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紀瑤
近期,公募管理人布局超長期限債券ETF的動作頻現。
3月25日,博時上證30年期國債ETF公告上市。博時上證30年期國債ETF此次發行10天,募集份額為48.12億元,這將是繼鵬揚中債-30年期國債ETF上市之后,第二只30年久期的債券ETF。
此外,證監會行政審批進度顯示,近期,工銀瑞信基金也上報了30年期國債ETF,鵬揚基金則上報鵬揚中債-30年期國債ETF聯接基金。
鵬揚中債-30年期國債ETF于2023年5月上市,是國內首只超長久期的債券ETF。資料顯示,這只產品跟蹤中債–30年期國債財富(總值)指數,首募規模為2.92億元,最新規模為17.81億元。成立以來收益率為13.16%,年內收益率高達7.12%。
全市場目前共有20只債券ETF,總規模達到880億元,屬于ETF中的小眾品。首只債券ETF是國泰基金的上證5年期國債ETF,于2013年發行上市。2023年以來,由于債券ETF規模發展提速。
目前的債券ETF細分品種包括利率債ETF、信用債ETF以及可轉債ETF。利率債ETF有國開債ETF、國債ETF以及政金債ETF等,30年國債ETF屬于利率債ETF中的國債ETF,是超長久期品類。
跟蹤指數方面,以剛剛上市的博時上證30年期國債ETF為例,該基金跟蹤上證30年期國債指數,從上交所上市的債券中,選取符合中金所30年期國債期貨近月合約可交割條件的國債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滬市相應期限國債的整體表現。
申贖規則方面,債券ETF可分為實物申贖型和全現金申贖型兩種。以鵬揚中債-30年期國債ETF為例,屬于單市場實物申贖型債券ETF,既可以在場內像買賣股票一樣直接買賣ETF份額,又可以根據申購贖回清單的對價進行ETF申贖。買賣交易和申贖交易均可得到實時確認,“T+0”,交易效率高。
2023年以來,共有3只債券ETF發行成立,分別是華夏上證基準做市國債ETF,以及上述兩只30年期國債ETF。
從投資者認購情況和前十大持有人結構來看,機構資金占主力。華夏上證基準做市國債ETF的第一大持有人為招商銀行,持有近一半,此外包括7家券商、東證期貨和集元泓瀧1號私募。鵬揚中債-30年期國債ETF第一大持有人為上市公司,占比超10%,券商占比超30%,期貨占比近35%。
博時上證30年期國債ETF上市公告顯示,有效認購戶數為3986戶,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認購比例約為八比二。值得注意的是,平安產險持有博時上證30年期國債ETF超過100萬,占比2.08%。
某業內人士表示,險資債券投資余額大幅增加,一方面是收益積累原因,還有主動因素。當前,利率下行帶動資產收益率在下行,保險資金的資產負債匹配壓力增加,長久期資產收益穩定。長久期國債對利息收入免增值稅和所得稅,具備配置價值。
公募行業普遍觀點,過去幾年權益業績慘淡,固收配置價值凸顯。個人投資者則主要是被最近良好的賺錢效應所吸引。
博時基金表示,在增厚收益方面,博時上證30年期國債ETF把久期拉到更長,標的指數加權修正久期約18-19年。流動性方面,成份券在銀行間和交易所均可交易。成分券占比超過規定的比例,也可以投少量非成分券,投資者無需手動換券即可維持長久期;場內投資者可運用該產品進行股債對沖。
近期,長端國債出現回調,短期內現波動。30年國債指數,2月1日報收2.65%。3月以來開啟回調,3月18日以來均處于2.5%下方。
長期來看,博時上證30年期國債ETF擬任基金經理呂瑞君表示,“今年債券牛市依然值得持續期待”。一是考慮到年內海外貨幣政策大概率會轉向進入降息通道,海外擾動對國內貨幣政策的制約有望逐步得到解除,同時針對當前國內經濟仍在慢修復通道中、實際利率偏高制約內需改善、銀行凈息差壓力偏大等多方面因素和背景來看,央行年內進一步下調短端政策利率的必要性仍然存在,如果短端利率得到進一步下行,也將打開長端和超長端利率的下行空間。二是考慮到“資產荒”格局的延續,“10Y國債利率也大概率會在短端利率下行后,跟隨走低。”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債券久期越長,債券價格彈性越高。近幾個月的PMI數據顯示出國內經濟弱復蘇,貨幣政策預期仍會保持寬松,降準降息仍有望,市場利率大概率仍有下行空間。超長久期國債ETF,適合作為低利率環境下的債券資產進行配置。“將股票指數和不同期限債券指數的收益率相關系數比較分析,超長久期債更能對沖股票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