持長中短期結合的策略,穩妥運用自有資金進行投資:一是充分發揮固有業務與信托業務的協同效應,大力支持標準化產品等轉型創新產品;二是進一步優化資產結構,積極處理低效資產,提高固有資產質量;三是積極開展多元化投資,高效運用流動性資金進行國債逆回購、投資貨幣基金及現金管理類信托計劃等短期運作,著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