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實習記者 黃東婕 記者 尹清露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2023年3月28日,音樂家坂本龍一去世,享年71歲。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光里,他與癌癥斗爭,為環(huán)境發(fā)聲,為音樂奉獻了最后的時光。
在自傳《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中,他回顧了2009年以后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書里提到這樣一件令人動容的小事:身患癌癥、軟臥病榻的坂本龍一偶然點開兒子發(fā)來的一首歌曲,原本尋常的美國鄉(xiāng)村音樂《昨日當我年少輕狂》(Yesterday,When I Was Young)卻在此刻讓他淚如雨下,深深刺痛了他的心靈,并激蕩出一種強烈的懷舊情緒:一方面感慨人生朝露,另一方面思考面目全非的生存環(huán)境。正如坂本龍一所說:“這首歌里唱的,既有對自己人生的肯定,也有面對那些無可挽回之往日的超脫境界......從更廣的角度來說,思考不斷變化的地球環(huán)境問題,也和這樣的懷舊情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在坂本龍一逝世一周年的今天,我們重新仰望滿月升起。面對有限的個人生命和生存環(huán)境,坂本龍一如何面對?他在生活和藝術中傳遞給我們怎樣的力量?
01 病情與疫情的內(nèi)外交困
坂本龍一在《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的第一回“與癌共生”中,回顧了他從確診癌癥到對抗癌癥的全部過程。2014年,他確診口咽癌,在病情緩解并逐步恢復正常生活后,卻在2020年6月于紐約被確診為直腸癌,緊接著進行放療。然而,2022年11月回到日本后,坂本龍一被檢查出直腸癌的癌細胞轉移到了肝臟和淋巴。為他診斷的醫(yī)生說,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話,就只剩半年的生命,即使用上強效的抗癌藥物,進行痛苦的化療,五年的生存率也只有50%。在坂本龍一看來,“用斷定的語氣告訴我如此悲觀的事實,像是奪走了我所有的希望,我感到備受打擊,陷入消沉。”和癌細胞轉移同樣令他絕望的是醫(yī)生的話語,他在書里寫道,“即使是想要擺出事實根據(jù),對患者說明時也應該有更委婉的說法吧?”
在坂本龍一“被宣告剩余生命”之后,他進入了“我為魚肉”的狀態(tài),在切除大腸的大手術之前連續(xù)吃遍東京的牛排和意大利菜作為“最后的晚餐”,然后,他進入了漫長的治療階段。在自傳第一回中,他講述了自己與癌共生的重重磨難:出現(xiàn)術后“譫妄后遺癥”,腦海中控制不住地重復著廣告的舞蹈和電腦被黑客攻擊的畫面;擔憂術后并發(fā)癥,插著管子起身走動以防止肌肉萎縮。
彼時,日本政府為應對新冠疫情采取了一系列嚴格措施,所以坂本龍一和伴侶無法見面說話,只能在醫(yī)院遙遙相望:“傍晚,我拿出手機點亮電筒,朝著馬路對面揮舞致意‘我在這里哦’,然后從10樓病房的窗戶望過去,就能看到對面也有一個豆粒大的閃光點在左右晃動。”在“奇妙的時間感”一節(jié)中,他同樣描述了疫情帶來的嚴重影響:從人滿為患到一座空城,滾滾向前的社會突然靜止下來,這也使坂本龍一陷入了病情與疫情內(nèi)外交困的境地中。

中信出版社 2023-6-21
然而,坂本龍一并沒有放棄生活與工作的信念。他在書中回憶2015年為《荒野獵人》制作電影配樂的過程:全片觀看至少300遍,臉色蒼白地臥病工作8小時,由于化療而難以集中注意力。曾經(jīng)用兩周時間完成《末代皇帝》的配樂,現(xiàn)在卻待在錄音室里整整一天都無法寫出一首曲子......在這個過程中,自認為最善于挑戰(zhàn)的坂本龍一到達了體力和智力的極限,他說,“我的生命第一次嘗到了受挫的滋味”。他用運動員的例子表達自己的沮喪:“這種感覺就像曾經(jīng)能以10秒的成績跑完100米的運動員,在受傷后重新全力奔跑,卻只能拿到10秒5的成績吧?”但是,他仍然以強大的意志力堅持完成了一心熱愛的工作:2016年為電影《如果和母親一起生活》制作原聲音樂,2017年發(fā)售個人專輯《異步》,2022年制作劇場作品《時間》,在藝術中融入自己患癌以來新的人生思考。對于時間,坂本龍一在“可疑的時間”一節(jié)中說,“當我需要直面生之有限的此刻,我也感覺有必要用和以往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時間。”
他感悟道,時間不是具有單向性和永恒性的,而是一種幻想——正如他從里爾克《時辰祈禱》中節(jié)取的詩句:“時間傾斜,觸碰我,/發(fā)出清澈的金屬般的聲響。/我的感官在戰(zhàn)栗,/我覺我能——/我能抓住這可塑的白晝。”

