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姍
界面新聞編輯 | 樓婍沁
3月26日午時,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踏體育”)發布2023年度業績公告。截至2023年12月31日,安踏體育實現收益同比增長16.2%至623.56億元,業績繼續超過2023年耐克中國業績(營收74.48億美元,約合523.19億元),坐穩體育鞋服市場第一大集團交椅。
2023年,安踏體育實現不包括分占合營公司損益影響的股東應占溢利同比增加44.9%至109.54億元,包括分占合營公司損益影響的股東應占溢利增加34.9%至102.36億元。
安踏體育2023年業績符合市場預期。得益于此,安踏體育在港股午后開盤后股價大幅上漲。截至發稿前,安踏體育股價攀升至最高每股84.95港元,當日開盤價為80.75港元。

安踏體育于2023年1月初發布2023年業績快報,此番詳細財報與早前業績快報基本保持一致。
在集團層面,安踏體育2023年收益增速較2022財年8.8%的收益增速翻了近一倍,但較2021年38.9%的同比增長率仍有不小差距。而在疫情前的2019年,安踏體育收益同比增長為40.8%。
問題主要出在ANTA安踏主品牌上。根據安踏體育最新財報,2023年ANTA安踏主品牌錄得收益增長9.3%至303.06億元。這一增速較2022年再度放緩。
2022年在全國消費環境低迷的影響下,安踏主品牌的收益增長率從2021年的52.5%暴跌至2022年的15.5%。而在疫情前的2019年,安踏主品牌的收益同比增長也有21.8%。
安踏體育在2023年業績報告中表示,考慮到“環球經濟尚有不明朗因素,地緣政治風險的持續影響,加上2023年上半年有較高的比較基數效應 ”,該集團對2024年的業務展望“持審慎樂觀的態度。”
若綜合持續兩年安踏主品牌收入增長逐步放緩,安踏實現未來三年已經規劃后的增長目標就意味著更大的挑戰。

在2023年10月舉辦的安踏體育投資者日會議上,安踏品牌首席執行官徐陽宣布了安踏截至2026年的三年目標,即安踏品牌的零售額以10%至15%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至2026年達到600億元人民幣規模。徐陽公開承認,這是“一個激進的目標”,但他希望安踏可以“創造奇跡”。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安踏在過去已經祭出一套全新的零售戰略。簡明扼要來說,在國內市場,安踏會通過重新梳理線上和線下渠道,重新規劃店鋪來加強細分市場的銷售表現。
在線下門店類型上,安踏品牌化劃分出全新五大類型門店,包括“殿堂級”門店、奧運Arena競技級旗艦店、Elite精英級店鋪、AES標準店,以及針對不通品類的特色專門店。

進入2024年以來,安踏加快在北京、上海等地開設新形態門店。僅在界面新聞發稿前的一周內,安踏在北京三里屯南區開設了一間專賣限定款、特別款籃球鞋的門店,名為“ANTA SNEAKERVERSE安踏作品集”白標店,該店與此前在北京合生匯開設的安踏作品集黑標店做出區隔。按照安踏品牌的說法,前者“會在產品層級和定位上更高級、更具稀缺性。”
同時,安踏在上海網紅街區武康路上剛圍擋了一間新店,名為“AntaZero安踏零碳店”。這是安踏針對可持續環保概念產品開設的專門店,在安踏歷史上尚屬首次。該店目前制作圍擋的材料都是廢棄面料縫制而成,據悉門店的裝修會使用更多環保材料,門店占地面積450平方米。
安踏體育在2023年財報中表示,“往后,我們的戰略將通過渠道優化及升級,利用差異化店鋪形象匹配不同商圈,加倍聚焦提升DTC門店效率、產品效率及盈利能力。”
為了更好的服務于新零售策略,安踏品牌在2023年進一步提高了“DTC直面消費者”門店的比重。

截至報告期末,安踏品牌在國內外共有7053間安踏門店,其中中國大陸市場總計約為5400家。在“DTC模式”下,約有44%的門店由安踏直營,余下56%由加盟商按照安踏的標準營運。而總計約2200家安踏兒童(ANTA Kids)門店中,約有64%由安踏直營,余下36%由加盟商營運。
除了安踏品牌,安踏體育旗下另外兩個業務板塊在2023年都實現了增長加速。其中,FILA斐樂板塊錄得收益同比增長16.6%至251.03億元,同時實現毛利同比增長21.2%,一改2022年收益與毛利雙雙同比下滑的局面。
而增長最為亮眼的是安踏第三大業務板塊“其他所有品牌”,2023年實現收益同比增長57.7%至69.47億元。這一增速較2022年26.1%的同比增長翻了一倍不止。
該板塊業績大增主要得益于旗下高端專業運動品牌迪桑特DESCENTE。根據安踏體育財報,迪桑特在2023年實現零售總額首次突破人民幣50億元,為該板塊貢獻了近72%的銷售額。
2023年,迪桑特的定位更加明確,從產品開發到門店鋪設都瞄準的是高端專業體育路線。其聚焦的是滑雪、鐵人三項和高爾夫三大精英人群運動。
在報告期內迪桑特加速開店,截至2023年12月底,迪桑特在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共開設了187間門店。這些門店除了開設在高端商圈,還滲透到球場店、雪場店等更為細分的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內部改組和人事變動后,安踏體育在2023年呈現出更為明晰的品牌矩陣。往年被放在“其他品牌板塊”一并討論的迪桑特與可隆KOLON SPORT,在財報中都進行了更為詳盡的、單獨的業績說明。
雖然該板塊的主要收入來源仍是迪桑特,但可隆在2023年也開始發力。安踏體育下設非全資子公司控股品牌始祖鳥在中國市場實現成功,該經驗也被復制到迪桑特、可隆等品牌的運營上。如今,可隆在安踏體育內部承擔起“戶外運動”品牌的定位,主攻露營、徒步和城市戶外人群。

在上一財年,借助品牌成立50周年這個契機,可隆在全國多座城市舉辦大型社群活動,并在一些偏遠地區開設能吸引到戶外愛好者的“目的地門店”,甚至開設了一間在上海的全國首家品牌文化中心店 “KOLON 1973”。
可隆過去的客群主要集中在華東及華北市場,2023年該品牌也開始發掘華南市場的潛在客群,甚至將品牌活動帶到香港。截至到2023年末,可隆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特區共開設有164間門店。