02 面對生存危機,用音樂安魂
地震、海嘯、核泄露、新冠肺炎......面對與個人生命同樣搖搖欲墜的生存環(huán)境,坂本龍一用自己的行動回應著人類共同的危機時刻。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發(fā)生9.0級強烈地震,引發(fā)巖手、宮城、福島三縣巨大海嘯,造成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坂本龍一在自傳中講到,他自2006年發(fā)起“Stop Rokkasho”項目,呼吁社會關注核能發(fā)電的危險性,但東京大地震的那一刻,他目睹了“能想象到的最糟糕的情景發(fā)生”。地震過去四個月之后,他去往巖手縣陸前高田市和氣仙郡的住田町,目睹沿海地區(qū)散落的廢墟,感受到強烈的沖擊力。隨后的7月份,他再次訪問災區(qū),發(fā)起森林保育再造計劃“More Trees”活動,以“No Nukes, More Trees”(無核,多樹)為口號,與當?shù)氐耐聊窘ㄖ竞献鳎米√镱a(chǎn)的木材建造約100座臨時住房,幫助在海嘯中失去家園的陸前高田市民。
除此之外,還可以用音樂做些什么?坂本龍一在接受日本編輯后藤繁雄的采訪時回答了這一問題,其問答集結在《skmt:坂本龍一是誰》這本他人視角下的“自傳”當中。坂本龍一在書里談到,自己不得不在音樂中去思考和反映“人類的終結”,既然人類的終結是已然可見的,那么,音樂則成了“提前的安魂曲”。用《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中的話來說,當世界面臨困境時,音樂和藝術也給人們帶來了莫大的救贖。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20-11-15
于是,坂本龍一用音樂帶給困境中的人們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2012年,他去宮城縣看望“海嘯鋼琴”,這架曾被海嘯泥水淹沒卻沒有支離破碎的鋼琴,在按下破碎琴鍵的時刻,完全失調(diào)的琴弦發(fā)出了獨具特色的聲音。2022年3月17日,他發(fā)布了特別線上音樂會“Ryuichi Sakamoto:Playing the Piano for the isolated”,《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的旋律響起,給全世界身處孤島的人們帶去了溫暖的撫慰。坂本龍一對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緊密關注也體現(xiàn)在他的音樂思考當中,如同他在2009年的個人專輯《Out of Noise》里,把麥克風沉入格陵蘭島的海底,記錄下雪融化的聲音;或者在2010年意大利裝置藝術展“生命—流動,不可見,不可聞……”中,將水箱懸掛在天花板上,讓水蒸氣投影在霧氣屏幕上形成流動的景象。2015年,他還在夏威夷買下一架一百年前的鋼琴,看著庭院里的鋼琴經(jīng)歷風吹日曬,脫落表面漆皮,回歸到木頭的原始狀態(tài),他認為,這就像是在觀察人類老去的樣子。

03 面對變化,突破陳規(guī)
對于自己的命運,坂本龍一與癌癥作做了將近十年的斗爭;對于人類的生存危機,他用藝術傳遞著關切與安慰。坂本龍一用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和生命力,為我們搭建起獨一無二的音樂世界。在藝術的形式上,坂本龍一也總是突破限制,嘗試創(chuàng)新:不論是格陵蘭島的化雪,海嘯鋼琴的走音,還是循環(huán)流動的水霧,都用嶄新的形式更新了人們對音樂的認識,也拓展著音樂本身的內(nèi)涵。
奇思妙想貫穿坂本龍一的一生。他在《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中回顧自己的讀書時代和YMO時代(YMO是坂本龍一、細野晴臣、高橋幸宏組成的Yellow Magic Orchestra電子樂隊),從中可以看到他挑戰(zhàn)陳規(guī)、追求驚喜的豐滿個性。在東京藝術大學讀書期間,坂本龍一需要面對類似于“請以此主題作賦格曲”的考試題目,他認為,只需遵循規(guī)律便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此類題目的高分,但他厭煩這種作曲方式,這是一種向預先設定好的、向藍圖靠攏的創(chuàng)作手法。相反,他喜歡在YMO中探索自己感興趣的音樂形式,因為彼時的他認為西洋音樂已經(jīng)碰到瓶頸,需要將目光放在民族音樂和電子音樂上。他在第一本自傳《音樂即自由》中講述了自己結識細野晴臣之后的收獲:當坂本龍一深受學院訓練的影響時,他發(fā)現(xiàn)細野晴臣可以用非系統(tǒng)的方式切實掌握音樂的核心內(nèi)容,這讓他發(fā)現(xiàn)了學院、陳規(guī)和預設之外的可能性。

中信出版社 2017-5-1
社會學家毛利嘉孝在《流行音樂與資本主義》中這樣評價YMO樂隊:大膽地引入了東方式、異國情調(diào)的旋律和形象,創(chuàng)造出了無國籍性的科技舞曲音樂。作者認為YMO的重要特征是,他們的音樂風格發(fā)生過多次根本的變化,后來又發(fā)表了實驗性音樂,最后積極地向歌謠曲靠攏。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坂本龍一在自傳中的自我評價相符合,他說,“我在專輯創(chuàng)作上一向隨心所欲,但反過來說,每部作品都有不同的風格,說明缺乏作為藝術家的統(tǒng)一感,這也是我的心結所在。”然而,這或許正說明了坂本龍一的獨特魅力:用充滿不確定和可能性的音樂去努力回應著環(huán)境與身心的每一次變化。

在《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開頭,坂本龍一回顧了電影《遮蔽的天空》結尾這段話:
因為不知死何時將至,我們?nèi)詫⑸暈闊o窮無盡、取之不竭的源泉。然而,一生所遇之事也許就只發(fā)生那么幾次。曾經(jīng)左右過我們?nèi)松耐昊貞浉‖F(xiàn)在心頭的時刻還能有多少次呢?也許還能有四五次。目睹滿月升起的時刻又還能有多少次呢?或許最多還能有二十次。但人們總是深信這些機會將無窮無盡。
在有限的生命里,坂本龍一用音樂給人們留下了無盡的光輝。讓我們在今天,祝坂本龍一先生滿月快樂。
參考文獻:
《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日]坂本龍一 著 白荷 譯 中信出版社2023-6-21
《skmt:坂本龍一是誰》[日] 坂本龍一 后藤繁雄 著 許建明 譯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20-11-15
《音樂即自由》[日] 坂本龍一 著 何啟宏 譯 中信出版社 2017-5-1
《流行音樂與資本主義》[日]毛利嘉孝 著 耳田 譯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